文 /圖韓 雪
提升治理能力 改善民生服務
—— 貴陽市烏當區以大數據應用搭建發展新橋梁
文 /圖韓 雪
貴陽市烏當區緊緊圍繞大數據“核心、關聯、衍生”三大業態,不斷挖掘大數據“政用、商用、民用”價值,引領經濟轉型升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改善民生服務。
貴陽市烏當區依托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及網絡建設基礎,全面啟動大數據發展及智慧城市創建工作,緊緊圍繞大數據“核心、關聯、衍生”三大業態,以政府數據“聚通用”為抓手、以大數據應用為重點,不斷挖掘大數據“政用、商用、民用”價值,引領經濟轉型升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改善民生服務。
烏當區圍繞“核心業態+關聯業態+衍生業態”和“1+4+N”大數據產業體系構建,重點結合大健康醫藥等主導產業發展、互聯網應用及智慧城市創建,組建了烏當區智慧城市建設及大數據發展綜合運營平臺——智源信息有限公司,建成信息產業孵化基地和大數據智慧產業基地。目前基地已聚集大數據創業創新企業130家,帶動就業1800余人;形成數據中心、呼叫中心、電商運營中心、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等公共平臺。
同時,積極推進“天地雙網”和大數據發展等基礎平臺建設,推動大數據與各行業融合發展,健全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服務、投融資機制,優化產業布局,著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引領產業由小變大、由大變強和可持續發展,努力使烏當成為大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集聚、應用創新能力突出、信息消費能力較高的區塊鏈創新示范區。

市民在智源信息有限公司展示大廳體驗智能停車系統
從筑實惠民服務平臺、推進產業創新發展、提升民生服務水平三方面,烏當區政府數據“聚通用”的價值可見一斑。
短短兩天,從受理、提交、批復到辦結,利用“社會和云”APP,烏當區順新社區順利解決了環溪居委會聯建樓化糞池堵塞一事,居民們紛紛稱贊。
今年4月初,順新社區網格管理員付琪定期走訪包保院落時,發現環溪居委會聯建樓院落化糞池堵塞,嚴重污染了小區環境。聯建樓居民大多是已退休的老人,行動不便,面對堵塞的化糞池,他們一籌莫展。
“得盡快解決問題,確保老人們的生活環境干凈、整潔。”付琪立即使用手持終端登錄“社會和云”APP,現場取證拍照并上傳,同時告知居委會和社區負責人。1個小時內,經市級調度指揮中心確認并立案后,順新社區城鄉管理部門收到區調度指揮中心發來的信息,立即前去解決。經過社區與居民共同協商,由居民集資修繕化糞池。第二天下午,化糞池得到徹底清理,付琪再次來到現場拍照,并上傳至指揮中心審核、結案。
“一部手機、一個APP,不僅給群眾,也給我們網格員帶來了便利。”付琪介紹,“社會和云”APP改善了以往操作多、處理流程復雜的弊端,大幅提升了市民訴求的應答速度及案件處置、回復的效率。今年1月至今,順新社區通過“社會和云”APP成功處置案件1045件,處置率達97.75%,反饋滿意率達99.72%。
以網格化作為管理手段,烏當區充分發揮“社會和云”APP的作用,配備166個手持終端,并開展網格化信息系統手持終端使用培訓,完成7.6萬余人的基礎信息采集與對比。同時,積極整合各社區信息服務資源,融合了戶籍人口、黨建、城市管理綜合部件、機關企事業單位、流動人口等信息,安裝監控探頭340余個,覆蓋新天城區、東風鎮、羊昌、百宜等鄉(鎮)、社區。
通過融資租賃方式,目前烏當區已建成存儲量為500TB(可實現最大存儲5PB),可滿足呼叫座席2萬線,最大承載云桌面用戶端2萬個的呼叫中心。全區電信、移動、聯通及廣電寬帶實現主城區100%覆蓋,行政村通寬帶率達95%以上。同時,利用自建網絡,通過系統改造提升,實現各單位電子公文收發以及協同辦公。基本建成集監控、傳輸、分析、展示于一體的智慧生態系統,實現23家排污企業監管,安裝126個大氣檢測點位及1個水檢測點位。
產品合格率從80%提高到93%,生產效率提高20%,從33名工人到現在只需4名核心人才在后臺進行操作控制,這是位于烏當區北衙路的中航力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探索實施液壓泵零件制造智能車間項目的初步成果。
2016年8月,中航力源液壓泵零件制造智能車間項目第一個智能單元制造完成,該單元將信息化技術和總體控制系統融合到液壓泵核心零部件的制造過程,完成機器代人工程,具備數字化建模、智能運行管控、設備自主智能管理、資源可視化監測、實時聯網數據采集共享分析、精益化生產等智能制造特征,初步實現零件生產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
據介紹,該智能單元運用大數據統計分析功能,對人、機、料、法、環、測等制約產品效率、品質、成本等要素,進行精準分析、調整、執行。管理人員還可以通過移動終端查看設備狀態、產品信息、產品質量、財務指標、銷售數據等,大大節約了生產和管理實踐,提高了生產效率。
如今,在烏當區,不僅是力源液壓這樣的工業企業,不少大健康企業也紛紛探索利用大數據推動產業發展升級。威門藥業依托威門大數據電商平臺項目,2016年線上藥品銷售產值實現3000萬元;天安藥業通過天安之家慢病管理云平臺,搭建慢病管理體系并融入到政府醫療體系中,實現資源、數據共享,為病患提供增值服務;康心藥業通過“互聯網+”,全面實現智慧醫藥物流配送管理與自動化物流控制。
通過打造貴州(烏當)大數據智慧產業基地,烏當區大數據及相關企業從2012年的17戶增至2016年的144戶;總產值從2012年的17.58億元增至2016年的70.96億元;從業人數從2011年的1455人增至2016年的6630人。今年一季度,大數據產業規模總量完成12.25億元,同比增長29.87%。其中,電子商務業務量完成3.24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完成0.176億元,通信和廣電網絡業務總量完成0.059億元。
最近幾周,家住烏當區新天城區的車主們再也不用為停車發愁,因為現在多了一個智能幫手——“好停車”APP。只要輸入地址,就能知道目的地附近還有多少停車位,進行停車預約,極大地改善了停車時盲目轉圈找車位的情況。
今年以來,通過道路停車智能化建設、全城域停車數據平臺系統建設、商圈級停車應用平臺建設,烏當區對全區1000個道路泊車位進行物聯網改造,安裝傳感器等軟硬件設備,整合行業上下游建設系統后臺、手機APP、在線支付平臺等,推廣智能停車管理系統。
民之所系,政之所向。烏當區還大力推進“大數據+大健康”,讓群眾小病不出社區鄉鎮,常見病不出區,就能得到有效診治。
2016年,烏當區建成全省第一家縣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完成了健康檔案調閱系統、雙向轉診系統、居民公眾健康門戶、綜合衛生管理系統、智能化區域衛生監管平臺和基本藥物監測監管信息六大功能模塊,形成基層衛生機構、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的數據匯聚、互通、運用融合。去年,該平臺共采集10萬余人次門診、7萬余人次急診、28萬余人次入出院的診療信息,實現醫療行為的監管和醫療數據的匯聚。智慧醫療健康云平臺的建設,有效降低了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提高了服務效率和醫療質量。同時,烏當區還與北京理工大學合作,全方位、多角度對診療數據進行區域性分析與研究,構建線上專家虛擬工作團隊。
近3年來,烏當區投入4000余萬元建立了區人民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和10家基層衛生機構協同使用的醫院信息化系統,建立“13X”的區域衛生協同系統,即一套HIS(醫院管理系統)、三個中心(區域影像中心、區域心電診斷中心、區域檢驗中心),覆蓋所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實現流程再造。通過該系統,既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又進一步解決了分級診療難的問題。截至目前,全區已建立居民健康檔案19萬份,建檔率達85%,收集全區門診就診數據40.7萬人次,住院數據1.35萬人次。
(作者單位:烏當區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