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醇

案例教學是最貼近真實情境的教學方式,一個典型的案例,勝過千百句理論灌輸。組織通過讓業務專家撰寫案例萃取智慧,一方面可以讓專家較為輕松地提取經驗——從親身經歷的“故事”入手,另一方面也讓員工易于學習、拿來即用。
定義情境 明確案例特征
開發案例之前,首先要定義情境。聚焦典型情境,才能找到關鍵的挑戰點與真正的知識點,才能挖掘出專家經驗,并幫助專家快速理解真正的案例應具有的特征。
情境的三個方面
這個過程主要讓專家理解,什么是輸入條件,什么是輸出績效結果,尤其是達成績效結果過程中的價值。需要注意的是,任務往往不一定是最終的結果,過程中的關鍵突破口也是任務。
輸入:情境的來源及類別,可根據產品、訂單、客戶、環境條件等維度確定。
加工:完成任務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任務獲得、計劃、執行、交付等完整步驟。
輸出:產出成果及績效要求,可從數量、質量、成本、時間四個維度分析。
何為好案例
跟專家的講解過程必須簡單,把握關鍵點即可。
真實性:必須是真實發生過的經歷,杜撰的案例不具備學習價值。
完整性:案例的背景信息、任務、行為過程及結果要完整。
典型性:典型任務、客戶項目中發生的典型案例。
沖突性:涉及決策、挑戰、問題爭論點。
時效性:注重當下熱門及需要的內容。
找到“真”專家
提煉“干貨”
除了定義情境,還首先要找到在某一個領域持續高績效的“真”專家,通過經驗萃取技巧,找到其背后真正的干貨。
充分引導
很多專家實踐力很強,但是理論非常薄弱,萃取的過程需要逐步引導專家去思考背后的東西。查閱資料,并在某些地方與專家反復溝通,激發專家思考和提煉。
專家因為有多年的經驗,對特定事情的處理往往形成了自己的套路,甚至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模式。而新手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則很容易卡殼,甚至踩到“地雷”,卡殼的點往往就是最關鍵的地方,但是專家有時不會把這些地方當回事,或者沒有意識到新手的思維和行為模式。這時,可以讓專家使用團隊列名法,各自寫出挑戰。每個人對挑戰點的理解都會不一樣,有助于專家組厘清真正的挑戰。
從用戶和結果出發
萃取不僅要從學員學習的角度出發,還要從用戶角度梳理場景和高績效行為,分析用戶需要什么,再來看看專家此時是如何應對的,提煉出相應的核心流程與高績效行為。比如針對開發客戶這樣的主題,應從“客戶怎樣才愿意買單”的角度,梳理專家推進成交的核心流程有哪些。
多次還原 形成案例
典型案例源于多位專家的多個真實情境故事,先請各位專家分別講述一個基于挑戰的典型故事,如果情境比較類似,選擇一位專家的案例為藍本。
第一次還原
請專家講故事,按照背景、任務、故事階段、階段目標等要求,講述自己當時做了什么,怎么想的,為什么這么做等;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哪些是學員不會的,新手往往怎么做,真正的高手會做什么等問題。與此同時,課程開發師幫助專家畫出草圖,勾勒事情進展。
與專家組確認
將畫出的基本流程與專家確認,幫助專家回憶各個節點、關鍵流程和步驟,以及一部分知識點,并嘗試讓他們回憶出遺漏的知識點,或記錄下不清楚的地方以便后期優化。以此讓專家與課程開發師對知識點有大致的理解,同時引導專家更有針對性地從學員的真實水平來思考自己的案例。
撰寫案例與二次還原
給到專家一個創作模板,讓專家自己動手撰寫案例。模板包括以下內容:案例名稱、任務、挑戰點、新手雷區、環境及人物背景、各個場景“高清”還原等。第二次還原與萃取可同步進行(見圖表),經過反復還原與迭代,就可形成組織經驗萃取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