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雙鴨山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堅定政治站位增強思想定力 勇闖發展新路
■中共雙鴨山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黑龍江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后,依托長期以來建立起來的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優勢,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強化學習堅定政治站位,開展宣講增強思想定力,謀求突破勇闖發展新路,力促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在雙鴨山落地生根。
按照報告中提出的“要在學習上下真功夫、苦功夫、實功夫”的要求,通過強化三個學習,堅定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的政治站位。
示范引領學。市委中心組組長、市委書記帶頭做輔導解讀,要求在學習中注重報告的思想性、系統性和實踐性,注重報告的戰略切入點,注重報告的務實性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和境界。中心組成員堅持加強自學和集體學習同步推進,開展調研和集體研討相得益彰,分別深入到包保聯系點與縣區、鄉鎮黨員群眾交流學習省黨代會精神的心得體會,探討貫徹的切入點、結合點、落腳點,強化動力引領,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戰略思想增進思想共識;強化實踐引領,用過去五年發展成就和寶貴經驗增進思想共識;強化目標引領,用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藍圖愿景增進思想共識。
全員全面學。全市各級黨組織把學習宣傳、傳達貫徹好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作為當前重要政治任務,制訂周密的學習計劃,安排充足的學習時間,確定具體的學習主題,緊密結合實際精心組織,把學習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的重要任務,列入黨員干部學習的必要內容,通過黨校培訓等方式,組織全市黨員干部深入集中學習大會精神,全面、系統、準確領會精神實質,學思踐悟、融會貫通。
營造氛圍學。著力營造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無處不在、隨處可見的社會氛圍和輿論氛圍,做到全方位呈現、全員化覆蓋、全天候跟進。市屬各新聞媒體、“兩微一端”新媒體協同發力、同頻共振,在重要版面、時段統一開設“喜迎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進行時”“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等會前、會中、會后系列專欄,及時向全市人民傳達大會的重要精神,著力宣傳全市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的具體行動、切實舉措,迅速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正能量滿滿的學習宣傳貫徹省黨代會精神的輿論場。
理解實質、把握精髓,就能增強思想定力,促進行動落實。把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作為開展工作的“航向標”,通過開展三個宣講活動深度宣傳、深刻解析、深度闡釋,用省黨代會精神統一全市上下思想認識,穩住心神振奮精神,增動力強定力聚合力。
開展系列首場宣講活動。市委書記為全市黨員領導干部做首場宣講,各縣區委書記和市直各黨委(黨組)書記作為市委宣講團成員在本縣區、本單位做首場宣講,各鄉鎮、街道、企業黨委書記為所在單位干部職工做首場宣講,自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閉幕以來,系列首場宣講活動在全市掀起貫徹熱潮。各級領導干部人人成為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的宣講者、實踐者和推動者,在宣講上先一步、認識上高一籌、踐行上實一著。5月8日,省委宣講團成員、市委書記孫喆為全市700多名黨員領導干部作首場宣講報告,以深刻的思考、鮮明的觀點、精辟的語言、客觀的例證和科學的方式方法在與會人員中引起了熱烈反響。以此為引領,各級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紛紛走上講臺帶頭做首場宣講,通過以講促學、學用結合,為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理解、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提供啟示和輔導。
開展市委宣講團走基層活動。依托“理論超市”載體,在一周之內抽調市委黨校、市委講師團的理論宣講骨干組成市委宣講團,到基層開展巡回宣講。宣講中,市委宣講團成員注重進一步深化市情認識,找準貫徹落實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將報告中確定的目標任務進行逐項分解、量化、細化,更具指導性。各基層單位積極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和各界群眾代表參加聽講,擴大宣講覆蓋面,把報告精神層層傳導到每一個單位、每一名黨員干部,并在互動交流、相互啟發中深化學習、找準路徑,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梳理問題、修正工作,助推省黨代會精神在全市干部群眾中入腦入心入言行。
開展縣區“理論直通車”進一線活動。各縣區委組織縣級黨校骨干教師深入到廠礦、車間、社區、學校、村屯,用樸實的語言、典型的事例、生動的數字,與一線群眾面對面解疑釋惑,將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送到一線干部職工中間。通過廣泛宣講,更加激發了全市干部群眾在信念上堅定不移、在態度上堅決服從、在行動上堅強有力、在實踐中堅持不懈,面對煤城脫困轉型期的各種考驗,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擼起袖子加油干,把熱情和智慧轉化為推進雙鴨山脫困轉型發展的實際行動。
通過對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在龍江全面振興發展中,資源型城市轉型是一個重大課題,只有將學深悟透的省黨代會精神轉化為生動實踐,轉化為活力動能,才能闖出脫困轉型、振興發展的新路子。
謀求發展路徑轉型。加快替代接續產業發展,謀劃新經濟增長點,在抓好資源產業發展的同時,瞄準電子商務、生態旅游、糧食食品深加工、畜牧業等非資源產業發展,按照“煤頭電尾”“煤頭化尾”的思路,引進產業鏈長、成長性好的項目。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工作要求,圍繞現代煤電化鋼產業示范區、黑土濕地旅游核心區、綠色有機食品產業聚集區、對外貿易服務區“四大產業區”建設,堅持內引外聯、南聯北開,抓好煤炭、鋼鐵等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全力推進產業多元發展、群眾創業就業、經濟多輪驅動,努力構建多點支撐的城市脫困轉型發展新格局。在發展現代農業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升品質為重點,以“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為抓手,加快推進糧食倉儲及精深加工、東北黑蜂延伸產品、特色雜糧及時尚休閑食品加工等項目建設,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再由“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
謀求理念觀念轉型。樹立“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觀念,發揮工商聯、商會作用,鼓勵支持外埠雙鴨山“龍商”反哺家鄉,大力招商引資。牢牢把握“雙深合作”“龍廣合作”契機,持續深化“雙深合作”,促進資源共享、產業對接,不斷擴大對外合作領域,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強化對俄合作平臺建設,充分利用集賢四達批發市場面向嘉蔭、蘿北、同江、撫遠、饒河、虎林六個口岸的優勢拓展空間。深度挖掘民族歷史文化,利用界江、口岸和邊境游、森林游、濕地游等優勢,在擴大對外開放中推動經濟、文化、旅游等融合發展。
謀求干部作風轉型。對照報告中提出的“倡導勤于學習好作風、樹立嚴謹細致好作風、展現勤勉高效好作風、體現務實擔當好作風、保持嚴格自律好作風”的標尺,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恪守“為民情懷”,撲下身子接地氣,走進基層連民心,堅持保基本、兜底線、促均衡,全力抓好脫貧攻堅、“一創兩建”、保障性住房、“雙創”、幸福社區等重點民生實事,走好市礦“一盤棋”,扶持推進雙礦分流職工創業就業,集中力量解決百姓最關心、最直接和的最迫切問題。要嚴守“紀律紅線”,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省政府九項規定,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實行干部能上能下,用標準嚴管干部、用紀律約束干部、用警示省悟干部、用方法教育干部、用市場轉變干部、用示范引領干部、用導向激勵干部、用實踐歷練干部、用正道行致遠、用正氣得民心。要弘揚“工匠精神”,進一步強化干部能力水平的培養,堅持做到“掌握情況要細、分析問題要細、制定方案要細、配套措施要細、工作落實要細”,從小事抓起,從細節改起,從基層一線的問題解決起,把作風轉變到位,深入實施干部考核評價“一線工作法”和工作寫實制度,打造素質過硬、作風扎實、敢于擔當的干部隊伍,提振干部精氣神,樹立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責任編輯/張博zhangb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