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石獅紡織服裝產業聯盟宣告成立,這是全國縣市第一個專注于產業的聯盟,也是全國紡織服裝產業板塊首個縣市聯盟,還是石獅紡織服裝相關行業協會的第一次聯盟。超過400位理事加入聯盟,匯聚了石獅與紡織產業相關的13個社會團體,覆蓋超過4000家企業,實現了紡織服裝產業的最全整合。從政府到企業、從社團到個人,抱團形成合力,聚勢集源助推石獅的紡織服裝產業創新轉型。
石獅是公認的“閩派服飾”時尚策源地,如今已經成為國內服裝領軍品牌的七匹狼、勁霸、利郎、安踏,其發展史都離不開石獅這座具有最全紡織服裝產業鏈的濱海小城。但是在“經濟新常態下”,石獅紡織服裝產業正遭遇“轉型”的陣痛,尤其是中小企業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抱團發展、創新轉型已經成為了全行業、全社會的共識。
雖然曾經的優勢在銳減,但石獅紡織服裝產業30多年積淀的底蘊依然存在,特別是從紡紗、織造、漂染再到成衣加工、服裝設計、面輔料、品牌營銷、人才聚集,涉及服裝產業的配套一應俱全,基礎依然非常雄厚。正是基于此,今年石獅市委、市政府從產業發展的高度考慮,以超高規格的大手筆整合石獅發達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由此催生了“石獅紡織服裝產業聯盟”。
中共石獅市委書記朱啟平在聯盟成立大會上談到:“在經濟新常態下,過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正逐漸成為消費主流。為了強化對紡織鞋服產業轉型升級的領導,成立了石獅市加快推動紡織鞋服產業轉型升級領導小組,市長親自任組長。”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福誠(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宏楠當選聯盟會長,他說:“過去20年,我一直從事與紡織服裝相關的行業,對這個行業充滿感情,未來,我將用我一生來奉獻行業,盡力不讓大家失望。聯盟將在承接政府職能轉移、享用政策紅利資源上“先行先試”,未來兩年,我們將做大大小小24件事。”
聚勢集源
協同作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孫瑞哲
對于紡織服裝產業,官方有三個評價:國民經濟支柱、重要民生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據官方數據統計,紡織服裝產業占全國GDP的3%,類似這樣的產業一共有10個,無論外部形勢如何變化,紡織服裝產業這一占比始終沒有變。同時,紡織服裝解決了10%的就業,在單一產業中排名第一,此外,其還占有線上零售額的10%。數據顯示,紡織服裝產業還是健康向上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成本的逐年增加,除了農副產品,紡織服裝產業的綜合成本高于任何產品。
對于任何階段的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來說,石獅是一個無法抹去的名字,因為這座小城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貢獻巨大,哪怕現在面臨著發展的危機,但依然在尋找破題的辦法,然而擺在面前的現實是,石獅紡織服裝產業必須轉型,必須往“德、智、體、美”的方向轉變。怎么解釋?“德”代表著成就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智”體現為造就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體”意味著塑造科技密集的制造產業,“美”表現為建立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
“協同”,是石獅紡織服裝產業聯盟成立最具價值的初心、最富挑戰的使命。“聚勢集源”這個主題好,聚天下大勢,集優勢之源。借此機會,我也想對聯盟的成立,寄語三個希望:實現組織協同,避免“卓越的孤島”;實現資源協同,細分定位需求預測與供給規劃;實現目標協同,形成資源配置的最優化與利益的最大化。
經濟越不好
越需要匠心
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少雄
近年來,包括泉州在內的紡織服裝產業板塊遭受到較大沖擊,國內服裝品牌的日子不好過,不僅要直面國外品牌的沖擊,還要應對電商以及“山寨貨”“偽劣貨”蠶食市場的現實,但即使如此,向來敢為人先的泉州企業家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愛拼敢贏的精神、扎根實業的專注,不斷為泉州服裝乃至中國服裝正名。
作為“閩派服飾”的時尚策源地,泉州紡織服裝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石獅在整個福建紡織服裝產業中占有重要比例,對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也有突出貢獻,但這兩年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諸多挑戰,不同層級、不同規模的企業或多或少遇到包括資金、人才等問題。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有“匠心精神”、始終專注做一件事的企業在這輪風波中沒有倒下,反倒是激流勇進,借勢而上,繼續擴大領先優勢,而感覺活得很艱難的企業絕大多數沒有扎根本業,抽調發展資金進入互聯網、金融、風投等看似來錢快但自己并不熟悉的領域,結果搞了個“滿盤皆輸”,還連累到主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石獅市委、市政府提出“創新轉型 實業強市”的發展戰略,這八個字看似簡單,其實很有針對性,相對于晉江,石獅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和轉型步伐都相對滯后,石獅本來就是制造起家的城市,但很多行業人都慢慢轉行,讓實體變成了空殼,產業優勢逐漸喪失,再次強調實體,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更是石獅重塑自己產業集群領導地位的迫切要求,此時成立全國縣市首個紡織服裝產業聯盟,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