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國家幸福報告中,丹麥在各項指數經常年度排名第一。除了這些,丹麥讓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美人魚,這個經典的童話故事,如果有機會去丹麥,你一定會在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魚像前駐足片刻。而最近丹麥火卻不是因為這些原因,而是因為生蠔。丹麥駐華大使館“不經意的”抱怨“國內生蠔泛濫成災”,引得中國網民摩拳擦掌,頗有“路見生蠔拔刀相助”之意。
生蠔的前世今生
這些入侵生蠔主要集中在西南海岸的瓦登海國家公園以及日德蘭半島北部的利姆水道地區。如果經過瓦登海國家公園時,可以體驗一把當地的“生蠔Safari”。瓦登海國家公園位于丹麥日德蘭島的瑞伯(Ribe)小鎮。這里有藍天白云,淺灘草甸,沙丘和波濤,同時這里還是超過一萬種生物的家園,2014年已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是丹麥最大的國家公園。2016年完工的新公園游客中心,運用了有遠見而且十分大膽的設計,對于當地建筑傳統和農村村舍造型的獨特詮釋,體現了公園可持續的發展意圖。這座游客中心建于海陸之間的灘涂地帶。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候鳥。每年大約有1000萬到1200萬只候鳥,在從西伯利亞、加拿大或者斯堪的納維亞的繁殖地遷往西歐和非洲的越冬地途中,會選擇在瓦登海進行短期或長期的停留。這片濕地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是鳥類完成數千公里旅程的理想中轉站,能為它們提供充足的食物。因而在瓦登海公園中心的展覽區,室內的一處裝飾,也參照候鳥遷徙的自然現象,用無數從天花板上垂掛下來的玻璃片,打造出了鳥群從空中盤旋而下的效果。
瓦登海指的是歐洲大陸西北部到北海之間的一塊淺海及濕地,北起自丹麥南部的海岸,遂向南至德國海岸后又轉向西到荷蘭。這是一個較平坦的遼闊的溫帶沿海濕地環境,由于物理和生物因素的復雜相互作用而形成,產生了眾多的過渡生境與潮汐通道、沙質灘涂、海草甸、貽貝床、沙洲、泥灘、鹽沼、入海口、海灘和沙丘。這里的水域遍布淺灘,也因此成為世界著名的海床漫步區,每年6月到9月初的周末,這片海域上隨處可見背著行囊、在泥濘中小心跋涉的人們。所列遺址占整個瓦登海的66%,這里有著無數的動植物種群,包括港灣海豹、灰海豹、和港灣河豚在內的海洋哺乳動物。每年多達1200多萬只鳥在這里繁殖和越冬,在29個物種中,10%以上都能在這里生活。自然進程總體未受到擾亂的大型天然潮間帶生態系統所剩無幾,這個遺址就是其中之一。
這次入侵的生蠔是太平洋生蠔原產于日本和北太平洋。1996太平洋生蠔在丹麥的瓦登海繁衍開來。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它們的數量急劇上升,它們迅速繁衍,并因此而造就了當地幾塊巨大的牡蠣海床。
開始滅蠔之旅
Safari原指在非洲觀看或狩獵野生動物的旅行。而“生蠔Safari”,就是瓦登海國家公園為發展當地旅游,開發的“農家樂”項目。導游帶領游客,在退潮后去淺灘濕地上撿拾生蠔。
出發前,需要穿好防水連靴褲,帶上網兜、防水手套等工具。到達海灘之前,沿途是大片草地,牛羊在路邊悠閑的吃草,不時還能看到成群的野鵝飛起,恍惚間置身非洲草原Safari。進入淺灘,馬車帶游客來到了一處生蠔、貽貝密布的海灘。淺灘上,大小不一的生蠔和貽貝或裸露,或混雜在海草從中,雖然看上去遍地都是,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只是空殼,要找到活的生蠔和貽貝,還得不斷翻撿。
瓦登海的海面很平靜,但海底卻波濤洶涌。每隔二十四小時要經歷四次潮起潮落,十億立方米的海水涌過瓦登海,巨大的潮涌創造出泥床和沙床。所以,在瓦登海國家公園要參加生蠔采集之旅,一定要由當地的專業導游帶領,否則有可能空手而歸。另外,漲潮時海水深處可達2米,如果不熟悉漲潮退潮的規律,也會帶來很大風險。在退潮的時候去灘涂上撿拾生蠔,導游可以知道每天確切的漲潮落潮時間。
短暫的小憩
在滅蠔之旅之后,可以去位于瓦登海北部的Ribe小鎮,它是丹麥最古老的小鎮。始建于公元八世紀,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最近更是獲評歐洲“大城小愛”的最佳旅行目的地(Europe's Best Big-Time Small Destination Award)!鎮中有紀錄當年海盜傳奇的維京博物館,Ribe小鎮是當年維京人的定居點,以及一座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古建筑。小鎮上,還有一座瓦登海海洋中心,那里是游客和孩子們喜歡的科普基地。漫步在城中,似乎連路燈都透露著一種古老的氣息……
TIPS
丹麥駐華大使館建議,挖生蠔要選好時間。5月后天氣轉暖,是生蠔的生長時期,此時生蠔需要大量捕食。水藻是生蠔的食物之一,因此,野生生蠔中的藻毒素可能會超標并危害健康,所以不建議大家在5月底到9月初挖生蠔。此外,挖到的生蠔盡量烤熟或煮熟后食用,避免腸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