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河道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防洪保安之外,開始關注水域的生態系統以及河流的自然景觀。通過對田李溪生態景觀方面的優化設計,使其不僅能滿足防洪要求,更能與自然和諧相處,對流域的生態保護及修復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河道整治;防洪;水生態;水景觀
1 概述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自然環境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就水利行業而言,今后要堅持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作為指導各項水利工作的核心理念,推動治水事業再上一個新的臺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治水思想的貫徹,要求調整人類活動行為,減少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在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等各項工作中,需要遵循有關規范和技術導則,把水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落到實處。
河流作為一種重要的生態系統,其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人類意識到在開發利用水資源、建設水利工程的同時必須維系良好的生態環境系統。
2 田李溪生態景觀設計遵循的原則
2.1 田李溪河道治理工程概況
田李溪為后溪的二級支流,地處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境內,河流全長8.26km,流域面積為16.0km2,田李溪在墩子村納入支流枋塘溪,本次田李溪河道治理長度為3.83km,治理范圍內的上游河段以排洪功能為主,中下游段除滿足防洪要求外,應考慮水景觀和水生態等功能。
2.2 工程規劃階段遵循原則
在進行工程勘察時除常規的水文、地質的測量勘察外,補充相關范圍的生態系統的調查,重點是生物群落的歷史與現狀調查。
2.3 工程設計階段遵循原則
(1)在堤線布置時盡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態,保留或恢復其曲折蜿蜒性,即保留沙洲、河灣、急流和淺灘,盡顯自然形態之美。
(2)河道斷面多樣性,河槽和河漫灘不僅能滿足設計洪水行洪要求,單一且規則的斷面使得水流速度均一化,多樣的河道斷面為生物的生長發育提供棲息地,發揮河流的自凈化功能。
(3)堤型的選擇原則,結合地形條件,選擇適宜的岸坡型式,盡量原平緩岸坡形式;選擇滿足生態要求的材料,盡量采用透氣多孔結構的新型建筑材料,為生物提供生長繁育空間做到美化環境、促進生物多樣性、提高水體自凈能力。為植物生長及魚類、兩棲類動物和昆蟲的棲息與繁殖創造條件。
3 工程生態景觀設計特點
3.1 堤線布置特點
本次工程設計是在采取必要的防洪措施提高防洪能力的同時,改變過去河道渠化的弊端,注重自然河流建設,充分利用河流本身的自凈能力,通過河水的多變流態,依靠沉淀作用和生物活動使水質得到凈化,實現人水和諧的自然發展。
田李溪河道設計在滿足行洪需求的基礎上,保持河流現狀,宜寬則寬、宜彎則彎、深淺不一,以形成水流的多樣性。
河道縱坡采用現狀河底高程,形成天然高低的河道坡降,以形成緩流急流并存的天然流態,保持自然河道流態的多樣性。
在局部植物灌木茂密,溪水流淌,魚塘遍布的淺灘設計一濕地公園,為白鷺等當地保護動物留一棲息之地。
本次設計根據河道的走向及現狀分別設置濕地、沙洲、跌水、濱河公園及溪堤公園等,并在河堤布置綠化廊道和景觀帶,使人與大自然更為親近、更為和諧。
3.2 堤型選擇特點
(1)護岸方案體現防洪功能與生態景觀的結合,在滿足結構穩定的前提下,減少工程造價。
(2)盡量避免結構形式的剛性化,強化護岸形式的視覺“軟形感觀”,為實現景觀效果創造條件。
(3)界定水位變幅消落區域,結合岸坡穩定,采取植物措施綠化河岸景觀。
(4)盡可能采用天然建材,限制二次污染。
(5)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充分考慮人們的親水需求。
本次工程設計考慮在河道整治的同時,利用河道天然的優勢,通過規劃設計,使其形成一條集生態景觀為一體的濱河景觀長廊,在景觀長廊種植百慕大草皮,擺放大的溪石,種植垂柳,榕樹,沿溪鋪設鵝卵石小路,布置石凳,供沿溪觀賞散步的人們小憩,形成和溪水相映成趣的江南小景。
4 結束語
廈門市集美區田李溪河道生態景觀設計,是以保障河流流水系統的基本功能為前提,嚴格遵循各項相關設計標準和規范要求,突出景觀、生態效益,通過河岸線綠化、橋梁景觀、河道道路景觀,營造出綠色原生態、富于地域特色、與周邊環境和諧相處的河道綜合景觀空間,使得田李溪成為集美人文景觀建設的一條“綠色生命之河”和“原生態景觀長廊”。
通過田李溪的整治及生態景觀建設,使其成為一條水美,岸綠的生態河道,為流域生態修復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保障,也為廈門市河流治理和生態修復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GB50286-2013.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堤防工程設計規范[S].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
[2]SL260-2014.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堤防工程施工規范[S].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4.
[3]董哲仁.水利工程對河流生態系統的脅迫與補償[J].水利水電技術,2003(7).
[4]董哲仁.河流治理生態工程學的發展沿革與趨勢[J].水利水電技術,2004(1).
[5]董哲仁,孫東亞.對堤防工程設計和施工規范修訂的建議標準化[J].水利技術監督,2005(1).
作者簡介:劉秀香(1980-),女,漢族,河南唐河人,學歷:本科,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河道生態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