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得林
摘 要:文章以建筑基坑監控量測這一必要的安全管理手段為主線,從安全管理責任主體責任、監控量測內容、監測方法以及事故處理等幾個方面闡述了監控量測工作在基坑安全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
關鍵詞:建筑;基坑監測;方法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建設用地存儲量與需求矛盾突出,為緩解該矛盾,許多城市都加快了舊城改造的步伐,出現了大量的新建高層建筑被現有高層建筑包圍的規劃布局。由于高層建筑多設計有地下停車場,故基礎埋藏較深,施工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深基坑開挖對周邊現有建筑穩定性影響的問題。這一問題現已得到建設行政管理部門和業界的普遍關注和重視,各省、市都出臺了加強建筑基坑安全管理的強制性文件和標準,進一步規范和強化了建筑基坑施工安全行為,其中對施工中基坑的監控量測是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編制基坑監控量測方案和制定相關事故的預案,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一一闡述。
監控量測主要應用在建筑基坑開挖和地下工程施工中,主要量測對象是基坑巖土的性狀、支護結構及其周邊環境情況,對這些對象進行觀察檢測和分析,同時在觀測過程中對觀測結果進行實時反饋。
1 各責任主體應嚴格執行相關規定
(1)建筑設計單位需要結合建筑工程實際情況及需求方向為基
準對設計圖紙內容進行確定,而后還需要將施工流程與設計圖紙進行相互契合,確保設計圖紙能夠成為施工項目的參照物,逐步推進施工現場的監測工作,在設計圖紙中所涉及的監測項目主要包括測點布置、對觀測精度進行衡量及控制、臨界狀態報警等等。(2)施工方在逐步推進基坑開挖施工項目時,需要對監控測量方案進行確認,并確保其完善程度達到預期標準,并且此方案必須要通過監理申報批準,同時在政府施工安全監督部門備案。主要內容包括監測目的、監測內容、測點布置、觀測方法、監測項目報警值、監測結果處理要求和監測結果反饋制度等。(3)基坑開挖施工需要嚴格按照相應標準進行,不能盲目推進,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將監測結果實時反映出來,并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通報,監測員必須具備專業素質并且就業于具備一定資質的勘察單位,在監測過程中對基坑的監測結果、施工人員信息和基坑開挖狀況進行實時上報。在特殊情況下要對現場監測結果進行合理調整。
2 監測涵蓋項目
(1)現場監測的細化項目包括
a.自然環境;b.基坑底部及周圍土體;c.支護結構;d.地下水位;e.周圍建(構)筑物;f.周圍地鐵、水管、排污管、電纜、煤氣管等重要地下設施;g.與基坑相鄰的周圍城市道路路面。
(2)應當以基坑工程的安全屬性及等級標準為依托,在結合工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施工現場的監測項目進行確定。
3 監測應用方法
(1)建筑基坑監測方式主要是儀器監測,但在必要時需要與人體目測相配合。(2)對施工當地的氣候進行實時監控,例如:雨水量;地表溫度;風量等都要進行詳細的記錄,并根據這些記錄來分析是否會對基坑工程產生影響。(3)將基坑工程設計和施工概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基坑周邊分布的建筑物、地下設施分布狀況等,尤其要注意基坑周邊環境是否穩定,尤其是要對水管泄漏及煤氣管道損壞等問題進行重點檢查,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發現基坑周邊路面出現開裂問題,就應當在第一時間將其做出標記,最后要將這些現象進行詳細記錄和整理。(4)檢測支護結構是否存在裂縫和位置變化的不利現象,在實際檢查環節應當將側重點放在支護樁體、連接點等關鍵結構位置上,檢查這些部位是否存在開裂移動等問題。(5)圍護框架及支撐等的應力承受點,也就是監測布置點及軸力觀測點的位置設定,應當以應力影響力大的部位為基準,而觀測點數量則需要根據工程需求進行靈活設置。(6)基坑施工作為建筑工程項目中的關鍵點,一旦周邊基礎環境發生改變,無論是上升還是沉降,以及地表水位的變化等,都將對監測項目及工程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因此,觀測點的位置應當設定在基坑較為明顯的位置,觀測點的數量不是固定值,其受基坑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地下管線的沉降觀測點應該固定在地下管線的最高處,但在特殊情況下應將其設定在布置管線的最深層的地層結構中。(7)建筑基坑監控應當盡可能的避免出現局限性問題,因此這就需要確保其監控可影響范圍能夠涵蓋工程項目的各大區域,尤其是基坑周邊的墻體及直接結構裂縫等,都需要進行全面、系統的觀測,同時要將觀測過程中發現的裂縫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尤其是裂縫官渡較大,代表性強的部位,要將其裂縫走向、寬度、長度等進行詳細記錄。(8)沉降觀測基準點的設置在監控量測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這就需要將其設定在不受基坑工程影響的界限范疇外,通常情況下距離應當設定為5H以上,但是不能少于30到50米,并且基準點不能少于兩點。(9)在進行基坑開挖之前首先要做好現場的監測準備工作,無論是基坑開挖還是土回填步驟都必須進行嚴格觀測。相關部門需要對每步驟之間的監測時間進行明確的設定。一旦在監測環節發現變位速率上升的特點,或者是直接結構不穩定出現裂縫等問題,就應當在第一時間針對該類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監測,并將監測時間縮短,同時要第一時間向相關部分和監理進行匯報。(10)觀測數據應當在形成的第一時間進行整理,并在分析總體變化形式的基礎上,為對沉降及位移等現象繪制以時間為界線點的曲線圖,對變形等問題的延伸情況做出科學衡量及評價,一點觀測數據進入報警值范疇后就需要立刻將該類問題反應給相關部門及個人。(11)監控記錄及報告應當盡可能的準確,并以表格的形式展現出來,在完成記錄后需要由監測、記錄人員及校隊人員三方共同簽字。(12)當結束監測工作后,需要由監測人員將完整的報告向上呈遞。
4 基坑開挖過程中的事故處理
4.1事故預防措施
(1)由于開挖過程中會出現多種突發狀況,甚至會出現多種事
故,因此在基坑開挖之前要先規劃并制定完善的搶救計劃。(2)在基坑施工環節要對其流程化項目進行系統監控,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并將信息技術與施工技術相結合。同時還要及時掌握基坑施工周邊地表等變化情況。(3)在施工過程中還要時刻觀察相鄰的基坑施工情況,并與相鄰施工做好施工間的協調工作。(4)在基坑施工之前先與當地政府和居民了解施工地區之前是否發生過事故,并結合已存在并發生的事故進行經驗研究,打好提前量,做到防患于未然。(5)要對基坑周邊地面的承載能力進行精準掌控,在基坑施工設計中要準確計算荷載,并且在施工中不能隨意改變荷載。(6)實時監控基坑周圍的地表及建中情況,事先做好事故預防工作。
基坑圍護結構安全性與否會直接受到相應因素的限制及改變,無論是施工技術影響,還是外界環境影響,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結構改變,這就需要靈活轉變基坑工程安全控制思路,對基坑工程存在的動態現象進行精準掌握,因此對基坑工程的安全度進行實時分析也就顯得至關重要,對其中存在的能夠導致安全事故發生的不利因素進行重點衡量,規劃更為安全穩定的優化對策。
4.2 事故的處理
(1)一旦基坑工程的正常施工受到直接限制,呈現病害趨勢時,首先應該找出產生病害的原因,并算出其對周邊建筑物,路面及地下管道所帶來的危害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及時對基坑工程病害進行補救。(2)在規劃并確認基坑病害處理計劃時,一方面要能夠對基坑事故做出應急反應,進行及時搶救,另一方面還要對周邊建筑物及管道等進行保護,避免不良問題的相對發生。(3)在完成事故處理后,應當對事故現場進行再次研究,尤其是對事故部位及相鄰點進行重點監測,在監測過程中及時記錄和匯報,避免事故再次發生,同時還要做好施工人員的優化配置工作,完全摒棄安全隱患。(4)當基坑事故發生,對地下結構造成毀壞時,應當根據其嚴重程度,應用積極有效的加固措施將問題解決,使其能夠恢復正常使用功能。
總之,基坑工程中的監控量測工作是保證施工安全、周邊既有建筑和公共設施安全的重要環節;是參與工程建設相關單位或機構的主體責任。任何責任主體和責任個體都不可以掉以輕心,否則,將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和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