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李高祥 許德斌
摘要:本文主要根據目前中小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的現狀,提出在中小學開展拓展運動的必要性,而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專業主要承擔為中小學體育教育輸送體育師資力量的任務,因此,在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專業開展拓展運動顯得尤其必要。同時高職院校具有相應的拓展師資、場地器材、課程設置,只要稍加調整、融合,課程設計合理,注意安全,就能夠使體育拓展運動的開展變得可行。
關鍵詞:中小學生;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拓展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是指在身體、心理和社會各方面都完美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由此可見,一個人只有在身體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狀態,并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才是真正的健康[1]。
一、拓展運動的形式與功能
拓展訓練英文為Outward Develop-ment,又稱外展訓練(Outwardbound),原意為一艘小船駛離平靜的港灣,義無反顧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戰,去戰勝一個個困難。
(一)拓展運動的形式
拓展運動有個人項目和團隊項目。個人項目多為挑戰極限和高峰體驗,重在鍛煉個人的勇氣、膽量、毅力;團隊項目,多為綜合活動性項目,重在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強調集體主義精神,力圖使每一名學員竭盡全力為集體爭取榮譽,同時從集體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體中顯示個性。
(二)拓展運動項目
經過了多年的發展,拓展訓練自身也在不斷的發展,目前有很多成熟的拓展訓練項目,如分組熱身、信任背摔、造橋、電網、天梯、瞎子摸號、絕壁、空中斷橋、造塔等等。這些拓展訓練項目部分為團隊項目,比較簡單易行,需要的投資很少,在室內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借助繁雜的器材和場地,如電網、信任背摔等。部分項目為個人項目,操作要求較高,場地器材要求高,危險性也大,如空中斷橋、造橋等項目,需要一定的保護措施。
(三)拓展運動的作用
拓展訓練活動,能夠達到“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的培訓目的。首先,能夠使參與者激發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啟發想象力與創造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能夠認識群體的作用,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改善人際關系,學會關心,融洽地參與群體合作[3]。
二、開展拓展運動的必要性
(一)學生的體質逐年下降
1.社會原因
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經濟條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轉變,家庭、學校對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有所忽視,令他們缺乏刻苦鍛煉的意志,怕苦、怕累的思想較為普遍。在體力勞動明顯減少的同時,體育活動時間在減少,體育活動的強度也不夠,身體素質呈逐年下降趨勢。
2.學校原因
目前中小學生體育課在數量上無法保證。中小學由于受學校升學率的影響,學校不太重視學生的體育學習,而是把重點放在學生的文化課學習上。學生的體育課開的數量不符合國家要求,同時還會出現被占用現象,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不能保證。
體育課在質量上也無法保證。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2001年制訂的,至今已經十幾年,根據實驗區教師和教研員以及專家所提出,從最初的五個領域目標到現在修改成為四個領域目標,中間經過無數次的改革、實踐,始終包含: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幾個領域的內容。除了一些實驗區、大一些的城市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落到了實處之外,大部分地區的體育教學改革沒有落實到實處。體育教師不夠專業,教學方法依舊陳舊,教學內容依然單一,教學評價不夠多元,課堂氣氛沉悶,無法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導致學生喜歡體育,但是不喜歡上體育課。教學效果依然停留在“運動”,無法體現出“健康”。
因此,很多體育課名存實亡,學生的體質呈逐年下降趨勢。其中力量、速度、爆發力、耐力等身體素質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視孩子的數量急劇增長。研究表明,學生在身高形態指標上處于增長態勢,但在50 m 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耐力跑等素質指標上卻在下降。
(二)學生的心理承受力有待加強
由于家庭環境的影響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學生與外界交流的時間減少,不懂得調控自己的情緒,缺乏合作的意識與能力,缺乏抗壓抗挫折的能力。
目前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最近幾次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的學生約占50%左右。就目前的現狀看,學生的精神問題主要表現在自閉、抑郁、焦慮、偏執、強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學生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調適和解決。多數學生不懂得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
三、體育教育專業開設拓展運動的可行性分析
(一)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使拓展運動開展成為可能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體育教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從事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的訓練組織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其主要就業崗位群為:中小學及幼兒園體育教師。工作內容為:體育課堂教學、學校體育活動組織與管理、體育活動策劃與組織。為了能很好的適應中小學及幼兒園的體育教學工作,必需要具備的相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體育教育專業是專門為中小學學校體育輸送體育教育專門性人才。
(二)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使拓展運動開展成為可能
為了適應人才的培養需要,突出培養人才的專業特色和優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提高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在體育教育專業均開設有體育游戲課程,以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要,豐富學生的專業技能。游戲課程主要是圍繞著跑、跳、投三項內容開展,發展學生的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活動能力和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等幾大素質,把這些基本活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組合為綜合性的小游戲,既能增加學生練習的趣味性,又能發展相應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適應時代要求,體育游戲課程一直在進行課程改革。鑒于拓展運動的特殊價值,在實踐過程中將其和體育游戲課程進行充分融合,設計過程中增加拓展元素。在游戲過程中既能鍛煉相應身體素質,又能通過學生親身的體驗,互相協作,尋找解決辦法,積極調整心理狀態,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2]。
(三)學生實踐反饋結果證明拓展運動開展的可能性
項目名稱:信任背摔
內容簡介:信任背摔這是拓展訓練中最具典型意義的項目之一,是一項心理素質拓展的活動,目的是通過這個活動建立起彼此間的信任關系。這個活動可以鍛煉心理素質,克服恐懼,對參加活動人員的心理素質提升有很大幫助。當人站在1.5米的跳臺上直挺挺地向后倒下的時候,在臺下方的同事會用手托起成一個“人床”把臺上摔下的人接住。(見表1)
項目實施者為小學實習老師,在學校學習中學習了拓展運動,將其引入體育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逐漸增加練習難度,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克服膽怯心理,完成學習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論
(一)拓展運動的價值明顯,有必要引入中小學體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身心,促進身心協調發展。
(二)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是為中小學培養體育師資,在課程設置中可以融合拓展運動元素,使學生了解拓展運動理念、掌握拓展運動的設計方法、實施步驟、操作流程,確保在安全的情況下開展。
(三)高職院校需要有專門經受過培訓的相關師資,有一定的經費投入,相應的一些場地器材,相應的課程設置、教學大綱與計劃。
(四)開展拓展運動時,活動設計需要符合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循序漸進安排,逐漸增加難度。
參考文獻:
[1]董翠香,殷紅,張秀麗.學校體育學[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8.
[2]侯東雷.試分析高校體育教學中拓展訓練的應用[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3).
[3]李國巖.從拓展運動的特點和功能談其普及和發展前景[J].山東體育科技,2005(12).
(作者單位:羅定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