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方
我成了一個小商販
◎ 月方

一年來,我先擁有公眾號“月方客廳”,然后組了一起讀書運動的“廳友群”……建立群組的目標明確,就需要組織和監督,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我只好自己擔任義務監督員。我堅持每天幫小伙伴們統計運動數據再公布上墻,以此促進小伙伴們堅持下去。
那一陣子我很忙碌,操持自己小家的同時還要操持“廳友群”這個大家,在一片感激聲中,我覺得自己充滿圣母的光芒。
有小伙伴勸我:“收費吧!買個面包都要十幾元呢。既然享受服務,就沒有免費的道理!”但我堅持不收錢,想出收押金,運動滿勤再退的辦法,如此一來,我更忙了。
結果你們都知道的:實在忙不過來,我只好把這個押金規則取締。
為什么不收錢?因為對自己沒信心。我不認為我的付出是有價值的,不認為人們該為我的勞動付錢,所以我就一直做圣母,直到自己累得受不了為止。
這就是窮人的慣常思維:認為自己的付出不值錢!“舉手之勞而已。”“算不得什么,我只花了一點時間而已。”許多人都有這個毛病,不僅自己有,還波及旁人,認為別人的付出也不值錢,于是造成這樣的社會現象:你不是會寫文章嗎?幫我寫吧!你不是會電工嗎?幫我修燈吧!大家都理直氣壯地霸占別人的勞動,自己的勞動也被理所當然地霸占。
再后來,我成為一個賣褲子的小商販。剛開始,我不好意思賺錢。在進價的基礎上加上利潤再賣給別人,我會覺得自己不厚道、不誠實。
我們羞于談錢,但是點個贊就能續一杯茶,轉發幾十次就能收獲一個湯鍋,這種事情大家都樂意去做,反而正規經商的人會覺得蒙羞。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大家都把自己定位成弱勢群體,弱勢群體只習慣接受施舍,而其中有人突然大聲宣布:“我自己來賺錢!”這個人反倒成為了異類。
后來我調整過來了,轉到一個小商販的思維,我覺得這是進步。
我的朋友都喜歡我進步后的這種姿態。情歸情,錢歸錢,這才是最該有的買賣的狀態。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圖/胡蟲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