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
【摘要】目的 觀察冠心病心衰門冬氨酸鉀鎂與胺碘酮聯合用藥方案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常規治療與胺碘酮藥物治療的36例冠心病心衰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照組,另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接受常規治療、門冬氨酸鉀鎂及胺碘酮治療的36例冠心病心衰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觀察組,通過對比兩組治療有效率及治療前后患者射血分數變化情況以此評價門冬氨酸鉀鎂聯合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心衰的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1.7%顯著優于對照組77.8%(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射血分數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患者射血分數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觀察組升幅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門冬氨酸鉀鎂與胺碘酮聯合用藥方案可以作為冠心病心衰治療的有效方法,聯合用藥治療患者心功能改善顯著,臨床應用安全性可靠,推薦臨床多加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門冬氨酸鉀鎂;胺碘酮;冠心病心衰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1.0.02
Efficacy of aspart and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ZHANG Yu
(In Guangyuan city Lizhou Distri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SiChuan GuangYuan 6280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miodarone in heart failur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bined with Potassium Aspartate mg regimen.Methods March 2014~2015 36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n June in our hospital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with amiodarone treatment as the study group,another July 2015~2016 year in October in our hospital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36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of Potassium Aspartate magnesium and amiodarone treatmen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compared with two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and treatment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jection fraction of patients in order to evaluate Potassium Aspartate magnesium combined with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row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heart failure.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91.7%(77.8%,P<0.05).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of ejection fraction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jection fraction were improved,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Potassium Aspartate effective methods of magnesium and amiodarone combined with medication can be used as heart failure therapy, combination therap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ardiac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safe and reliable,and recommended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word】Potassium Aspartate magnesium;amiodarone;coronary heart disease
對a、β受體產生抑制作用,通過擴張患者血管促使左室后負荷下降,上調左室射血分數的胺碘酮是臨床室上性與室性心律失常治療的常用藥物。非心律失常心血疾病治療中胺碘酮應用較為少見的主要原因是毒、副作用多,積極需求一種與之配伍有協調治療作用且又能降低毒副作用的藥物的號召已得到業界眾多學者支持。門冬氨酸鉀鎂促心功能改善,抗心律失常,減少胺碘酮治療毒副反應的作用已被相關研究所證實,故而成為與胺碘酮配伍使用的首選藥物,二者配合使用在冠心病心衰治療中應用效果究竟如何且看筆者以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6例病例分別取自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與2015年7月~2016年10月兩個時間段收治的冠心病心衰患者。觀察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42~82歲,平均年齡(56.4±14.7)歲;病程3~12年,平均病程(8.4±1.6)年;14例NYHA心功能分級為Ⅵ級,10例Ⅲ級,12例Ⅱ級。對照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56.2±14.3)歲;病程2.8~11年,平均病程(8.3±1.5)年;12例NYHA心功能分級為Ⅳ級,11例Ⅲ級,13例Ⅱ級,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分布、病程、心功能分級等方面差異不顯著,不具備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規治療+門冬氨酸鉀鎂+胺碘酮聯合用藥方案治療觀察組患者,取150 mg胺碘酮通過靜脈滴注給藥,待滴注10 min后將靜脈滴注速率調至每分鐘1.0 mg,按照該滴注速率滴注6 h,隨后視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酌情減量,同時將滴注速率調整至每分鐘0.5 mg,胺碘酮24 h滴注總劑量控制在2000 mg以下[1]。在此基礎上取混入5%(500 mL)的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的門冬氨酸鉀鎂40 mL,通過靜脈滴注給藥,滴注1次/d,連續滴注10天后將胺碘酮靜滴改為口服胺碘酮片劑,每天服用兩片,連服30天。常規治療+胺碘酮治療方案治療對照組患者,予以患者口服胺碘酮制劑,給藥劑量為0.2 g/次,服用1次/d,同時接受地高辛、利尿劑、血管擴張藥物等臨床常規治療。
1.3 療效評價標準
依據NYHA心功能分級改善情況判定臨床治療效果,療效等價分顯效、有效、無效三級,顯效:治療后心功能改善達到2級或2級以上;有效:治療后患者心功能改善達到1級,無效:治療后心功能改善不足1級。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室射血分數與副反應發生情況并行組間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治療后觀察組55.6%(20/36)顯效,36.1%(13/36)有效,11.1%(4/36)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1.7%。對照組36.1%(13/36)顯效,41.7%(15/36)有效,22.2%(8/36)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77.8%,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觀察組左室射血分數為(25.2±10.4)%近似于對照組(24.8±10.8)%;治療后觀察組左室射血分數為(50.1±10.3)%明顯高于對照組(37.7±11.6)%,治療后兩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頭暈、食欲不振、肝功能損害、乏力、惡心、嘔吐、尖端扭轉室速、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副反應發生病例分別為1例、2例、0例、1例、1例、1例、0例0例,副反應總發生率為16.7%。對照組上述副反應發生患者例數分別為2例、1例、1例、3例、2例、1例、1例、1例,副反應總發生率為33.3%,觀察組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血液中脂質在機體血脂代謝異常的情況下于動脈內膜上沉積,逐漸形成白色斑塊這一病變發生發展過程。隱匿型、猝死型、心肌梗死型、心絞痛型是冠心病四種主要類型。參與冠心病發生、發展的相關危險因素較多,中老年人一定要提高對脂代謝異常表現的重視,因為該癥狀表現極易導致心肌缺血,此時患者若未獲得及時有效治療,患者生命健康將受其嚴重威脅。心衰是冠心病患者的終末轉歸,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大環境背景下,臨床冠心病心衰患者數量日益增多,人類對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臟病的不斷研究與臨床診治經驗積累,臨床冠心病心衰防治取得新進展,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的預后得以全面改善。同時具備Ⅰ、Ⅱ、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特性的胺碘酮是一種多因素作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該藥之所以對心衰產生獨特保護效益主要與所具備的a、β阻滯作用有關,自身獨有的選擇性抗心臟交感神經故而對心衰起保護效益,胺碘酮藥物作用對心臟收縮并不產生抑制。患者對通過口服途徑給藥的碘胺酮吸收較慢且不規則,僅能達到30%~50%的生物利用度,親和力較高的碘胺酮在人體組織內運轉較緩慢,患者個體差異性導致生物利用度不盡相同,平均生物利用度在50%左右,胺碘酮經口單用3~7h可到達峰值濃度。一般情況下負荷量給藥藥效多在幾天到兩周內發揮。胺碘酮半衰期可達20~1 Qd,半衰期長短也與患者個體差異有關,不同患者用藥或半衰期存在一定差異。患者用藥頭幾天大部分蓄積在組織中,尤以脂肪組織蓄積量最多,數天后即開始清除。因其具有上述特性,臨床應用常采取負荷量給藥以利于組織迅速飽和,進而發揮更好治療效果。靜脈滴注途徑給藥碘胺酮經抗腎上腺素能與阻滯Ca2+通道發揮降心率、平均動脈壓以及冠狀動脈硬化所致的左室峰壓,促使心排血量增加。碘胺酮作為一線抗心律失常藥物對室上性、室性、預激性心律失常均有良好治療效果,除此之外,經其他抗心律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室速與室顫心律失常患者碘胺酮治療同樣奏效,心臟手術后患者應用碘胺酮能有效預防房顫發生。患者用藥后尖端扭轉型室速的發生主要與鉀外流被抑制,動作電位時間延長,導致Q-T延長有關。
胺碘酮配伍門冬氨酸鉀鎂治療冠心病心衰減少胺碘酮藥物毒副反應的作用機制為門冬氨酸鉀鎂是鉀離子濃度升高,抑制鉀外流,Q-T時間延長被有效阻止,Q-T間期得以恢復正常,心律失常發生得打有效預防,規避尖端逆轉型室速。本文聯合應用胺碘酮與門冬氨酸鉀鎂治療的觀察組無一例患者用藥后出現尖端逆轉型室速,這主要得益于門冬氨酸鉀鎂上調鉀離子濃度,阻滯Q-T間期延長。門冬氨酸鉀鎂是門冬氨酸與鉀鹽及鎂鹽的混合物,鉀、鎂通過門冬氨酸載體重返細胞內,上調細胞內鉀、鎂濃度,進而改善心肌舒張功能,提高細胞能量生成與蛋白質合成,增強能量代謝[2]。胃腸長期處于瘀血狀態的充血性心衰患者鉀、鎂吸收量減少合并繼發性醛固酮增加,這些客觀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對排鉀、排鎂起促進作用,進一步減少心肌內鉀、鎂水平,而臨床常規治療中洋地黃、利尿劑等藥物的使用再一次加劇鉀、鎂流失,造成心肌損傷、心肌收縮力減弱、心搏量降低,使得心衰加劇。對于缺鎂所致的心肌局灶性壞死、鈣化等損傷,門冬氨酸鉀鎂具有顯著逆轉功效,同時還能改善心肌缺血狀態,促進心功能恢復,文中觀察組治療后左室射血分數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胺碘酮聯合門冬氨酸鉀鎂治療對患者心功能起良好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冠心病心衰應用胺碘酮聯合門冬氨酸鉀鎂治療效果值得肯定,聯合用藥治療不僅發揮藥物協同療效,同時還能顯著減少胺碘酮藥物毒副反應,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與安全性,建議臨床可將胺碘酮與門冬氨酸鉀鎂聯合治療方案作為冠心病心衰治療的首選方法于臨床廣泛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建新,陳衛英,黃 政,等.急診應用胺碘酮聯合門冬氨酸鉀鎂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3,9(7):121-123.
[2] 吳同堂,任秀芝,閆惠芳,等.胺碘酮聯合門冬氨酸鉀鎂治療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療效觀察[J].健康必讀月刊,2011,11(14):364-364.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