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錠
初夏時節的余姚,百花爭艷,綠意盎然,微風輕拂,帶來一陣江南特有的青草與泥土的芬芳。這座位于長江三角洲南翼寧紹平原上的小城,隸屬于浙江省寧波市,是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明的發祥地。如今,這片古老的土地在尖端科技領域正煥發著生機,這種變化離不開一個人的貢獻——寧波市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院長甘中學。5月15日—18日,第四屆中國機器人峰會在余姚召開,這是大會執行主席甘中學帶給余姚的“禮物”之一。
機器人產業要“知行合一”
2014年至今,中國機器人峰會已成功舉辦了三屆,今年的主題是“智能+時代,智勝未來”。與往屆相比,今年的議題增加了不少亮點,業內多位重量級企業家、投資家相聚一堂,圍繞前沿技術的應用前景、如何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話題進行思想碰撞。
談到對這次峰會的期待,甘中學提到了中國古代名人、余姚籍思想家王陽明。來到余姚的兩年中,他深刻感受到這里“崇文崇德”的社會風氣,希望通過舉辦峰會,推動中國的機器人產業達到王陽明所倡導的“知行合一”境界。
“我們希望峰會的作用不僅僅是交流最前沿的科技和理念,更要加強企業和技術人員的對接,加強創業團隊和資本的對接,加強政府和各種資源的對接,讓會議結果能夠對各方都有所幫助。”甘中學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去年舉辦的第三屆峰會提出了“國際化、高端化”的口號,今年又增加了一個“實效化”。“實效化就是峰會跟產業結合起來,產生實際效果。具體來說,一方面是項目、人才跟資本結合,另一方面是技術跟產業結合。這次我們邀請了180多家有需求的企業蒞臨峰會,將帶來數十億元的市場需求量。”
頗受外界關注的還有本屆峰會首次設置奇點機器人體驗館。很多人對“奇點”這個概念并不陌生,它是大爆炸之前宇宙存在的一種形式。而奇點機器人體驗館則是關于人工智能的“爆炸”體驗。
“這是美國預測家雷·庫茲韋爾提出的概念。他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速度要遠遠高于人類智能發展速度,當有一天機器人的智慧超過人類時,社會將發生‘智慧大爆炸。他把機器智能超過人類智能的那個點叫智慧奇點。”甘中學對記者說。
達到“智慧奇點”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讓機器智能向人類智能融合,最終的主體在生物學意義上還是人,但融合后的智能將超過單純的生物人。甘中學認為這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比如目前流行的可穿戴設備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另一種途徑便是將人類智慧附著到機器上,目前面臨的難題是創造力、想象力等能力很難被機器“學會”。甘中學表示,這些關鍵問題不解決,第二種途徑未來能否成為現實就很難說了。
“中國人自主研制的機器人,能行”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概念異常火爆,相關產業也隨之爆發,大量企業和資本蜂擁而入。據統計,目前國內重點發展機器人產業的省份達到28個,機器人產業園區達到40多個。
甘中學認為,機器人產業的火爆總體上對中國實體經濟是件好事。“比如服務機器人,中國現在的產業布局和發展規模比很多發達國家都大。我們正積極地把服務機器人投入各個商業領域,甚至家庭,我認為這種趨勢是非常可喜的。”但他同時指出,機器人是一個門檻相對較高的行業,如果不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不要隨便進入。“每一位創業者應立足于自身優勢產業,并盡力發揮到極致,而不是盲目跟風最火的領域。”
不過,機器人產業的巨大誘惑確實難以抵擋。特別是人工智能與應用領域的結合,潛力難以估量。甘中學預測,應用型智能機器人將迅速發展,如翻譯機器人、金融理財助手等。這種機器人對硬件要求不高,成本容易掌控,市場需求很大。
“像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都是人工智能很好的應用案例。大型會議可以用它反恐,小型超市可以用它防盜。據我了解,有超市原來一個月發生偷盜事件67次,裝上它之后馬上降到6次以下。因為只要人一出現,這個系統就開始追蹤,你在商場所有的動作都在它的監控之下,它會分析、判斷這個動作是不是偷盜,而且失誤率很低。所以現在好多超市爭相安裝這種系統。”
由于人工智能產品的效果顯著,有人預測,未來的消防員、礦工等一些高危行業都將由機器人取代。對此,甘中學持相似看法,他認為大概再有15—20年時間,這一期待便能成為現實。“還有一些技術必須突破,這需要時間。另外,產品從研發到完全普及也需要一個過程。”
不過,甘中學也指出,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國內現在做工業機器人的企業多達800—1000家,陷入了嚴重的同業化競爭,而且有高端產品低端化的傾向。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技術含量,國內機器人企業并沒有做出能很好地進行人機協作的產品。
“比如,如果人無意中碰到機器人的手臂,它是否可以立即放慢速度,甚至停止動作,以防傷人?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大差距。”甘中學說,人機協作水平高的機器人不但安全,而且柔性好。“比如丹麥的優傲工業機器人、瑞士ABB集團的優米雙壁機器人都屬于協作性較高的機器人,但這項技術在我們國內還沒被突破。”
目前,甘中學帶領團隊正在攻堅的就是安全、柔性的雙臂協作機器人。他告訴《環球人物》記者,他們研制的控制器已經成功打入了國際市場,現在最大的壓力是趕緊把雙臂機器人產品推向市場。“我要向全世界證明,我們中國人自主研制的控制器和雙臂機器人,能行。”
“科技報國的思想是天然的”
在發展中國自己的機器人這一點上,甘中學一直有種使命感。1987年,拿到河北工業大學機械與自動化系碩士學位的他,赴美國康涅狄格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博士。1990年,甘中學進入ABB美國分公司機器人研究中心工作,其研究成果使ABB控制器在全球同行業中排名第一,他本人也被提拔為ABB自動化領域全球首席科學家。
不過,在國外多年的甘中學還是懷著一顆中國心。2006年,他作為首批“千人計劃”專家回國發展。“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回國沒有理由。我相信絕大多數出去的人都想回來,而且這種意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強烈。”
其實,除了對祖國的歸屬感之外,當時中國機器人市場被機器人“四大家族” (瑞士ABB、德國kuka、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電機)占領的現實也加劇了他回國效力的熱切愿望。
“‘四大家族占了國內85%的市場,這種情況下國內機器人要發展起來比較難。中國要想發展,就要做自己的東西,所以我就回來了。科技報國這個思想是天然的。”
甘中學剛回來時,幾家后來在國內名聲大噪的機器人公司還處于發展初期,主體核心產品依賴進口,幾乎沒有企業可以和國外機器人企業抗衡。但之后10年中,甘中學見證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
“中國的機器人集成產業現在做得風生水起,一些代表性企業逐漸掌握了核心技術。國內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在搬運、封裝、焊接、噴涂等行業也都有所應用。”更讓他欣慰的是國內的服務機器人。甘中學認為,從總體上看,中國自主研發制造的服務機器人在全球已處于領先位置,與日本、美國的產品相比也不遜色。“比如某些國產品牌的掃地機器人、學習娛樂機器人,還有2016年央視春晚上,540個機器人在廣州分會場進行同步舞蹈表演,也是一個很好的應用場景。”
不過,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我國的研發制造水準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甘中學帶領的寧波市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目前專注于工業機器人的研發。他之所以選擇落戶余姚,一方面是因為浙江省經濟相對發達,能更好地推動機器人行業與制造業相結合。另一方面,是當地政府有“超強的服務意識”。甘中學坦言,由于余姚只是一個縣級市,產業不夠成熟,一開始很多人才不愿意來,研究院確實遇到了一些難題,但當地政府一直不斷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因此研究院的發展越來越好。未來,他打算將江浙滬周邊地區的機器人產業通過網絡連接起來,在長三角地區打造一個產業集群。
“馬云說過,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建工廠,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做企業,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做平臺。我還要加一句話,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做網絡。”甘中學說,現在國內機器人產品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在做,做服務機器人還好,但讓他們做工業機器人、做網絡平臺,成本太高。而甘中學自己要做的是織一張“網”,把大家連接起來,最終實現共贏。從目前看,這個目標并沒有那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