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振東++張衛華+陳芳+譚玉丹
【摘要】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DIP)是因服用某些藥物引起的震顫、肌張力增高和運動減少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本文報道一例因使用胃三聯療法出現帕金森綜合征的個案供參考。
【關鍵詞】三聯療法;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R7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1.0.01
1 病例介紹
患者王某,女性,80歲,因頭暈伴腹脹10年,加重7天于2016年2月10日就診于神經內科門診,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0年,一直在服鹽酸貝那普利,消化性潰瘍病史10年,間斷服用蘭索拉唑腸溶片,冠心病病史5年,在服用麝香保心丸。查體:BP:145/95 mmHg,P:75次/分,心肺腹查體未見明顯異常,顱神經(-),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閉目難立征陰性,腱反射(+),病理征陰性。門診查14C呼氣試驗:HP(++++),心電圖:竇性心律;心電圖正常。治療上予加用麗珠胃三聯片(麗珠制藥廠)7盒,口服,即枸櫞酸鉍鉀2片/次,克拉霉素1片/次,替硝唑1片/次,各藥均2次/日。患者在家繼續服用鹽酸貝那普利,麝香保心丸,加用麗珠胃三聯片。患者于2月16日晚上出現失眠,煩躁,肢體顫動,動作遲緩。患者于17日上午再次就診,患者頭暈,煩躁,雙上肢震顫,動作遲緩,頭抖動,慌張步態,走路聯擺動作消失,表情淡漠,查體:BP:140/90 mmHg,P:90次/分,面具臉,眨眼和瞬目動作減少,神志清楚,心肺腹部未見明顯異常。專科檢查:顱神經(-),四肢肌力正常,肌強直,四肢肌張力齒輪樣增高,腱反射減退,腦膜刺激征陰性,Romberg(-),病理征陰性。輔助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血糖測定、電解質系列、內分泌系列未見明顯異常,心電圖未見異常,頭顱MRI+MRA:老年腦,MRA未見明顯異常。停服麗珠胃三聯片,給予羚羊角膠囊(浙江一新制藥)口服,0.6 g,1次/日。經隨訪,患者當日晚上九時煩躁癥狀稍有緩解,肢體仍有震顫,但稍有減輕,仍有動作遲緩。繼服羚羊角膠囊4天后,患者癥狀完全消失。
2 討 論
帕金森綜合征指的是除了特發性帕金森病之外的原因所引起的震顫、肌張力增高以及運動減少為主要臨床表現的類似帕金森癥狀,常繼發于腦血管病、化學物質、腦外傷、顱內炎癥、藥物等,DIP占全部帕金森綜合征的百分之十三,僅次于原發性帕金森病及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確定,大多數學者認為DIP與多巴胺缺失相關。DIP癥狀和體征與原發性帕金森病非常相似,因此在臨床上很容易漏診或誤診。
目前認為能引起或導致DIP的藥物[1]主要有:1.抗精神病類藥物,吩嗪類和丁酰苯類;2.降血壓藥物,蘿芙木類降血壓藥,如甲基多巴、利血平等;3.鈣通道阻滯劑,如氟桂嗪等;4.胃腸用藥,如甲氧氯普胺、甲氰咪胍等;5.其他藥物:二甲胺四環素、胺碘酮及先鋒Ⅱ等。目前對于DIP的診斷尚無統一標準和診斷依據,只能根據其臨床特點與帕金森病相鑒別,DIP發病特點常為雙側對稱性地急性或亞急性起病,雙側對稱的靜止性或姿勢性震顫,而且對于左旋多巴的反應不敏感,一般停用藥物癥狀能逐漸消失。日本學者葛氏認為DIP以老年女性多見,李德香[2]認為DIP發病比較急,多在服用藥物的早期出現類似帕金森綜合征癥狀,通常在幾天到2周內出現。本例患者給予三聯療法治療,患者在服藥第七天出現帕金森綜合征癥狀,未超量用藥,經磁共振檢查排外了顱內急性腦血管疾病,且肝腎功能及電解質未見明顯異常,起病特點為雙側對稱發病,精神煩躁,發病特點不符合帕金森病特點,帕金森病通常為單側慢性或者隱匿起病,本例患者癥狀符合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特點,故臨床上考慮為DIP。停服藥物后,治療上給予了羚羊角膠囊平肝熄風鎮驚對癥治療。DIP的治療主要以預防為主,適當對癥處理。麗珠胃三聯片組成為枸櫞酸鉍鉀/克拉霉素/替硝唑,其說明書不良反應中提到中樞神經反應為頭痛、頭暈、失眠、乏力等,并未提及錐體外系不良反應。枸櫞酸鉍鉀不良反應在臨床上主要是以胃腸道系統癥狀多見,例如惡心、腹痛、口腔金屬味及其他腸道癥狀等,再則以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常見,例如頭暈頭痛等,還有瘙癢、藥疹等皮膚過敏癥狀。克拉霉素不良反應:心臟毒性,例如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及QT間期延長等;過敏反應,如剝脫性皮炎及藥疹等;消化系統不良反應,如食欲不振、口腔金屬味、惡心、血清轉氨酶升高等;其他,輕微頭痛、腹痛、失眠、出汗等。替硝唑的不良反應主要有惡心、胃痛、口腔金屬味、肝功能異常等消化系統反應;頭暈、眩暈、癲癇樣發作等精神異常及神經系統反應;皮膚瘙癢、皮疹以及過敏性休克等系列過敏反應;白細胞減少、凝血障礙等血液系統癥狀。筆者通過查閱麗珠胃三聯片及其構成藥物等文獻,并且分析其藥物組成,未提及此類不良反應,亦未找到帕金森綜合征不良反應的報道。三聯療法為消化內科常用治療幽門螺桿菌方案,臨床上亦尚未見過三聯療法導致的類帕金森綜合征的報道。筆者認為此患者發病原因可能與抗生素有關,但機制尚不明確,出現此癥狀實屬罕見。因此,在臨床上對于突然起病的帕金森綜合征患者,要注意患者的服藥史,多方面考慮排除其他病因,避免造成漏診或者誤診。
參考文獻
[1] 趙經文.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現代康復[J].2000,2,176-177.
[2] 李德香.簡易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85.
本文編輯: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