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反擊侵略者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政府多次發表嚴正聲明,表明我國對南海諸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得到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組織的承認。
不過,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刻在吸引著侵略者貪婪的目光。1955年,法國殖民者從非法占領的西沙島嶼上撤退后,南越當局就以殖民者繼承人的身份,公開提出對西沙群島的主權。從1956年起,南越不斷騷擾我國漁民的正常作業,并派兵侵占了珊瑚島等島嶼。進入70年代后,南越當局的侵略行徑越發頻繁。1973年9月,南越公然將南沙群島中的南威、太平等10多個島嶼劃歸其版圖。12月,第三次海洋國際法大會召開,南越乘機加緊侵犯我西沙與南沙群島,妄圖造成既成事實,以便在未來的海洋權益爭奪中獲取更大利益。
南越當局之所以頻頻在西沙動手,挑戰我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因為看到我國當時正處于動亂時期,社會各項建設停滯,軍隊也受到波及,戰斗力遭受一定程度的削弱。而海軍作為一個技術性兵種,當時的南海艦隊并沒有很強大的作戰力量,主要以一些數百噸位的獵潛艇、掃雷艦、炮艦等為主,4艘千噸級的炮艦年久失修,遠海作戰能力偏弱,而南越海軍則是在“家門口”作戰,并且擁有很多美軍贈送的大型的驅逐艦和護衛艦,紙面實力占有一定優勢。二是對外挑起事端是轉移國內斗爭視線的有力途徑。南越入侵西沙群島,打的是維護越南民族利益,收復越南“領土”的旗號,以此來刺激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積累人氣,并將北越政權置于政治上的不利境地。
此外,侵占西沙群島,南越政權還有更深入的戰略考量,就是在北部陸地戰場節節敗退,美軍意欲拋棄南越政權,抽身停戰的情況下,開辟一個新戰場,根據南越與美軍的聯盟協議,用把中國直接拉入戰局的方式,逼迫美軍繼續協助南越抗擊北越,以維持其搖搖欲墜的政權。
毛主席對西沙形勢的正確判斷
1974年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表聲明,重申我國對西沙、南沙、中沙和東沙群島主權,并向南越發出嚴正警告。但南越政府對我國的警告置若罔聞,不僅不加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地繼續在西沙群島挑釁。為此,中央軍委圍繞西沙問題專門上報了一份報告,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和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把這份報告簽送毛主席呈閱。報告指出:近一個時期以來,南越軍隊在西沙水樂群島海域侵犯我國主權的事件愈演愈烈……針對南越軍隊的入侵行徑,報告提出通過加強巡邏及其他相應軍事措施,保衛西沙群島!
1960年7月,圍繞西沙群島的建設規劃問題,中共中央軍委向毛主席呈送了一份專題報告,上面說:關于在西沙群島建立海軍據點問題,1959年3月,中央和周恩來同志已有批示,即海軍在北礁和宣德群島定期巡邏成功后,可在永興島上建立海軍據點。海軍自1959年3月17日執行巡邏西沙任務以來,迄今已歷時一年又四個多月,共巡邏二十次。我們認為目前在永興島進行海軍據點的建設,是必要的和適當的。在建設步驟上擬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建設營房、倉庫、碼頭、雷達站等工程;第二步,在有利時機視情況再正式成立海軍巡防區。
1960年8月3日,毛主席同意了軍委報告的建議,在這個報告上批示,“退羅瑞卿同志照辦”。這份具有戰略前瞻性的報告使西沙群島的軍備建設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而如今10多年過去了,南越當局又在西沙群島挑起事端,使毛主席再次思考西沙問題的解決之道。
對于南越政權,毛主席曾在會見越南勞動黨南方局負責人阮梅菊時指出:“你們的戰爭是國內戰爭,又是國際戰爭,主要是國際戰爭。吳庭艷沒有美國幫助就不行?!痹诿飨壑?,南越政權代表的是資產階級上層利益,缺少底層人民的支持,脫離了美國的支持,無法贏得勝利。南越當局這種戰略上的弱勢,不會隨著“總統”的換人而改變。所以,毛主席在戰略上看不上南越軍隊的戰斗力。
事實上,用美械全面武裝的南越當局的軍隊確實爛泥扶不上墻,不過是一個外強中干的“麻桿”,戰斗力和戰斗精神都不強,如果爆發沖突,我們確有取勝的把握。
關于美國是否會真的支援南越政權的分析上,毛主席也有準確的判斷。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后,表露出不愿繼續在越南戰場流血犧牲,收縮戰線,聯華抗蘇的意愿。毛主席敏銳地察覺到這一國際格局的關鍵性變化,認為中國在美國整體戰略中的地位上升。為此,他于1970年發出指示,要求在適當時機把盤踞在西沙群島的南越軍隊趕出去。而時間到了1974年,中美關系已經解凍,尼克松總統也已經在1972年公開訪華,在中美合作的大背景下,美國更不可能為南越政權背“鍋”與中國為敵,繼續陷入越戰泥潭。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毛主席提筆,在報告上簽批下兩個字“同意”,并語重心長地說:“看來,不打一仗,不足以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恩來、劍英的意見很對!”
毛主席的批示和支持,使西沙海戰的各項準備馬上進入高速運轉階段。
(摘自《大家文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