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韓莎莎 本報記者 倪浩 ●盧戈
牛了大半年的美國科技股上周五股價集體跳水,引發恐慌。本周一開盤,科技股大跌潮進一步在全球股市蔓延。有分析機構稱,此次美國科技股大跌可能引發新一輪股災,甚至類似1929年美國股災。但也有觀點認為,科技股“價值回歸”或將導致金融市場階段性動蕩,但引發“連鎖恐慌”,爆發大規模股災可能性并不大。
“黑色星期五”繼續發酵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說,高盛在上周五發表報告警告科技股估值泡沫,認為投資者可能低估美股市場五大科技股即FAAMG(臉書、蘋果、亞馬遜、微軟及谷歌)面臨的風險。這些科技股前期均漲幅可觀,考慮到五大科技股對美股影響權重極大,一旦出現風險則將導致市場大跌。高盛的報告成為刺激科技股大跌的重要因素。當天,美國股市上演“黑色星期五”,蘋果、亞馬遜下跌3%左右。中概股方面,京東和阿里巴巴跌幅也分別達到近7%及2%。
12日,美股市場科技股大跌的效應迅速在全球股市擴散,亞太股市開盤后科技股也普遍疲軟。在港交所上市的騰訊開盤下跌超過2%,最終收盤跌2.45%,在科技股下跌的影響下,香港恒生指數12日報收25708.04點,下跌1.24%。《日本經濟新聞》稱,科技股走低導致日經平均指數12日再度跌破2萬點大關,科技股中任天堂下跌2.30%,軟銀下跌2.62%。歐美股市,12日,歐洲科技股指數盤中跌超2%,美股開盤整體下跌,道指在開盤半小時內下跌74點。其中,蘋果股價一度跌超4%,臉書、亞馬遜等盤中跌幅都在2%左右。
科技龍頭“股價見頂”
路透社報道說,今年以來科技股全面上漲,但目前看起來持續半年的牛市行情即將終結。今年年初至上周四,蘋果、臉書與阿里巴巴的股價分別上漲33%、34%和58%。大盤科技股貢獻了納指55%的漲幅及標普500指數40%的漲幅,也讓投資者大賺一筆。《華爾街日報》報道說,以FAAMG為代表的科技股曾以高業績增長吸引了大量投資者,但包括蘋果在內的科技企業已經結束高速增長期,“投資科技股就能賺錢的公式可能已經不存在了”。此外,投資者焦點正在轉向美聯儲本周的政策會議,分析人士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再加息,對股市維持謹慎觀望姿態。
東吳證券高級分析師鄧文淵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美科技股大跌是幾個因素疊加共振導致的結果。首先是以蘋果為首的科技股包括中概股在內,年內積累的漲幅過大,技術上存在向下調整的需要。而從外部環境上來看,頻發的恐怖襲擊以及英國大選等不確定因素不利于國際資本市場的表現。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首席策略師洪灝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認為,美股下跌首要因素是前期積累的漲幅過大,尤其是今年美國科技龍頭股價一直單邊上漲。股價持續上漲與企業盈利能力出現不匹配,造成股價見頂。
想起1929美股崩盤
關于美股當前的投資風險,投資分析機構蘭波迪出版公司創始人蘭波迪認為,按照市場指標衡量,目前美股被嚴重高估,其中標普500指數周期調整后的市盈率在本月初已經觸及30.06的歷史高位。上一次該指數這么高是1998年至2000年期間科技股泡沫破裂時,而該指數更高時,則是1929年美國股災之前。基于此,一些分析機構認為,此次科技股泡沫如破裂,或將成為新一輪股災的導火索,甚至有可能讓1929年美股大崩盤的歷史重演。
但洪灝認為,這次科技板塊的下跌不及上次互聯網泡沫破滅時極端,股市走勢最終以宏觀經濟為依托。“如果美國經濟能夠持續增長,那么股市這次回調之后將得到修復。如1987年的美國股災,道瓊斯指數一天重挫508.32點,跌幅達22.62%,但由于美國經濟基本面還算健康,股災很快得到控制。”但洪灝也表示,如美國經濟開始衰退,那么股市本次發生的回調則暫時難以修復。
《日本經濟新聞》援引摩根大通資產管理部門的觀點稱,本次科技股的下跌是基于正常的獲利回吐。在股價回歸正常價值后,市場仍有動力上漲。彭博社12日也表示,此次科技股大跌不會在根本上影響市場走勢,“相比科技股的風險,市場可能更關注美聯儲本周會議的動向”。▲
環球時報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