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蔣豐
隨著經濟快速增長、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生活病”患者越來越多。相關治療藥品的市場規模,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擴大。日本藥企瞄準這一商機,紛紛開拓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市場。
日經中文網12日報道稱,由于大氣污染和飲食習慣歐美化,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患上呼吸器官和循環系統病等生活習慣病的人不斷增加,藥品需求正在擴大。對此,日本大型制藥企業在亞洲積極推銷藥品。日本第一三共制藥公司2017年度將增強中國的生產基地,增產止咳藥等。
日本制藥企業的實力不容小覷。美國《醫藥經理人》雜志根據各制藥公司2015年處方藥全球銷售額公布榜單。全球排名前50位的制藥企業中,美國18家,日本8家,德國4家。
但是,在中國市場,日本藥企與歐美藥企相比,還顯得相對弱勢。日本藥企的產品多數為歐美藥企原創研發產品的首仿藥,進入中國的獨家專利品種很少。而且日本藥品定價昂貴,價格上沒有優勢。此外,日本藥企在銷售模式上相對僵化,更多采取針對醫療專家的會議營銷,而沒有將銷售渠道鋪設到各個醫療機構。因此,日本藥企要在中國市場立足與發展,還要在原創藥品投入,經營模式本土化上狠下工夫。
北京和睦家藥師門診主任冀連梅12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呼吸以及循環系統一直是國際藥品市場研發的主要領域,世界多國都在下大力氣做這方面藥品的開發,努力搶占市場。相比之下,印度仿制藥一直做得非常出色,中國近些年也加大原研藥、仿制藥的投入。因此,日本要想獨占這一市場也不太可能。▲
環球時報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