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董銘


經典科幻系列《異形》的最新一部影片《異形:契約》即將于本周五國內上映,這條消息早已讓中國的科幻迷激動不已。該片仍然出自“異形之父”——好萊塢商業科幻大導、曾導演《火星救援》《普羅米修斯》的雷德利·斯科特之手?;\罩人類幾十年的外星噩夢,終于在這次的故事篇章中完整銜接起來。
系列新作備受關注
作為《異形》系列正傳的第6部,《異形:契約》離大獲好評的前一部《普羅米修斯》已有5年,距1979年的第一部《異形》則有38年之久。然而“異形”的魅力并未因時間而減淡,反而在一次次的重拍、解構和致敬中,成為科幻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形象之一。
《異形:契約》的時間線居于《普羅米修斯》和《異形1》之間,在上一次災難般的殺戮發生10年之后,又一群人類來到未知的星球,迎接他們的除了恐怖的異形,還有《普羅米修斯》的幸存者——“法鯊”邁克爾·法斯賓德飾演的生化人“大衛”。對于這個套路中藏有驚喜的續集,深諳此種類型的美國媒體打出中上的評分:《娛樂周刊》贊揚“主線和懸念很有趣”,《波士頓環球報》評論“《契約》沿襲《普羅米修斯》的作風,角色更尖銳,關系更富戲劇性”。
科幻驚悚片的鼻祖
《異形》在電影史上,開創性地奠定了“科幻驚悚片”的獨特分類,在銀幕上創造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外星惡魔”形象。從梅里愛的《月球旅行》開始,科幻電影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但是直到上世紀70年代,還是以幻想性的“太空歌劇”為主流,無論是斯坦利·庫布里克的“創世紀”《2001太空漫游》,還是喬治·盧卡斯的英雄傳奇《星球大戰》,觀眾們都習慣于在銀幕上看到浪漫的未來和波瀾壯闊的史詩。
脫胎于B級片劇本的《異形》徹底顛覆了人們對宇宙的認識:黑暗的太空中暗藏著危險和殺戮,在弱肉強食的原始法則中,人類不過是屈身于“飛行棺材”里的獵物,在強大的外星獸口中茍延殘喘。《異形》中不再有明亮的飛行艙和炫目的光劍,有的只是人類在幽閉空間里的惶恐,尖牙利齒下的徒勞抵抗,徹底顛覆了觀眾對科幻電影的固有印象,給該題材的后世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瑞士畫家H·R·吉格創造的這種融合機械與有機生命體的怪物,其堅硬的外骨骼、腐蝕性的體液、帶有性暗示的頭部口器,給不少觀眾留下心理陰影。異形的卵、抱臉蟲、破胸幼體和成年體的設計,也構成一種獨特的“黑暗科幻美學”,滲入到20世紀末的創意領域,在繪畫、雕塑、電子游戲等領域都能找到異形的身影。
隨時代發展不斷創新
作為一個電影原創IP,《異形》系列之所以深入人心,還要歸功于幾名續集導演的錦上添花。斯科特之后接手的詹姆斯·卡梅隆、大衛·林奇和讓-皮埃爾·熱內,無一不是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世界級名導,他們把自己的偏好摻入到異形電影的拍攝中,或設計精彩動作,或強化心理恐懼,或渲染詭異畫風,都給《異形》帶來更全面的解讀。
在4名導演的共同努力下,又誕生出“異形女王”“異形狗”和“異形寶寶”,丑陋嗜血的異形家族也有了更高的智商和心理活動,甚至在《異形4》中還長出人類般的眼睛。
當然,《異形》系列并不滿足于用怪物來一次次制造恐怖,而是像《2001太空漫游》一樣有意探討人類起源等更宏大命題。斯科特在30多年前留下“工程師”的伏筆,終于在《普羅米修斯》后得以挖掘展現,把整個系列的科幻主旨提升到哲學層面:“我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此外,《異形》“意外”地塑造了一個獨立女性的銀幕形象——西格妮·韋弗飾演的雷普利,憑借堅韌的勇氣和偉大的母性,和這個終極怪物整整搏斗了4集,成為科幻電影中標志性的女英雄。
《異形》的成功催生不少同類科幻恐怖片,如《異種》《異怪》《鐵血戰士》等,包括最近上映的《異星覺醒》,都可以算是模仿者,但很少有作品能超越《異形》的開創地位。大部分科幻驚悚片借鑒了《異形》中的恐怖元素,雖然視覺特效有所進步,但對于觀眾卻難激起恐懼?!懂愋巍返某晒?,是在樂觀主義的科幻大環境下,用悲觀主義的寓言,利用人類潛意識中對于未知世界的恐懼,凝合出一個殺戮的圖騰。這種來自地獄深處的魔鬼“偶像”,或許一個就可以滿足觀眾?!?/p>
環球時報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