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紅
[摘要] 目的 研究對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干預臨床護理路徑的臨床護理效果。 方法 選取該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中所收治的70例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根據護理措施分為探究組與對照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采取通常護理方法,探究組則進行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觀察與比較兩組患者的醫學臨床護理整體效果。 結果 對照組醫學護理總有效率為71.43%,對照組為94.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將中醫臨床護理路徑方法應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護理效果明顯,可有效在減肥的基礎上控制病情,利于身體恢復,因此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2型糖尿病;護理路徑;肥胖型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2(b)-0001-02
Research on TCM Clinical Nursing Route Intervention in Obese Type 2 Diabetes
YU Xiao-ho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Rizhao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izhao, Shandong Province, 276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CM clinical nursing route intervention on obese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7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5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measure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method, while the study group adopted the TCM clinical nursing routine intervention, and the medical clinical nursing holis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medical nursing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were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71.43% vs 94.29%)(P<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effect of TCM clinical nursing route intervention in obese type 2 diabetes is obvious,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losing weight and contribute to the physical recovery, therefore,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Nursing route; Obesity
2型糖尿病易發生在肥胖人群中,疾病特點為高血糖。而在中醫學里,2型糖尿病是一種消渴病范圍,與患者日常飲食不規律、內傷情志、過度勞累等相關因素造成,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據相關研究表明[1],在T2DM患者中,運用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提高其護理效果,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因此,選取該院曾接納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納入該研究中,并對該患者采用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護理效果展開分析與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該院所接納的2型糖尿病70例患者納入該研究目標,將其按照護理對策分為探究組與對照組,各為35例,兩組患者經入院檢查均符合T2DM相關臨床治療標準。探究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42~61歲,平均(52.2±5.7)歲;體重指數28.5~35.3 kg/m2,平均(29.6±2.1)kg/m2;病程1~12年,平均(3.4±4.6)年。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1~62歲,平均(51.4±6.7)歲;體重指數28.4~36.2 kg/m2,平均BMI(28.6±2.8)kg/m2;病程1~13年,平均病程(3.9±4.2)年。另外,參與該研究所有患者均取得其或家屬同意,且在相關文件上進行簽字。兩組患者年齡、病因等相關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展開常規護理方式,內容有運動、治療、飲食指導等相關方面,由相關負責護理人員進行健康宣教、出院引導等工作。而探究組則在上述前提上實施中醫臨床護理路徑,主要參與人員有專業的醫師、中醫醫師、護理人員等,對T2DM資料給予相關查詢,根據實際情況,對T2DM中醫臨床護理路徑手冊給予有效制作,確保患者及干預成員手中均有一份,并逐漸根據計劃進行護理。具體詳情為:①中醫情志引導:中醫學中,情志是一種造成疾病的關鍵因素,相關活動有思、悲、驚、憂、驚等七情,只要任何一種過度,則為起病。所以,有關護理人員要將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對癥分型,且給予適當的疏導、勸阻、引導等行為護理,讓患者有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治療,提升其依從性,落實護理效果的提高。②飲食護理:中醫學中,過度飲食會引起肥胖,使得脾胃發熱且傷及到腎肺,誘導T2DM的出現。按照食藥同源、同治的準則,給予膳食對癥治療。對于糖尿病患者在飲食方面必須要做到低脂肪、清淡、低含糖量,禁止食用刺激、辣性食物,杜絕煙酒。而對食用生花生米、有關豆制品,可改善患者的饑餓感,若口渴,則可用麥冬、天花粉等進行煎水飲用。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況發展而對合理有效的飲食進行規劃,與此同時,要提醒患者按時就餐,且不宜過飽。③運動引導:適宜的運動有益于體重的下降,對胰島素的藥性進行提升,緩解脂肪代謝及血糖的紊亂狀況。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身體素質、年齡等相關方面進行個性化鍛煉方案的設計,每日需陪同堅持,例如有保健操、爬樓梯、步行等,可配合體穴療法等,同時起到監督作用,每周對患者腰圍、體重等進行檢測及記錄,確保實際減肥度的掌控。
1.3 療效判定標準
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模式后半年對空腹血糖、血脂等相關生化指標進行檢測。患者臨床特征徹底不見,經相關檢測后,空腹血糖<6.66 mmol/L,尿糖為陰,則為顯效;患者臨床表現有顯著好轉,血糖空腹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則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任何變化,空腹檢測血糖值毫無下降,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方法
該文根據所得相關數據資料進行分析,使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情況比較
經對比,探究組醫學護理療效為94.29%,對照組為71.43%,探究組很明顯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半年后體重、血壓、血脂等相關指標情況對比
探究組、對照組間有關指標情況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T2DM的重要引發原因就是“肥胖”,且在整個糖尿病中所占人數越來越多。由相關研究發現[2],患有T2DM的85%患者中均有體重超標情況,只要每上升1 kg,則病情危險度會加大6%。因此,對患者體重進行控制,可為疾病的治療奠定良好基礎。而在治療過程中,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對策也是極為重要的。
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臨床中是屬于一種新型的護理對策,其主要是以站在患者具體病情考量的基礎上,實施辯證護理。換而言之,也就是以患者為核心作為護理理念,根據時間基點為其展開全方位、高質的護理服務。該研究中,探究組患者開展中醫臨床路徑護理,其無論是在臨床護理效果還是半年后相關身體指標變化方面均優于使用傳統護理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看出,中醫臨床護理路徑除可以實現肥胖型T2DM患者體重下降外,還可有效對患者的血糖、血壓等指標起到下降的作用,這無疑是一種理想的護理方法,具有推廣價值。
綜上所述,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植入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幫助患者減輕重量,針對臨床癥狀進行改善,因此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太霞.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臨床,2016, 10(8):363-365.
[2] 張謝芳.護理干預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的影響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2):153.
(收稿日期: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