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芹賢
摘 要:由于近年來國家大力建設園林化城市的帶動,城市園林綠化與經濟發展形成了相互促進、互為基礎的態勢,也從中顯示著古老園林的嶄新魅力。要利用城市外圍山地、水面、海濱、灘涂、河道謀劃建設城市周圍大面積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態環境綠廊、高效農田林網充分利用郊區自然景觀建設風景林地和自然保護區拓展人與自然融合的空間。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 經濟管理
一、目前城市規劃建設中園林綠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1.綠化行業規范缺失 目前城市園林綠化行業尚缺乏統一的《園林工程監理規程》、《屋頂綠化規范》、《立體綠化規范》、《城市園林綠化養護企業資質管理辦法》等行業規范尚缺乏統一的《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合同》。而且除了北京等少數幾個省市發布了地方規范外很多省份尚未發布此方面的地方規范因此造成一部分的綠化規劃、設計、建設、監理和養護工作缺少具體可參照的標準給管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2.老城區綠地率不高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不廣
通過近年來的綠化建設使城市綠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城市綠化面臨的任務仍十分艱巨特別是老城區中的中心城區綠地率低下。而這一區域又是人口集聚的中心因此提高和完善這一區域的綠化尤其重要。目前城市綠化最大的難題是舊城區缺少可綠化土地而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個缺陷但屋頂綠化建設屈指可數。
3.綠化養護資金缺少居住區綠化養護管理體制不順
綠化養護資金是決定養護質量的關鍵因素目前出現一部分老居住區的綠化養護仍由政府承擔一部分居住區無物業管理造成綠化無人養護一部分居住區有物業管理但養護費用標準偏低的現象使得居住區綠化養護主體不明、責任不清甚至出現了一年綠、二年荒、三年光的現象。因此需逐步培養業主承擔養護經費的養護模式。此外部分地區綠化管理機構設置也存在問題。
二、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對策
1.完善城市綠化規劃
規劃是建設的龍頭城市綠化工作要有一個新的突破關鍵在于有一個前瞻而科學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根據城市發展現狀并結合城市現有的景觀風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公共綠地的應急避難功能編制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明確近期發展目標按照生態學原理和“城市與自然共存”的原則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城市組團之間、工業區與生活區之間建設高標準的區域型綠化隔離帶突出各區的獨立性。利用城市外圍山地、水面、海濱、灘涂、河道謀劃建設城市周圍大面積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態環境綠廊、高效農田林網充分利用郊區自然景觀建設風景林地和自然保護區拓展人與自然融合的空間。要在城市周邊規劃建設大型苗圃、花卉生產基地、花卉市場鼓勵和支持郊區農民發展苗木、花卉產業城鄉一體共同發展。
2.積極探索屋頂綠化發展途徑
由于屋頂綠化建設的投入大大高于平地綠化且后期養護費用也高于平地綠化因此首先在政策上明確關于開發屋頂綠化的強制性指標要求其次建立計入綠地率的鼓勵性條文規定來調動開發單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建立若干政府開發建設示范項目。
3.因地制宜優化綠化設計
根據城市不同特點進行不同的綠化設計突出城市文化底蘊和內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華街頭營造一批人文景觀結合城市綠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設施展現城市的鄉土風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區以大面積的綠化種植為主而老城區由于綠地面積有限其綠化建設應以改造為主結合城市居民活動休閑的需要做精做細營造不同的城市綠化風格。合理配植綠化樹種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適應性強、本地特色鮮明的鄉土樹種優先選用抗旱、節水、易養護的植物。
4.作好綠化養護的保障工作
現行的養護操作模式還很簡易原始主要是拔拔草、澆澆水、噴噴藥忽視了修剪的藝術性、施肥、病蟲害的預防等環節其結果直接影響到綠化的景觀效果造成喬木長勢不佳、灌木整形單一因此在抓好綠化施工質量的同時抓好養護的質量也同樣重要。
三、城市綠化是一門新興的環境產業
1 時代特征
近年來,我國城市綠地面積增長很快,成就的取得,歸功于全民環境覺悟的提高,增強了綠化祖國的自覺性;國家法律、法規,把綠化建設列為各級政府的職責,并且規定為各行各業以及公民的義務;在城鄉建設中,把綠化列為必須同步進行的建設項目之一。總的來說,在國家法律、法規的調控下,綠化事業與經濟發展形成了相互促進、互為基礎的態勢。當今綠化事業的實踐,比過去任何時期都要豐富得多、精彩得多,不但出現了量的增長,而且形成了質的變化。
2 產業化和權益平衡
2.1 城市綠化是一門新興的環境產業
城市綠化的建設過程、功能要求和經營目的,與林業有所不同,但都是生產建設的組成部分,一個是以取材為主,一個是以環境保護為主。城市綠化是對社會環境資本的投入,其經濟回報是多方面的,法定綠化數量的單位來說,實際是他們占用了社會的環境資源。對這類單位應該以環境評價、計量為標準,他們應該向社會做出補償。把外部化的經濟成本轉向內部化,才能從利益驅動的高度,調動其綠化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同樣,某些依法進行了環境綠化建設達到或超過法定指標的單位,他們投入了土地、資金,對城市綠地系統做出了貢獻,他們是城市環境質量的生產者。政府對這類單位在稅費負擔方面給以優惠才比較合理。
3 綠化管理法制化
法制建設是管理能力的建設。法制建設的出發點,在于以立法的形式把城市綠化規劃目標化作具體任務,落實到社會各項經濟活動中去。管理機關的職權是法律賦予的,管理者的行為只能規范在法律范圍之內,法制是實施管理的準繩。人們常說:“領導重視就什么都好辦了”。但是,這與法制相比較,“依法治綠”才是最公平、最持久、最權威的管理。我國多項法律、法規中,對保障城市綠化事業的發展都作了若干規定。
四、加強綠化養護管理
城市里的一切綠地、樹木,不論所有權屬于誰,都是綠化系統的組成部分。做好所有綠地、樹木的養護管理,使其茁壯生長,是發揮綠化效益、提高城市綠化水平、鞏固綠化成果的關鍵,與發展具有同樣意義。我國法律、法規已經規定,即使是綠地、樹木的所有者,也不準損壞樹木、侵蝕綠地。綠化事業發展到目前的水平,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把綠地、樹木、養護、管理列為所有者的責任。國外在城市綠化管理中,不乏這方面的先例。需要制定不同的養護質量標準,把養護管理責任落實到單位和市民中去,建立賞罰法規。同時,興辦綠化養護企業,開發綠化養護市場。實行集約化經營,為社會綠化養護服務。
加強綠化效益的技術保障。城市綠化效益來源于功能,功能來源于綠地的數量和質量,環境效益、社會效益都是以植物為基礎的。過量建造亭、臺、樓、閣,堆砌假山,搞豪華的硬地鋪裝,其后果是投資與效益成反比。在當今綠化建設高速發展的時候,應該制訂綠量指標、建筑物限制指標,從技術政策上保障綠化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