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強+羅斌豪
2016被媒體稱為VR元年,國外多個主流媒體紛紛推出其自制的VR新聞報道, 國內資本力量也在這一年加快VR產業布局,搶占下一個內容產業的新熱點。運用VR技術,南方日報視覺新聞部團隊制作了多條VR新聞報道,其中包括國內首條VR龍舟競賽視頻。本文通過VR技術與VR報道現狀介紹、結合南方日報視覺新聞部團隊VR報道嘗試具體經驗,介紹記者報道流程與角色定位,分析虛擬現實報道的方法、挑戰與前景。
一、VR元年
VR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傳播學界總結虛擬現實的兩個重要概念,一是沉浸感“immersion”,即信息對用戶的包裹程度,二是“presence”,即用戶所感受的對被傳播內容的現場感。
從馬克思“時間消滅空間”的電報時代到互聯網生態中媒介融合的當下,精確傳達信息,為讀者提供身臨其境的感受一直是新聞行業的重要追求。
2016年被稱為VR元年,多個主流媒體與商業公司紛紛在VR領域發力。兩會期間,新華社在媒體歷年必爭之地的“部長通道”進行了VR報道。《光明日報》的VR作品《政協發布會實況》通過新媒體段轉播,不到一小時就有了12萬次瀏覽量。新浪網推出了VR全景報道《人民大會堂全景巡游》。5月,愛奇藝舉行了“iVR+全球虛擬現實大會”,啟動VR生態激勵計劃。6月,網易與清華大學、AMD聯合成立VR實驗室,提出連接全VR產業鏈的愿景。
二、當新聞“邂逅”VR
南方日報團隊順利完成了首次VR報道,在集團客戶端南方+發布了名為《史上最燃龍舟賽!國內首條龍舟漂移VR全景視頻來襲》的VR視頻。本次VR報道發布后隨即引發廣大用戶關注,是南方日報拓寬視覺報道手段的一次探索。在這次報道中,運用VR技術進行新聞報道的局限性,筆者總結如下。其一、全景視頻平臺對接收端的適配存在問題,在測試版中,部分android手機出現手指不能正常360°移動視點的情況。其二,流暢觀看全景視頻需要占用大量的帶寬和流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觀看場景。其三,視頻畫面分辨率較低,對場面的還原顯得比較粗糙,缺乏質感。其四,完整的沉浸式VR體驗需要配合使用頭戴式顯示屏(HMD),該類電子產品尚未在消費市場普及。最后,本次VR報道由2名編輯、3名記者共5人組成,對比一般新聞報道,投入的人力成本更大。以上,是VR新聞報道邁向主流化、常態化的障礙因素。
除了上述提及的技術問題,VR新聞報道或將產生的新聞倫理問題也早已引發各界的關注與討論。新聞作為連接社會與個人的媒介,當標榜真實的新聞媒體通過創造虛擬影像去表現“現實”時,新聞中的“現實”概念將產生動搖,這是新聞真實性追求與VR虛擬性呈現的矛盾。VR新聞報道中可隨意添加互動模塊并加入游戲因素,因而潛移默化影響受眾對新聞事件的價值與情感判斷。這是新聞嚴肅性與VR報道娛樂性的矛盾。傳統新聞報道中,記者運用文字或圖片,在新聞事件中負有“再現”與“建構”兩項工作。再現與建構各有側重,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共同構成新聞的本質。VR新聞報道的全景視覺呈現,側重于“再現”,如何從中“建構”新聞事件成了一個難點,記者面臨著從“把關人”淪為“帶路人”的處境。
三、VR報道嘗試:問題與思路
根據VR善于呈現場面與環境的特點,團隊決定將2016年6月的佛山疊滘龍舟邀請賽定為南方日報進行首次VR報道的題材。
我們獲提供的器材有:三星GEAR VR二代+三星手機S6 edge+三星耳機LEVEL組成頭戴顯示器(HMD)、insta360°4K全景相機、理光Theta360相機、延長桿與三腳架。
本次VR新聞報道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拍什么的問題。水鄉疊滘的河涌綿延20公里,其中多灣多橋,河道最窄處不過三四米。參賽龍舟要快速通過,需要在轉彎處使出“漂移”技巧,是“神龍擺尾”還是“斷尾翻船”,龍船經過窄彎的幾秒是最為扣人心弦的時刻。捕抓龍船競速的漂移瞬間,讓用戶身臨其境感受震撼的畫面,S彎位成了我們最先考慮的拍攝點。此外,團隊增加了包粽子、舞獅、龍船飯等場景的拍攝。上述場景中,畫面的動作性強、氣氛熱烈,蘊含嶺南特色與民俗風情元素。除了核心的動作場面,適當加入用于鋪墊的場景類畫面,能夠豐富VR視頻的節奏感與邏輯性,更為全面呈現節日氣氛。
此外,我們還需解決怎么拍的問題,即具體的拍攝執行。南方日報VR團隊于比賽前一晚到達現場。根據實地踩點,結合村民對當地習俗的介紹,當晚,團隊整理出VR視頻的推進結構。為“東勝村日出——包粽子(祠堂)——龍船飯(祠堂)——舞龍舞獅(祠堂)——游龍(船上)——主席臺觀賽視野——S彎觀賽視野——折返點觀賽視野——頒獎”。比賽當日共20支代表隊參賽,如一一記錄會耗費大量精力并壓縮其它場面的拍攝時間。團隊從比賽組委會得到往屆龍舟比賽各代表隊的參賽成績,將往屆名列前茅的代表隊作為重點拍攝對象。隨著比賽的進行,團隊順利獲得彎道中精彩的龍舟飄移畫面。比賽當天,賽道兩旁擠滿了圍觀的村民與群眾,為了獲得更近的拍攝距離,我們使用了加長桿。視頻中,隨著視點的移動,用戶不僅可以近距離看到穿梭而過的龍舟,還能看到為代表隊吶喊助威的觀眾。為了應對一整天的拍攝工作,團隊攜帶了足夠的充電寶和內存卡。當天天氣多云伴有小雨,人員密集,易出狀況,團隊之間的充分互動與后勤保障也是本次報道順利執行的重要條件。
視頻素材使用adobe premiere與after effect合成,后上傳insta360官方平臺發布。
四、未竟的探索
從廣播、電視的催眠效果到如今VR的“沉浸式”體驗,媒介越發強大的記錄與再現能力正逐步影響、控制我們的感官。VR的出現印證了米切爾(W.J.T.Mitchell)的“圖像轉向”正一步步變成現實。或許不久將來,新聞的許多概念將不可避免受圖像邏輯所改造。
媒介的每一次發展都會重塑信息的接收與分發方式,進而改變新聞行業格局。以VR報道為代表的一系列預示新聞業未來的新生技術,從實踐到理論,還需業界與學界進行更多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