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志愿服務工作越來越成為中醫院校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針對中醫院校學生個體個性化與社會多樣化發展的現實,分析論述了志愿服務對中醫院校共青團工作方式、活動領域的凝聚作用以及實踐育人效果的強化作用,依托中醫院校學生的特殊性以及中醫院校工作的獨特性提出適合中醫院校特色的志愿服務工作開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志愿服務 中醫院校 共青團組織
高校志愿服務日漸成為青年學生熱衷的時尚文化和精神追求,也成為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途徑。高校是開展志愿服務教育的主陣地,近年來高校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發展很快。同時,志愿者活動也成為中醫院校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內容,也是醫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作為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中醫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可以利用其特有的專業優勢為人們提供中醫志愿服務,這既是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同時也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中提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和公益事業"的要求。在新形勢下,中醫院校共青團整體工作需要再思考,盡可能有效發揮中醫院校共青團組織在思想教育引導和綜合素質提升等服務作用,實現高校共青團實踐育人功能。
一、中醫院校青年學生特點
中醫院校大學生的課業負擔重,就業形勢嚴峻,其學習、心理壓力比一般大學生更大。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學生越來越注重自身發展。另外,中醫院校學生學業重、生活單一,致使心理緊張,甚至失衡,部分學生因未考取理想大學和專業而自卑、自怨、失落。大學生的學習具有主動性、專業性、廣泛性和創造性等特點,從中學步入大學學習需要經歷一個轉折的過程,有諸多不適應之處。對中醫院校大學生而言,最突出的不適應有兩個方面:一是進入大學后對新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感到不適應;二是由于中醫理論體系自身的特點,新生進入大學后,面對文化底蘊深厚、哲學理念明顯、思維方法獨特、文字艱澀古奧的中醫學難免產生一片茫然之感。中醫大學生學習動機的促進因素主要有:自我保健、獨立行醫、職業穩定,生活安定、不負父母期望、醫生社會地位高,受人尊敬、改變家鄉醫療衛生狀況;而缺乏學習動機的因素為:心理狀態不穩定、教學內容無時代氣息、考試不科學,死記硬背多、對中醫前途茫然、教師授課無吸引力等。
二、志愿服務對中醫類院校共青團工作方式的創新和加強作用
志愿服務具有開放性、實踐性、互助性等特征,有助于中醫類院校共青團組織變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強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以天津中醫藥大學志愿服務實踐活動的開展為例,志愿服務活動中改變以往說教方式為體驗式的學習,該校團委緊緊圍繞陽光助殘、教育幫扶、敬老愛老、關愛農民工子女、義務獻血、環保宣傳、社區服務等項目內容,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推動志愿服務工作向專業化、項目化、常態化發展。充分尊重中醫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通過搭建志愿者服務平臺,極大地提升了中醫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中醫院校青年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結合醫學人文情懷,通過實在的社會服務以及內在感受體驗,加深對國家、社會的理解和認識,改變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是服務青年思想素質提升的需求;以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和平臺,讓青年學生走出校園,以親身服務體驗了解社會,以親身服務懂得感恩社會,以志愿服務強化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在中醫院校中,共青團應當充分發揮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并以此為手段,將核心價值觀融入青年思想。志愿服務成為新形勢下共青團組織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有效手段,為推動中醫院校高校共青團組織實踐育人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中醫院校志愿服務工作的探討
高校共青團圍繞中醫學專業特色開展特色的志愿服務活動,使學生不僅能夠提高技能,同時有助于中醫院校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市場,轉變就業觀念,避免盲目性,降低不切實際的期望值,找準自身定位,對于醫療水平、管理等多方面也能有所了解、熟悉,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的過程實際上也訓練了就業創業能力,同時還能提高醫德水平。
中醫院校高校團組織也要認識到中醫院校學生不僅僅只是志愿服務的參與者,也應成為志愿服務的受益者。中醫院校高校團委要傾聽醫學生青年志愿者的心聲,關注針對不同學生的成長、成才需求,根據中醫學專業做好分類指導,合理安排各種形式的志愿活動的內容,不斷拓寬志愿服務平臺。充分做好后勤服務保障組織工作,切實在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中發揮中醫院校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服務中充分整合利用社會資源,實現社會資源共享,使廣大醫學生在活動中長知識、增才干,實現實踐育人提高醫學生的目標。
堅持圍繞中醫院校工作重心和社會發展進步大局的需求找準中醫院校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的切入點,統籌謀劃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一線貫穿,不斷增強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的實效。要與時俱進,結合專業特色,不斷拓展實踐空間,創新工作管理方法。以天津中醫藥大學為例,該校充分發揮中醫院校專業特色,與鶴童養老院等養老機構以及周邊社區達成志愿服務合作協議。該校學生定期開展養生保健講座、愛心醫療服務等志愿服務活動。學生們的專業知識、醫學人文素養以及凝聚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整合資源,建立一些長效性的品牌項目,如: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以及大學生愛心醫療服務活動等等,充分發揮志愿服務的各種有益的積極作用。
總之,中醫院校志愿服務平臺是醫學生提高技能,培養專業能力,提升醫學人文素質,成長成才和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平臺。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富有成效地做好中醫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事業是中醫院校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內容。中醫院校團委應積極推進中醫院校各級青年志愿者組織與廣大學校、社會志愿者組織的經驗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寬志愿服務領域,將學校各級青年志愿者組織打造成為集服務社會群眾,鍛煉青年能力,宣傳學校形象的綜合性平臺。志愿者精神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支持和關愛的體現,中醫院校志愿者服務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加強醫患溝通,構建人性化的醫療服務,促進醫院的精神文明建設,能夠極大促進中醫院校共青團組織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夢煜. 中醫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J]. 中原精神醫學學刊,2001(07).
[2] 張楊. 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現狀與對策分析 [J]. 山東省團校學報,2007(05).
[3] 張海濤. 醫學生中醫類志愿服務活動現狀調查[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
[4] 陳玉. 中醫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創新的研究[J]. 科教文匯,2012(06).
作者簡介:
田耀(198705),男,助理政工師,碩士,1987年05月,山東泰安人,漢族,現為天津中醫藥大學校團委干事,目前主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