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謝炳玓 趙理樂
(天津市西青醫院神經內科,天津 300380)
胼胝體膝部梗死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的特征及其診斷價值
王曉燕 謝炳玓1趙理樂
(天津市西青醫院神經內科,天津 300380)
目的 探討胼胝體膝部梗死患者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的特征及其在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胼胝體膝部梗死患者17例(病例組)及同期健康檢查人群17例(對照組)為研究對象。采用美國Nicolet Spirit腦誘發電位儀,進行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檢測,分析比較病例組與對照組之間P300潛伏期及波幅有無差異(P>0.05)。結果 病例組P300潛伏期顯著長于對照組(t=4.85,P<0.05);病例組波幅顯著低于對照組(t=8.79,P<0.05);病例組簡易精神狀態檢查(MMSE)量表評分與波幅明顯負相關性(r=-0.61,P<0.05),但與潛伏期無明顯相關性(r=-0.07,P=0.78)。以潛伏期為指標,診斷胼胝體膝部梗死的敏感性為94.12%,特異性為76.47%,ROC 曲線下面積為0.83;以波幅為參考指標診斷診斷胼胝體膝部梗死的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94.22%,ROC 曲線下面積為0.98。結論 胼胝體膝部梗死患者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的潛伏期延長和MMSE評分與波幅明顯負相關性,可作為電生理診斷的參考指標。
胼胝體膝部梗死;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潛伏期;波幅
臨床上,胼胝體梗死為常見的梗死部位,常為動脈硬化性腦病的一種常見表現形式并常于基底節等其他部位腦梗死并存〔1〕。胼胝體嘴部、膝部體干部等均可發生梗死,各部位梗死發生率各家報道不一〔2〕。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胼胝體梗死的發現率近年來有所增高。胼胝體膝部梗死臨床報道并不多見,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并位于額葉深部并連接兩側額葉,該部位梗死后臨床表現主要為認知功能障礙。 P300可對被測者心理狀態包括注意力、記憶力、覺醒狀態及認知功能作出判斷,近年來又被廣泛用于焦慮癥、強迫癥等方面的研究〔3,4〕。但有關P300在胼胝體膝部梗死患者中的研究經檢索相關數據庫未見報道。本研究探討胼胝體膝部梗死患者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的特征及其在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天津市西青醫院收治確診為胼胝體膝部梗死患者17例(病例組),均符合2010年腦梗死指南診斷標準,其中10例診斷為糖尿病,7例診斷為高血壓;同期健康查體人群17例(對照組)為研究對象。病例組與對照組年齡、性別比例及受教育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簡易精神狀態檢查(MMSE)量表評分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基線情況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磁共振成像(MRI)確診為胼胝體膝部梗死;②病史1 w內;③能夠配合檢查;④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加入該研究。排除標準:①胼胝體其他部位梗死者或膝部梗死診斷不明確;②同時合并其他部位梗死;③精神疾病史者;④焦慮癥患者;⑤無法正常交流,無法順利完成檢查者。對照組納入標準:①年齡>18周歲;②無精神疾病史及腦梗死病史;③無酗酒及精神藥物服用;④右利者;⑤無精神疾病家族史。
1.3 檢測方法 檢測儀器為NicoletSpirit腦電生理儀,購自美國BIOPAC公司。所有檢測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腦電生理實驗室完成,室內環境為電屏蔽并以2LX的微弱光線為背景,環境保持安靜,室內噪音不超過20 dB。記錄針電極于置于Cz點,參考針電極放于雙側耳垂,地電極放于FPz 點。被試者坐于軟椅上,閉目全身放松,持續保持注意力集中,以區分兩側耳出現的2 種不同的音響刺激,即靶刺激和非靶刺激。被試者在非靶刺激中辨認出高聲調的靶刺激音響,靶刺激共出現20次,受試者進行心里計數,受試畢再報出計算數據,后與計算機上靶刺激計數相比。全部受試者做2 次以上重復,要求2 次檢查結果的圖形重復性好。分析300~450 ms的P300波的潛伏期和P300波的波幅〔5〕。
1.4 檢測指標 測定P300的潛伏期及波幅。并對病例組患者MMSE量表評分與P300潛伏期及波幅進行相關性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TATA12.0軟件進行t及秩和檢驗。
2.1 病例組與對照組P300潛伏期及波幅比較 靶刺激誘發模式下Cz電極病例組P300潛伏期為(339.9±35.3)ms,顯著長于對照組〔(296.9±9.6)ms,t=4.85,P<0.05〕。病例組波幅為(6.1±0.9)μV,顯著低于對照組〔(8.4±0.7)μV,t=8.79,P<0.05〕。
2.2 病例組MMSE量表評分與P300相關性 病例組MMSE評分為(23.82±2.48)分,與P300波幅存在明顯負相關性(r=-0.61,P<0.05),但MMSE量表評分與潛伏期無明顯相關性(r=-0.07,P=0.78)。
2.3 P300輔助診斷胼胝體膝部梗死價值 以潛伏期為指標,診斷胼胝體膝部梗死的敏感性為94.12%,特異性為76.47%,ROC 曲線下面積為0.83;以波幅為參考指標診斷診斷胼胝體膝部梗死的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94.22%,ROC 曲線下面積為0.98(P=0.02)。
胼胝體膝部是連接兩側額葉的重要聯系纖維,其結構損傷后可導致認知功能障礙,聽覺誘發電位P300能判斷注意力和記憶力,是一種方便而客觀的電生理檢查指標。P300起源于皮質下結構,并在皮質深處進行整合,其潛伏期反映大腦對靶信號進行判斷、分析、記憶等過程整合時間,而波幅則代表多個皮質電位活動的整合。本文把這兩項指標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發現,胼胝體膝部梗死患者與對照組相比,P300潛伏期明顯延長,波幅明顯下降,說明胼胝體膝部梗死后額葉兩側信息聯系交換及信號加工能力下降。胼胝體膝部梗死組患者P300波幅降低,推測是鏈接兩側皮層的纖維減少,皮層電位活動總和減少導致波幅降低。
P300與復雜的多層次認知活動有關,包括判斷、推理、記憶等,能反映人腦對信號的分析、判斷和整合等認知過程,潛伏期與對刺激的辨認程度和決定過程(即處理信息的能力相關),其波幅與大腦對信息加工過程中對外界刺激的提取程度相關,是已知的能客觀評價患者認知功能的重要工具。
有文獻報道,P300可作為多發性硬化(MS)的重要評估方法〔6〕。Aminoff等〔7〕應用P300 對MS 患者的認知功能進行評估,發現MS 患者的P300 潛伏期增長,波幅降低,波形不佳,提示MS 患者易發生認知障礙。結合患者的P300 潛伏期分析,發現患者的擴展殘疾狀態量表(EDSS)得分與P300 波幅呈負相關。同時,言語智商(VIQ)、含量表智商(FIQ)得分與P300 潛伏期均呈負相關,而與P300 波幅呈正相關,行為智力商數(PIQ)得分也與P300波幅呈正相關。MMSE>結果與P300 的潛伏期和波幅改變的相關性顯著。這個結論與本研究結果相似。綜上所述 ,P300與多項認知功能改變有關。 此外,P300還能提示一些臨床上尚未表現出來的認知損害。 同時,病程越長,P300的改變越明顯。 P300 起源區包括額頂葉皮質、頂葉中央區皮質、丘腦、基底節、海馬、杏仁核等〔5〕。MS患者不同導聯P300發生的不同改變,可能對MS 患者病變部位的判斷有一定幫助。本研究顯示胝體膝部梗死患者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有特異性改變,并可以用于輔助診斷胼胝體膝部梗死。
1 Yang LL,Huang YN,Cui ZT.Clinical features of acute corpus callosum infarction patients〔J〕.Int J Clin Exp Pathol,2014;7(8):5160-4.
2 Lempel J,Bernstein S,Kalina P.Infarction of the corpus callosum:a manifestation of giant cell arteritis〔J〕.AJNR Am J Neuroradiol,2011;32(9):E182-3.
3 Braverman ER,Han D,Oscar-Berman M,etal.Menopause Analytical Hormonal Correlate Outcome Study(MAHCOS)and the association to brain electrophysiology(P300)in a clinical setting〔J〕.PLoS One,2014;9(9):e105048.
4 Serrano-Marugan I,Herrera B,Romero S,etal.Passive tactile stimulation and its clinical and neurophysiological repercussions(P300)in blind children with symptoms of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J〕.Revista de Neurologia,2014;58(S1):S25-S30.
5 Comi G,Leocani L,Locatelli T,etal.Electro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in multiple sclerosis dementia〔J〕.Electroencephalograph Clin Neurophysiol Suppl,1999;50(8):480-5.
6 付欣羽,羅 華.多發性硬化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P300改變的研究進展〔J〕.現代臨床醫學,2013;39(6):406-7.
7 Aminoff JC,Goodin DS.Long-latency cerebr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in multiple sclerosis〔J〕.J Clin Neurophysiol,2001;18(4):372-7.
〔2016-01-30修回〕
(編輯 苑云杰/曹夢園)
謝炳玓(1955-),男,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周圍神經疾病研究。
王曉燕(1978-),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內科疾病研究。
R741.04
A
1005-9202(2017)10-2451-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0.045
1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