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加慶劉華民丁元虎
摩托車車輛類型術語標準修訂研究
文/李加慶1劉華民2丁元虎1
文章簡要介紹摩托車術語標準修訂的背景和現狀,重點討論快遞專用電動正三輪摩托車、對輪式摩托車、倒三輪摩托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摩托車四類新型車型的特點,并提出修訂這些定義的建議,為后續標準修訂和標準研討奠定基礎。
摩托車術語 車輛類型 標準修訂
隨著摩托車行業發展和技術進步,出現了如下一些新情況。
國際上,歐洲EU168法規對L類摩托車進行了重新定義,規定了L1~L7類別,與我國國家標準規定的車輛類型存在一些差別;當前摩托車術語——車輛類型標準部分已有8年標齡,市場上出現一些新的未定義車型,如對輪車、倒三輪車、混合動力車、增程式電動車等,已逐漸進入市場,但尚未在行業內明確對其定義;現有的一些國家標準正在修訂,如:GB 7258-2012《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正在修訂,摩托車部分進行了大幅度修改,以及其他一些行業標準正面臨大整合,存在一些不協調之處;快遞業迅猛發展,貨運車則大量采用電動三輪車,從技術法規的角度有必要對其進行規范化。因此,無論從標齡更新、技術發展上有必要涵蓋一些新車型、國際標準協調一致性,還是從為促進摩托車行業發展急需規范快遞專用車等方面而言,都非常必要對摩托車術語——車輛類型部分標準進行修訂。
筆者參照歐洲議會及歐盟理事會法規EU 168/2013《兩輪或三輪摩托車和四輪摩托車型式認證和市場監管》L類車輛相關定義、WP29中關于“對輪車”的最新定義草案、GB 7258最新修訂稿,借鑒ISO等標準,重點對快遞專用電動正三輪摩托車、對輪式摩托車、倒三輪摩托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摩托車展開研究,并對其提出修改建議。
1. 快遞專用電動正三輪摩托車
根據調研,獲取了一些快遞業常用收派件貨運車的典型樣車,主要采用電動三輪車解決快遞行業“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見圖1)。在快遞終端網點普遍被個體承包經營的情況下,快遞貨運車有著“多拉快跑”的特點。如果將快遞貨運車歸為電動自行車行列,其實當前本無電動三輪自行車類別,但即使增加此類別,也將實際突破電動自行車車速限值、尺寸和重量限值,這必將給非機動車道和行人帶來大量安全隱患。顯然這些無法滿足快遞業對大載貨量、快速周轉的要求。因此,更宜將快遞貨運車歸為摩托車或輕便摩托車類別。

圖 1 快遞用三輪車典型樣車
根據調研,考慮到快遞業的特殊需求,建議對該車型作出如下規定:限乘坐1人(駕駛員);根據人貨分離原則,駕駛室與貨箱應采用剛性隔離;為保證貨物的安全性、防雨防潮,宜采用封閉式貨箱;因載貨需要,規定車廂最小尺寸為600 mm,且大于30%車長。對于駕駛室,存在四種類型:敞開式、遮陽篷式、半封閉式和全封閉式,可不作明確規定。
具體定義可參照EU 168/2013中L類車輛L2e-U和L5e-B,提出快遞專用電動正三輪摩托車的定義為:具有一個封閉式貨箱,具有國家規定的統一標識,專用于快遞物品運輸,并且滿足下列要求的電動正三輪摩托車:駕駛室僅允許乘坐1人;采用與駕駛室相互獨立的獨立式封閉貨箱,或采用與駕駛室連為一體的整體式封閉貨箱,且貨箱與駕駛室采用剛性隔離;貨箱長度×貨箱寬度≥0.3整車車長×整車車寬;貨箱至少能放置邊長600 mm的立方體。
2. 對輪式摩托車
隨著摩托車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所謂的對輪式摩托車,一些典型樣車如圖2所示。可以發現,這些樣車的兩個前輪安裝在同一根軸線上,輪距不大于460 mm,可稱之為對輪結構。對輪結構是一種特殊的車輪結構型式,其基本原理如圖3所示。在對輪結構中,兩個車輪各自安裝有獨立的減震器,并通過四連桿機構連接,保證兩個車輪能同時與地面接觸、同步傾斜。轉向軸與四連桿機構的中心保持連接,能操控兩個車輪的同步轉向。其行駛特性和轉向特性與一個車輪無明顯差別,可視為一個寬的車輪。對輪結構明顯增加了行駛安全性,提高了制動性能,也具有較強的道路適應性,且對輪的寬度小于車輛寬度,不影響其通過性。由此可見,對輪結構是一種獨特的車輪結構型式,具備這些優越性的對輪式摩托車應得到很好的推廣和應用。所以,有必要增加該車輛類別,并建議將對輪式摩托車歸入兩輪摩托車類別。

圖 2 對輪式摩托車

圖 3 對輪結構原理圖
建議對該車型的定義如下:安裝在同一根軸線上且輪距不超過460 mm的兩個車輪稱為對輪,對輪是一種特殊的車輪結構,對輪應視為一個車輪。具有對輪式結構車輪的摩托車稱為對輪式摩托車。對輪式摩托車是一種特殊的兩輪摩托車,其驅動輪或從動輪為對輪,但不得同時為對輪,其行駛特性和轉向特性應與兩輪摩托車一致。
3. 倒三輪摩托車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類特殊結構的正三輪摩托車,即所謂的“倒三輪摩托車”(見圖4)。其兩個前輪于車輛縱向中心平面對稱布置,后輪在縱向中心面上,用于乘坐人員。相對于當前市場上的一個前輪、兩個后輪的三輪車結構型式,可將兩個前輪一個后輪的結構型式稱之為倒三輪摩托車。這類三輪車輛采用后輪驅動、前輪轉向、采用大排量多缸機及一些汽車配置,不具有載貨的結構,主要用于人員駕乘,設計車速通常大于100 km/h,采用三碟剎,具有較好的行駛安全性和駕駛樂趣。該類車與市場上主要用于載貨的三輪摩托車相比,優勢明顯(見表1)。此類車的出現,拓寬了當前正三輪摩托車定義的內涵:裝有三個車輪,其中一個車輪在縱向中心平面上,另外兩個車輪對稱于縱向中心平面布置的摩托車。但在GB 7258中,關于三輪摩托車的定義和限值會有所突破。

圖 4 倒三輪摩托車

表1 倒三輪和普通三輪摩托車比較
依據此類車的技術參數,建議修訂如下:整車整備限值為1 000 kg,與EU 168/2013定義一致;限制其為不帶駕駛室、不具有載運貨物的結構,最多乘坐2人(包括駕駛人);取消車速限值;依據其排量,適當增加寬度尺寸,建議將800 mL以上排量此類別正三輪摩托車寬度限值增加到1.75 m。
4. 插電式混合動力摩托車
綠色環保已成為時代主題,電動摩托車已為廣大國民喜愛。電動摩托車的主要缺點或者短板在于續駛里程不足,特別是對于生活在郊區或者山區的人們。隨之,混合動力摩托車應運而生。據市場調研獲得的一些混合動力摩托車典型樣車(見圖5),主要思路借鑒了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譬如,增程式的主要思路來源于傳統內燃機或者小型通用汽油機,通過內燃機發電實現增程。因而,既實現節約能源,又能保證中遠距離運輸,擴大了電動摩托車的活動半徑,有較大實用價值和市場,有必要增加此類別。

圖5 插電式混合動力摩托車典型樣車
參照電動汽車相關術語定義,建議插電式混合動力摩托車定義如下:具有可外接充電功能,且有一定純電動續駛里程的混合動力摩托車,包括增程式混合動力摩托車。
經過多年技術發展,開展摩托車術語車輛類型標準修訂非常必要。通過技術分析,并結合國內外摩托車行業發展趨勢,對幾個關鍵性車輛類型進行討論并提出修訂建議,期望引起行業內的關注與討論,為后續標準修訂和標準研討奠定基礎。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motorcycle standard terminology revision, discusses four typical motorcycle typ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on the revision, including electric right three-wheeled motorcycle specialized for express delivery use, twin-wheeled motorcycle, inverted tricycle motorcycle, and plug-in hybrid motorcycle. It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standard revision and discussion.
Term for motorcycles; Types of vehicles; Standard revision
(作者單位:1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中國質量認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