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徽·姜丙利
辯證看待“冬釣陽”
文/安徽·姜丙利

在出釣天氣的選擇上,早就有“冬釣陽”一說。這是歷代釣者總結得來的寶貴經驗,并且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于是現在不少“菜鳥”視之為理論指導,當然,他們在晴天也確實釣到了魚。這樣,這些人就形成了思維定式:冬季釣魚晴天好,其他天氣不行。他們忘了“萬事無絕對”,任何結論都是在特定的環境、時間條件下形成的,當這些因素發生了改變,原有的結論就可能發生改變。
就拿“冬釣陽”一說為例,究竟它形成于何時,它所基于的當地冬天的平均氣溫在什么水平,又是什么條件的水域,估計無人知曉。而與“冬釣陽”相對應的“陰天、小雨天釣魚效果不好”,也是在當時的氣溫條件下形成的結論。很顯然,如果我們一成不變地照搬過來是不對的。
眾所周知,近20年全球氣候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氣溫變暖的速度在加快。上世紀70年代初,淮河流域早晨常常結冰封河,行船要砸冰方可通過,小溝上常有人拉板車走冰過河。反觀今年數九寒冬,自入冬以來最底溫度還在2℃以上,現在的陰天、小雨天的溫度與幾十年前的溫度是不可比的,還拿過去的結論來指導今天的作釣顯然是不全面的。況且隨著現在氣溫的變化、釣技的提高、商品餌的運用等諸多因素的改變,我們若再固守“冬釣陽”而排他,顯然就是作繭自縛了。
“冬釣陽”一說,首先要與釣場所處環境的溫度、水域的風力和深淺、水質的清濁、有草無草、魚的密度等條件相結合才行,脫離這些條件一概而論則是不切實際的,甚至會適得其反。
筆者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堅持冬釣,開始也遵循“冬釣陽”,常盼著星期天有個大晴天好出門釣魚,陰雨天基本不出釣。但由于工作原因,我只能周日出釣,而周日遇到晴天的機會很少,于是遇到陰天甚至小雨天也照樣出去“解毒”。但通過多次出釣發現,陰天甚至下雪天氣也照樣能釣,而且效果并不差,于是堅持至今,已有20年。我的體會是,冬釣草洞、釣清水、釣滑口鯽魚時,刮3級以下風力的陰天、變天前1~2天、小雨天、下雪的前1天出釣要比升溫大晴天出釣魚情更好。
在我的家鄉郊外有一條約3里路長的農田排灌溝,溝內草多水清,深處只有1米多,因離城區近,所以常有人垂釣,里面的鯽魚個頭不小,但特別口滑難釣,晴天出釣遠不如陰天、小雨天出釣效果好。很多人摸清這一特點后反而專挑陰天、小雨天甚至小雪天去釣,最后發展到晴天溝邊沒幾個人,一到陰天、小雨無風天,多時能有幾十人垂釣,具體是什么原因,當時也沒人能解。
后來我在另一則釣魚諺語中得到啟發——“夏天陽沉陰浮,冬天陰沉陽浮”。我對此的理解是:夏天溫度高時(不悶熱時),水面熱、水下涼,鯽魚為避暑而潛入水底,而陰天水面涼爽,氧氣充足,鯽魚喜歡離底覓食;冬季晴天水面水溫上升快,鯽魚起頭曬太陽及覓食,而陰天時水下溫度較水面相對較暖,水溫恒定,所以鯽魚喜歡在水下覓食。
打那以后,我不再視“冬釣陽”為圭臬,而是對它有了比較客觀辯證的理解。現在,只要不是大風大雨的天氣,我都會出釣。季節變換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誠然,陰雨天沒有晴天出釣舒服,但對于大自然的客觀情況,我們要做的是勇于面對并充分利用,以增加出釣的頻率及魚獲,努力做一個全天候的釣魚人。冬釣陰雨天,無非是多加些御寒的衣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