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飛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手機離不了身。但是,出門在外手機沒電怎么辦呢?現在很多公共場合配備手機充電樁,只要把手機跟提供的數據線相連,便能輕輕松松充電。但你要小心了,如果不謹慎,充電樁一秒就可能控制你的銀行賬戶。央視記者做了一個測試,曝光了不法分子通過手機充電樁控制使用者的手機,竊取包括個人照片在內的用戶信息,甚至還能向他人發送短信,通過手機上的應用程序進行消費。
在手機幾乎成為生活必備品的今天,許多人都遭遇過手機沒電帶來的不便,隨時隨地給手機充電成為廣大手機用戶的愿望之一。手機充電樁在這種強烈的市場呼喚下應運而生,它的出現大大便利了手機用戶的充電過程,堪稱是一款契合時代需求的科技創新產品。然而,手機充電樁嚴重泄露個人隱私的事實,卻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這一款科技產品的真正價值。
首先,我們會為了貪圖充電便利而犧牲信息安全嗎?說到底,這是便捷與安全的沖突,在兩者暫時無法實現統一的情況下,究竟孰輕孰重,又該作何選擇,相信所有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依筆者看來,為了追求方便而丟失了安全保障,如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小失大不值得。而且,如果科技創新產品缺乏安全保障,它帶給我們的只會是表面上的小便捷,一旦它的安全漏洞被利用,會給用戶招致無窮無盡的大麻煩。換言之,失去安全前提的所謂便捷,將是一種極度危險的失控狀態,在實際應用價值方面可以說弊遠遠大于利。
遺憾的是,一些科技創新產品的研發者以及經營者,往往過于追求快速便捷,而忽視了最為重要的安全關口。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科技創新產品總是急于被研發生產出來,在此之前缺少必要的安全測試環節。于是,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科技創新產品被曝出嚴重漏洞并導致大量用戶利益受損后,其技術安全問題才會引起重視。不得不說,這種輕視安全保障的做法,很有把用戶當成風險實驗的小白鼠的嫌疑,是對科技創新的急功近利,更是對廣大用戶的不負責任。
那么,如何才能破解這種亂局,使科技創新的列車始終馳騁在安全的軌道上呢?顯然,科技創新的安全關口必須前移。當前,科技創新的安全把關環節,常常被放在了生產研發乃至市場應用之后,已經失去了它的把關作用和保障意義,基本上形同虛設。如果科技創新的安全關口能夠前移,在科技產品誕生至應用過程中始終以安全為前提,其成果必定更加安全可靠。以手機充電樁為例,若是在其廣泛應用于市場之前,經過多道信息及技術安全檢測程序,盡可能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隱患,便不會出現如今嚴重泄露用戶隱私的尷尬局面。
無論如何,科技創新都是值得鼓勵的進取之舉,但在科技創新中守好安全關口,對廣大用戶的信息技術安全負責,也應是科技社會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