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麗
摘 要 師德是教師職業最本質的體現,是教師發展的動力和靈魂。在育人工作中,師德建設要遵循教師專業化發展規律,研究師德內部的機制建設,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 教師專業化 師德 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教師的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作為教師必須加強自我道德修養,向更高的道德水平發展。
1遵循規律,注重師德建設科學性
不同時期、不同的教師也有著不同的工作狀態,師德建設應該從教師所處的不同的狀態出發。有研究者把教師職業存在的狀態分為三種,即謀生和養家糊口的生存狀態——生存型教師、體驗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狀態——享受型教師、服務社會、完善自我的發展狀態——發展型教師。生存、享受、發展三種形態顯示出一種由低向高逐步提升的趨勢。對教師個體而言,它的職業生涯中可能依次經過這三種狀態,由于生存的需要走進教師職業,在職業生活中又逐漸培養起對這一職業的情感和興趣,開始享受這一職業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進而理性地認識到這一職業為自己提供的發展空間,自覺地提升和完善自己。就教師群體而言,三種狀態的教師可能并存,它說明了不同的教師對教師職業的不同認識和不同態度以及不同的教師職業道德的發展水平。而教師主動的專業發展意識在教師專業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師德建設要了解教師不同時期的特點和情況,培養教師主動的專業發展意識,幫助教師向更高境界發展。
師德教育應針對教師發展不同階段的不同問題、不同的工作狀態,探索、遵循教師成長規律,推進師德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師德教育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2建立機制,保障師德建設有效性
在考核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業績的同時,也要考核教師的師德表現。明確教師的崗位職責和奮斗目標,并建立與之配套的激勵機制和考評體系,將師德建設與教師技術職務的評聘及年終考核緊密結合起來,進行德、能、勤、績的全面量化評價。
2.1建立激勵機制
所謂激勵,就是要激發和鼓勵人的積極性,就是人們朝向某一特定目標努力行動的傾向。激勵的形式根據人們的需要一般可以分為物質激勵(獎金等)和精神激勵(表揚等)兩種。我們認為師德建設要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其激勵形式應當超越單純的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走向“發展”激勵,即重視對教師的人性、勞動價值的尊重,關注教師的人際關系、友誼、親情等需要,為教師提供民主、平等的發展環境和空間。
(1)建立激勵機制要把握教師的需要,考慮教師的利益,改變“言不及利”只講奉獻不講利益的觀念。我們反對師德教育的功利化傾向,但并不否認師德的功利性,因為道德歸根結底是一定利益的反映,職業道德就是用來協調職業生活中的各種利益沖突、利益關系的,教師職業道德離不開教師的利益。
(2)根據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勵措施。教師作為人,有與其他人相同的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包括生理上的安全感和情感上的安全感)、尊重、認可的需要、發展的需要等等。
2.2建立健全評價機制
在教師評價制度改革的過程中,首先,我們要重視對師德的考核,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把師德作為評價教師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將教師職業道德作為考核教師工作的主要內容和教師職務聘任的重要依據,建立師德考核指標體系,注意指標體系的多元性,全面考核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并將其標準化,通過嚴格、科學的師德考核,增強教師的職業責任感和工作自覺性。其次,我們要轉變教師評價的功能觀,不只是要發揮教師評價的鑒別、診斷、選拔的功能,更要充分發揮教師評價的導向和激勵功能,堅持發展性評價,使教師職業道德評價與教師的發展、成長結合起來。再次,要改革評價方法,堅持評價的主體性和開放性,重視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注意激發教師對師德評價的積極主動的態度,關注教師發展、變化的過程,注重教師道德的進步與提高,形成一個人人重視職業道德、人人爭做道德標兵的氛圍。
2.3建立健全淘汰機制和監控機制
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工作任務是要被淘汰的,同樣,在教學工作中不具備良好的師德也是應當被淘汰的。因此要建立起必要的監控機制,通過對教師師德行為的監控,淘汰不合格教師,營造師德建設的良好環境,提高師德水平。
3師德在于個人修煉
師德培養主要依靠教師自覺地進行長期的自我教育、自我鍛煉和自我修養。師德實質就是一種人性向善的自我規范和自我改造,它不僅是教師實現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而且是充分發揮教師職業道德社會作用的保障和條件。所以教師自覺進行道德修養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加強師德修養。首先,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以科學的理論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其次,要積極投身教育實踐。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認識能力,豐富自己的道德情感,磨煉自己的道德意志。最后要嚴于解剖自己,認真自我批評,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