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把有高風亮節、能起表率作用的人,贊譽為“楷模”,以昭示人們師承他,學習他,從而樹立社會正氣,形成美好和諧的社會風尚。“楷模”二字都帶“木”字,原來“楷”和“模”是兩種樹木的名稱。
清人汪灝所著《廣群芳譜》和清人劉獻廷所著《廣陽雜記》中都記述了這兩種樹:楷樹又名黃連樹,系落葉喬木,果實橢圓形,紅色,木材紋理細致。相傳這種樹最早生長在孔子墓旁,樹干挺拔,枝繁葉茂,巍然屹立,似為眾樹的榜樣。模樹,樹葉隨季節變化,春天青翠碧綠,夏季赤紅如血,秋日變白,冬日變黑,因其色澤純正,“不染塵俗”,亦為諸樹之榜樣,相傳此樹最早生長在周公的墓旁。
因為這兩種樹分別被稱之為“楷”和“模”,加之楷樹生長在留名千古的孔圣人墓旁,模樹生長在先智先哲的周公墓旁,以樹喻人,故把人的模范行為、榜樣作用和為人師表的風范,稱之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