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歐盟對中國的反傾銷措施越來越頻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出口,對中國的出口創匯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本文通過分析中國遭受歐盟反傾銷的現狀及原因,并且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歐盟;中國;反傾銷;策略
中圖分類號:F7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一、歐盟對華反傾銷的現狀分析
(一)對我國反傾銷的產品范圍不斷擴大,新興行業成為歐盟反傾銷的主要對象
我國出口到歐盟的產品遭遇反傾銷的范圍正在逐步擴大,隨著歐盟保護本國產品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們被列入傾銷范圍的產品也隨之增大。而現階段歐盟對華反傾銷涉及的產品卻漸漸轉為我國的新興行業,在中國新興行業由于發展迅速,在歐盟市場有很大的市場。
(二)反傾銷案涉及的金額巨大
在八十年代初,歐盟對我們征收反傾銷稅的案件的金額一般在幾十萬美元左右,超過幾百萬美元或者幾千萬美元的都非常少見;90年代,對我國出口商品反傾銷案件金額在千萬美元的則很常見了。2012年9月6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已經決定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次涉及到的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是全球反傾銷案件中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由此可見,歐盟對我國的反傾銷所涉金額都非常巨大。
(三)中國產品被征收的反傾銷稅稅率過高
從征稅情況看,歐盟反傾銷稅率的征收有時高達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這種現象讓人不得不認為,這已不在是以維護正常的貿易秩序,抵消和防止傾銷,保護本國產業為目的,而是通過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來打擊中國產品進入歐盟市場。這樣使得中國產品在歐盟市場缺乏競爭力,最終導致退出歐盟市場。
(四)對華反傾銷在政策和具體操作上仍帶有歧視
在征收反傾銷稅的判定中,如果被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就必須按照參照國的情況來判定。而參照國在原材料、人力、物力等方面都跟被征收國會有很多不同。這樣就給被征收國家帶來了很大的不公平和歧視。由于歐盟一直沒有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的地位,所以在反傾銷調查過程中都不采用中國的情況進行實地調查,而是用所謂“市場經濟第三國”的同類產品的成本推算中國相關產品的傾銷幅度,這樣的調查辦法就給我國帶來了很多不公平和歧視。很多情況,按照中國的成本判斷,我們的出口產品確實沒有存在傾銷,但是按照參照國的情況,就被判定為傾銷,征收了高額的反傾銷稅。
二、歐盟對華反傾銷的原因分析
(一)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
我國不被歐盟承認市場經濟體地位是我國被頻繁征收反傾銷稅的一個根本原因。這讓我國具有競爭力而又是正當出口到歐盟市場的很多產品被無辜的扣上了傾銷的帽子。在開展對我國出口產品反傾銷調查過程中,都以參照國情況來判定,很多情況都是不符合我國的真實情況的。有些案例中用新加坡作為我國的參照國,有些時候用巴西作為參照國。這些國家都與我國的人力資本,原材料成本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這樣就造成了我國很多“被冤枉”的反傾銷案例。
(二)國際經濟低迷致使貿易保護主義升溫
由于國際經濟的低迷,歐盟市場近幾年的增長乏力,歐盟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開始升溫,為了保護本國的產業頻繁增加使用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保護措施。而我國又是歐盟的主要貿易伙伴,每年對歐盟市場的貿易出口額持續增加,讓歐盟國家對我國產品已經產生了強烈的緊迫感。因此,很容易在眾多出口至歐盟的中國產品中提起反傾銷反補貼的調查。
(三)出口企業缺乏管理,遭到反傾銷不積極應訴
目前,我國也有很多企業完全依靠低價搶占歐盟市場,使我國對歐出口產品成為“價廉質劣”的代名詞。而且在歐盟對我國企業提起反傾銷調查后,很多企業不愿意積極應訴。大部分企業都認為即使應訴也不會打贏官司,要不就是認為打贏官司也需要付出巨大的金錢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因此,很多企業認為遭到歐盟市場的拒絕,還可以轉向其他市場,認為這樣更加省事。但是,企業們并沒有發現,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強,現在貿易摩擦的示范效應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歐盟的大門對我們的出口產品關閉了,很多國家也會相繼增加對我們這些產品的貿易摩擦。這樣下去,我們的這種產品或者類似產品就連國門都走不出去了,對我們的出口產品是會帶來極大不利影響的。
三、歐盟對華反傾銷的應對策略
(一)規范出口競爭秩序,避免國內競相壓價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企業應該加強產品的質量。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不能單純靠壓低價格來搶占市場。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并且符合國際標準的財會制度,公平合理的參與市場競爭。出口企業要規范自身行為,加強自律,合理控制出口產品的價格,避免企業之間互相壓價搶占市場。
(二)熟悉歐盟的傾銷法,積極應訴
企業被提起反傾銷調查時應積極應訴,并且認真研究歐盟的反傾銷法規,積極配合歐盟相關部門的調查取證。同時,企業應該積極的培養熟悉反傾銷反補貼法律法規的專門人才,充分吸取我國企業介應訴方面的經驗及教訓,積極應訴,據理抗辯,減少歐盟的反傾銷。
(三)政府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盡快擺脫“非市場經濟地位”
政府應當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盡快擺脫“非市場經濟地位”,盡快更早的爭取到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通過政府的努力,使中國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獲得歐盟的認同。當反傾銷發生時,用我國的真實情況和我國企業的具體情況來判定正常價格,從而避免我國在反傾銷調查中被不公平對待的情況。
參考文獻:
[1]吳靜斐,宋媛.歐盟對華產品頻頻反傾銷調查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業,2013(7).
[2]燕春蓉.歐盟對我國運用合規性貿易壁壘的產品分布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13(1).
作者簡介:楊義東(1980-),男,云南大學滇池學院,碩士,講師,主要從事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