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青松


[摘要]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是提高建筑工程穩定性和安全性的有效措施,進而在施工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主要對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流程進行了分析,探尋提高施工質量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建筑工程;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占據著重要地位,對于建筑工程的質量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有效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從整體上提高建筑的施工質量。
1.工程案例
某大廈工程位于城市繁華地段,在建筑工程中筏板基礎的厚度為1400mm,混凝土采用C40鋼筋混凝土。在本次建筑施工過程中,采用大體積混凝土來組織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應按照具體的標準,避免出現混凝土裂縫,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
2.閥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分析
2.1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施工機械及材料準備。在施工過程中主要用到的機械設備有振搗棒、地泵等,施工單位應在充分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條件的基礎上,確定設備的規格和數量。在施工開始之前,機械設備應提前進入施工現場,由專業人員對機械設備的性能進行檢測,確保其性能可以滿足建筑施工的要求,對于存在問題或者性能較差的設備應該及時進行更換,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機械故障,影響建筑工程的施工進度;對施工材料的準備,應加強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從源頭上減少建筑施工的安全隱患。必須選擇正規的生產廠家采購水泥,檢查水泥的出廠合格證以及復試報告等相關證書,確保水泥的質量和性能滿足施工要求;對于碎石骨料的選擇,一般情況下選用的連續級配碎石粒徑為5mm-25mm,其中的針狀顆粒含量控制在10%以內;最后還需要做好原材料的存放作業,設置相應的防水排水措施,防止材料出現受潮現象,影響建筑施工質量。
(2)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在施工開始之前,施工單位應組織專業的技術人員充分了解建筑工程設計的強度要求以及各項原材料的性能,在具體標準的指導下設計混凝土的配合比,并通過試驗檢測的方式確定配合比是否能夠滿足施工要求,提高配合比的科學性,保證混凝土拌合的質量,拌合過程中也需對混合料的配合比進行抽樣檢測。
2.2筏板內部模板支設
在筏板內部主要支設的模板有集水坑、降水井等模板來提高筏板的穩定性能,根據不同模板的支撐要求來對模板進行安裝。例如在安裝降水井模板的過程中,該模板是從底部貫穿至頂部,其高度相對較大,為了避免后期混凝土澆筑時出現模板上浮,導致混凝土底部泄漏的情況,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對降水井模板進行加固。另外,必須保證模板的垂直度,其誤差應該小于5mm,在所有模板安裝完成之后,還需對模板安裝的穩定性和支撐能力進行檢驗,確保模板安裝的質量。
2.3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
(1)表層清理。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之前,應先將工作面的碎石、雜物等清理干凈,用清水對表層進行沖洗,在保證表層含水量達到施工標準的同時,不能出現積水現象,待工作面表層的各項參數達到施工標準之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作業。
(2)混凝土澆筑。一般采用斜面分層澆筑的方法來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它能夠更好的滿足泵送的需求,防止混凝土輸送管頻繁出現拆除和沖洗的現象,有效提高了混凝土澆筑的施工效率。與平面澆筑相比,斜面分層澆筑的方法每次澆筑的混凝土量較小,大幅提高了混凝土澆筑質量。其中斜面分層澆筑的順序如圖1所示。
另外還需要進行震動搗實作業,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因此,在每條泵送管上都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配備相應數量的振搗棒,以混凝土泵送時形成的坡度為依據,每層前后配備兩個振搗棒,第一個振搗棒應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的地點,對上部混凝土進行振動搗實,第二個振搗棒布置在坡腳處,對混凝土進行全面振搗。振搗棒應跟隨混凝土推進的速度而不斷前移,其移動間距保持在400mm-500mm左右,振搗棒的深度應進入下一層混凝土5mm-10mm,保證混凝土振搗的質量。振搗作業應由專人負責,防止出現漏振、過振的現象,待混凝土表面無明顯沉降且泛出灰漿之后方可停止振搗。隨后對振搗的密實度進行檢測,若搗實程度不能達到相關標準,則應繼續進行搗實,直至混凝土搗實的密實度達到要求。另外,在混凝土澆筑完成直至凝結的過程中,在表面有一定的水分析出,形成泌水現象,增大了混凝土表層的含水量,出現浮漿現象,這就會導致混凝土表層強度低于內部強度,影響混凝土的穩定性能。因此,在混凝土澆筑時,必須將表層多余的水分和浮漿清除,防止在混凝土固結時出現裂縫,提高混凝土的穩定性。
2.4混凝土的養護
在大體積混凝土養護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內外溫度差,避免由于溫差過大導致裂縫的出現,一般情況下,內外部的溫度差應保持在25℃左右。由專人定期對混凝土進行灑水養護,保證混泥土表面的濕潤,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現干縮裂縫,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強度。在混凝土養護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盡量減少后期出現的混凝土裂縫。
3.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3.1加強施工質量驗收工作
在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應按照相關標準對施工質量進行驗收,混凝土表面應保證平整堅實,不能出現露筋或坑洼不平等問題。若檢驗質量不能達到標準,則應及時上報相關部門,組織施工人員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做好施工質量的控制作業,從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檢測標準如表1所示。
3.2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控制措施
在澆筑作業開始之前,施工人員應掌握相關要求和技術標準,規范施工操作行為,提高混凝土澆筑的質量。同時對混凝土的泵送設備進行試運轉,保證其運轉正常之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在澆筑過程中應保證每層澆筑的厚度符合施工方案設計要求,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偏差應控制在5mm左右。在混凝土泵送時禁止加水,影響其性能和坍落度,由專門人員采用混凝土坍落度檢測儀對坍落度進行定時抽查,確保坍落度符合相關施工標準。
3.3注重混凝土的測溫工作
在施工過程中還應該重視混凝土的測溫工作,尤其是在養護階段,對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升溫以及降溫速度等相關參數進行測量,通過對各項溫度的測量,及時準確掌握混凝土溫度的變化,并以溫度變化為依據來合理調整養護中溫度、濕度的數值,避免在后期混凝土出現裂縫。在進行測溫作業時,一般選取直觀、靈敏的電子測溫儀,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合理布置測溫點,保證測量的溫度能夠反應混凝土的真實情況。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建筑單位應該重視測溫作業,提高混凝土澆筑的質量。
3.4建立質量保證體系
建筑施工單位應建立相應質量保證體系,加強質量控制措施。首先是加強施工人員的培訓,使施工人員詳細掌握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相關標準,規范施工操作行為,嚴格按照設計方案的要求進行施工作業;其次是定期組織技術人員對施工質量進行檢測,一旦發現質量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修復,減少建筑工程的安全隱患,也能夠有效保證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
4.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的研究,探尋了加強施工質量控制的有效措施。筏板基礎屬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能夠有效改善高層建筑沉降不均勻的情況,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在施工的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