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摘 要 體育教學對于提高青少年體質,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學從基礎教育階段一直延伸到大學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和任務,在具有各自階段性的同時,應該又具有整體的連續性,即上一個階段是為下一個階段作準備,下一個階段是在上個階段基礎上的發展。但是當前各階段的體育教學存在條塊分割的現狀,沒有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本文在對當前我國大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和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構建當中小學相關銜接的體育課程體系的建議,為構建科學的學校體育教學體系提供借鑒。
關鍵詞 大中小學 相互銜接 體育課程體系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對增強民族體質和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個民族的素質,主要包括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品德素質。民族體質的強弱,關系到國力強弱和民族興衰。學生時期是長身體的時期,特別是中小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人的生長發育水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體育鍛煉是影響人體生長發育最積極的因素。在學生時期,加強體育鍛煉,能促進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全面發展身體,增強體質,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通過世代的積累,逐步提高民族的體質水平,經常實力,關系到國家的聲譽。由于各個運動項目的運動員必須經過多年的系統訓練和競賽,才能達到較高水平,因此,各國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小學生身上。實踐證明,在學校體育實踐中,發現體育人才,進行多年的系統訓練,打好基礎,就能為國家培養和輸送優秀運動員的后備力量。兒童、青少年是各國人口構成的重要部分。因此,學校體育的發展水平,也成為大眾體育普及水平的重要標志。同時,學生在學校體育教育中所養成的體育觀念、能力和習慣,將有助于他們在踏入社會后,成為大眾體育的生力軍,從而極大地推動大眾體育的發展。
調查統計顯示,當前我國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已經連續15 年下降,這無疑給我們的體育教育教學敲響了警鐘,其中大中小學之間體育教學相脫節,是造成這一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學、中學、大學體育教學之間銜接的好,學生則能夠在這十幾年的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真正受益,如果銜接的不好則勢必影響到學校體育教學的正常開展,進而影響我國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的整體提升。
1當前大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1)大中小學各階段體育課程目標上缺乏通盤的一致性考慮,在課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上關聯度不高,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同時,在學校體育教學實踐環節對體育育德強智等功能認識不足,關注不夠,挖掘不深,宣傳不到位。
(2)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客觀存在學校體育設施、師資能力和體育對促進人的終身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上的差異,一些學校由于場地和師資的限制,加上片面追求升學率,體育課未按照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要求開展,在開課數量和質量上大打折扣,沒有系統完成本在該階段應該完成的體育教學目標和任務,導致后續各個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學任務產生為前一個階段“還債式”或“補課式”的重復教學現象。此外,各地體育教學水平差異較大,學生自身參與體育活動能力參差不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下一階段的體育教學。
(3)體育教學師資及水平的不均衡性目前我國大學的體育師資較為充分,教師的學歷和整體水平較高,而高中、小學的體育師資同大學相比較就顯得明顯不足了,越往下,體育師資越顯不足,呈現出一個倒三角的形態,特別是小學,受過專業體育教學培訓的體育教師就更少了。二是地域和城鄉之間的差異。經濟發達、條件好的地區,體育師資較為充足,甚至過剩,而那些條件艱苦、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特別是農村和偏遠地區的中小學,體育師資明顯不足,許多學校甚至連一名專業的體育教師都沒有,這些學校的體育教師往往由其他任課教師兼任,這樣就很難保證完成國家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更別談什么教(4)各階段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忽視對學生體育基礎理論、體育文化、體質健康的教育和體育興趣引導,缺乏對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導致學生在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理論和方法、接受體育文化的熏陶、培養體育精神方面缺乏連續系統的教育。
2解決體育教學銜接的若干建議
2.1科學定位各階段的體育課程目標
各階段的體育教學應該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循序漸進,承上啟下,制定層次分明、遞進有序、銜接緊密的課程目標。
在幼兒教育階段,應該開展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以體育游戲為主要方式,讓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活動潛能,使之初步形成體育愛好,為進入小學階段接受體育打好基礎;小學教育階段的體育課程應該著重傳授體育基本知識,幫助學生養成鍛煉意識和健康生活的行為習慣,掌握必備的體質健康相關知識,培養體育運動興趣愛好,培養各種基本運動能力,促進身體素質發展;中學教育階段體育課程應該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體育運動需求,提高身體素質,樹立健康生活的理念,培養體育運動特長,幫助學生強身健體,磨練意志,增強抗挫折的能力,并具備一定的體育運動鑒賞能力;高等教育階段的體育課程要讓大多數學生接受更系統的體育教育,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理論和方法,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在此基礎上,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高水平體育人才。 (下轉第111頁)(上接第103頁)
2.2改進和完善體育課程內容
各階段的體育教學內容應該適當提高體育基礎理論、優秀傳統體育文化、體質健康教育的成份和在課時中所占的比例,加強教育宣傳,由淺入深、遞次推進,重點解決好學生對“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和“為誰鍛煉”、“為什么要鍛煉”的認知問題。在制定統一的體育教學指導綱要、編寫教師指導用書和教材、推薦教學方法、設置教學內容時,做到相互銜接。對各階段需要學習和訓練的體育運動項目的遴選應保持項目的連續性,但是在技能訓練的難易程度上應體現各學齡階段的差異性。同時要為各地各級各類學校傳承中華優秀體育文化,因地制宜開展地方特色體育項目教學探索,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留有適度的空間。
2.3加強體育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
教學最終要由教師來具體實施,體育課程教學的銜接也必須落實到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中。應該加大力度配齊體育師資,重視師范教育,加強具備音體美特長的全科教師的培養,加大對農村邊遠地區的支持力度。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有需要并有條件的學校聘用高水平運動員、民間項目傳承人等社會體育人士作為學校兼職體育教師。加強對學校體育教師的培訓,幫助他們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在職稱評審、績效考核、課時折算方面做到與其他文化科類教師的同等待遇,呵護他們應有的職業尊嚴,鼓勵他們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因地制宜,大膽探索,不斷創新。目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整體師資水平不高,人員編制不能滿足體育教學所需,特別是農村小學階段,非專業的體育教師兼職上體育課的較多,這樣的現實情況不可能一下子改變,但是,國家可以投入專項資金,對這些真正在一線從事體育教學的非專業體育教師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訓,逐步提高他們體育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茂利.大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問題與對策[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08):163-164.
[2] 王建.體育教學有效銜接補償機制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04):78-83.
[3] 王建.新課改后大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的現狀、制因及對策研究——基于安徽省大中小學實證研究[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