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瑩
摘 要 專利權不同于一般的物權,無法通過占有來表征其權利,因而存有一些缺陷和不足,無法完全與傳統民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相適應,需要從專利登記制度和專利審查制度兩方面加以完善。
關鍵詞 善意取得制度 專利登記制度 專利審查制度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上重要的物權制度,它保障了民事活動中交易第三人的安全,同樣由于市場發展的多樣化,專利權的轉讓和許可也越來越多,但民法中并沒有把知識產權作為善意取得的對象,因此能否在專利權中引入善意取得制度引起學界較大的爭議。
1善意取得制度概述
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人將動產或者不動產以合理的價格轉讓給善意第三人,并且己經依法進行公示,善意第三人通常可以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原權利人不得請求該善意第三人返還原物。《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因此,善意取得制度的適用包括處分人為無權處分、受讓人為善意、交易行為并支付對價、進行了公示、適用于動產或不動產這五個要件。
2對專利權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問題及完善
知識產權作為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利權也因而具有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論基礎和現實可能性,但是由于專利權具有無形性,它和傳統物權有著天然的分野,在適用善意取得制度時也必須考慮到專利權自身的屬性。同時,由于我國目前對專利權轉讓和許可的規定不一致,專利審查機制存在缺陷,在適用善意取得制度時存在現實性的問題,需要針對專利權的特點加以完善。
2.1專利權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存在的問題
(1)專利登記制度存在漏洞。正如前文所述我國對專利許可實行備案式登記,備案制度使得社會公眾并不知曉基于該專利權之上的發明創造的真正狀態,導致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權利沖突,這種根本的不確定性將使專利權在一定范圍內喪失權利的外觀,沒有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可能性。
(2)專利審查機制只是形式審查。從專利權的授權程序看,專利申請提交后,專利局的審查員在審查過程中并不會對請求書中填寫的申請人作資格審查,導致真正權利人對于無申請權人提交的專利申請往往不知情。但是,善意取得制度適用的前提是具備良好的權利外觀,這是以公示公信原則為前提的,專利局對權利人不做實質審查,往往缺乏一定的公信力。
2.2專利權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
(1)完善專利權登記制度。在民法上,合同登記主要審查合同當事人主體是否適格、是否具備法律規定的特殊條件、合同內容是否合法等。其具體目的在于保護交易安全以保護及當事各方利益,方便公眾查閱,減少權利沖突。此外,登記的合同還具有證據效力,權利登記目的在于使有效合同履行所產生的權利得喪、變更情況進行公示。而知識產權的天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決定了對其保護的條件是實行知識產權法定,知識產品的財產屬性需要法律賦予,所以其確權和變動同樣需要法定的、嚴格的登記程序。對于專利權來說,專利登記制度,尤其是專利許可的備案登記來說,我國相關法律對備案的法律效力沒有規定,專利許可合同備案與否并不影響合同效力,也不影響專利權的有效性和受到的保護。因此,專利權如果要完全適用善意取得制度,需要完善專利許可合同中的登記制度,即把登記作為專利許可合同權利變動公示的最佳選擇。
(2)健全專利審查機制。無權處分與善意受讓并存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公示應具有高度的公信力,但公示偶爾也會發生錯誤。這就需要保證專利局對專利申請人、專利權處分人進行一定的實質審查,即對他們進行資格審查,確保專利申請人、專利權處分人身份上的真實性,這是善意取得制度的公信力的要求,只有保持登記的高度一致性,適用善意取得制度才能充分保護真正權利人的利益,而不是濫用該制度,使真正權利人所享有的靜態物的所有權遭受無權處分人和受讓人交易活動的無端影響,這也違背善意取得制度適用的初衷,即維護動態的交易安全與靜態的物的所有權的平衡。同時,健全專利審查機制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提高專利審查人員的專業性,保護真正權利人的利益。在保證高度公示信賴基礎上,專利權登記出現瑕疵,為善意取得制度的適用提供了事實基礎。
3結語
專利權適用善意取得要件既要滿足傳統民法領域善意取得制度的一般性規則,又要符合知識產權的基本特征,唯有如此,專利權的善意取得制度才能保障權利人的合法利益,又能保障交易安全,維護社會公眾的利益。雖然目前沒有相關法律明文規定專利權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的規定,但是在逐漸頻繁的商事活動中,對知識產權的交易的客觀需求必然要對這一制度作出更為明確的規定。
參考文獻
[1] 邱永清.專利許可合同登記制度之型構——以登記功能為基點進行分析[J].法律適用,2007(9).
[2] 王凌紅.專利權善意取得之不可適用[J].法制與社會,2014(27).
[3] 董美根.我國專利許可合同登記必要性研究[J].電子知識產權,2012(2).
[4] 王國柱.知識產權善意取得的合理性分析—兼論知識產權制度和物權制度的兼容性[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與社會科學版),2012(4).
[5] 董爍.淺析善意取得制定在知識產權領域的適用性[J].才智,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