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軍
摘 要 隨著我國城市高層建筑業的迅速發展,高層建筑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施工技術乃至工程管理的要求都比較高。本文在分析高層建筑施工特點的基礎上,探析了幾種常見的施工技術要點,僅供參考。
關鍵詞 高層施工 建筑特點 技術要點 裂縫控制
中圖分類號:TU974 文獻標識碼:A
1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特點
1.1高空作業多
主要是由高層建筑本身的特點決定的。由于高層建筑樓高層多,從而使得垂直運輸工作量相對較大。高空作業需要處理大量的建筑材料、機具設備以及人員運輸等工作,施工過程中應注意該環節的安全問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1.2工程量大
由于高層建筑的工程總量較大,分項工程項目較多,從而形成了多單位、多工種共同作業的局面,尤其是一些較為復雜且大型的高層建筑 ,總承包與分包涉及多個單位和部門,彼此之間的協作關系十分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組織計劃以及協調管理等方面的難度,應在施工過程中強化集中管理。
1.3基礎埋深度較深
由于高層建筑本身體量較大、高度較高,故此其整體穩定性至關重要。為有效地確保高層建筑穩定性能夠符合規范標準要求,地基基礎的埋深度應不小于建筑實際高度的1/12,若采用的是樁基礎結構,除應不小于建筑高度的1/15外,還應有至少一層的地下室結構。
1.4施工周期長
據不完全統計,普通的高層建筑施工周期大約需要2年左右的時間方可完成。而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主體結構及裝飾的施工周期是最長的,務必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措施來縮短施工周期。
1.6施工要求相對較高
在大部分的高層建筑施工中, 主要結構材料采用的基本都是現澆鋼筋混凝土,這就需要對鋼筋連接、模板加工、結構安全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等施工技術進行重點研究。同時,建筑消防、裝飾、防水等要求也相對較高,這些都對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層建筑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2.1深基礎施工技術
我國地區遼闊,地質差異很大,高層建筑的基礎更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種途徑。如果地基土質較復雜,持力層較深,而地下室埋置深度并不大。則采用樁基礎是必要的。從我國少鋼的國情出發,不宜采用鋼樁,宜側重發展現澆和預制的鋼筋混凝土樁。預制樁已有較長的發展歷史,質量較有保證,鑒別承載力方法明確,近年使用的預應力空心管樁有較大的承載力,預制樁對高地下水位地區更為適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灌注樁近年有了較大的發展,機械鉆孔已經發展到直經1m左右,且人工挖孔直經大,荷載大,但應十分重視安全施工。現澆鋼筋混凝土灌注樁樁適應性強,噪聲小、造價低,可以作為發展重點,并努力實現機械化。當基礎埋置特別深時,在施工技術上困難大,并且不易保證施工的安全,宜采用沉井或沉箱法施工。
2.2預制模板技術
施工工期是關系建筑施工成效好壞的關鍵環節。對高層建筑施工而言,同樣也是如此。鑒于結構施工重復性高的特點以及豎向結構施工的優點,我們采用滑模法與爬模法來有效控制施工工期,并提高主體結構的整體性能。滑模法與爬模法是實踐中非常有效的施工方法,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施工的實效性。兩者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這種相似性主要體現在: 首先,它們的結構整體性好,機械化程度高; 其次,它們對組織管理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在結構物立面造型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最后,它們對施工工期與施工成本的控制都有著極為迫切的需求。在施工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預制模板技術,將滑模法與爬模法付諸實踐,以實現縮短施工工期與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2.3泵送混凝土技術
泵送混凝土技術是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混凝土不僅數量大而且強度高,對混凝土的配比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據調查研究發現,目前國內的施工方大多采用摻粉煤灰與化學外加劑的雙摻技術,以滿足泵送混凝土技術的需求。在這項技術的作用下,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這有效地提高了高層建筑的施工效率。
2.4鋼結構施工技術
在高層建筑施工中,鋼結構施工技術應用較為廣泛,這得益于鋼結構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與工業化強度高的特性。高層建筑鋼結構包括諸多施工類型,如高層重型鋼結構、大跨度空間鋼結構、鋼和混凝土組合結構等等。鋼是一種熱傳遞非常強的金屬材料,因此高層建筑鋼結構也具有十分突出的熱傳導性。當經歷火災時,這種結構特點會給整個高層建筑帶來毀滅性的破壞。由此可見,在應用鋼結構施工技術時,我們必須加強對防火設施的設計與施工。除此之外,鋼結構施工要依賴于大型塔吊,在某種意義上,塔吊起重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鋼結構安裝效率的高低。因此,鋼結構的吊裝、測控與焊接技術都是鋼結構施工技術中的重要內容。
2.5高層建筑裂縫控制技術
施工措施方面:(1)“放” 的措施:設置永久性伸縮縫;外墻面適當位置留分隔縫等。(2)“抗” 的措施:避免結構斷面突變帶來的應力集中,重視對構造鋼筋的配置;對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等輕質墻體,增設間距不大于3 m的構造柱,每層墻高的中部增設厚度120mm與墻等寬的混凝土腰梁;砌體無約束端增設構造柱;預留的門窗洞口采用鋼筋混凝土框加強;兩種不同基體交接處,用鋼絲網(每邊搭接不小于150mm)進行處理;特別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溫層與隔氣層的合理設置等。(3)“放”、“抗”相結合的措施:合理設置后澆帶,采取相應補償收縮混凝土技術,混凝土中多摻纖維素類,加強新澆混凝土的早期養護措施,從而有效預控混凝土裂縫。
3結語
隨著我國城鎮高層建筑業的迅速發展,當前加強高層建筑施工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我們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將施工實踐與施工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提升我國高層建筑施工的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 趙逍.高層建筑施工技術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0).
[2] 陳和平.談高層建筑施工技術[J].科技創新導報,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