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斯衛 本報記者 趙覺珵
盡管主要消費數據不理想,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4日仍然“按時”宣布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從0.75%至1%調升到1%至1.25%,這是美聯儲今年內的第二次加息。另外美聯儲還公布了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劃,美國財經網站CNBC15日稱,市場對美聯儲的動作存在質疑。專家表示,美聯儲的一系列動作,對中國影響十分有限。
耶倫“鷹”姿颯爽
美國“納斯達克”網站稱,美聯儲宣布加息后,金融股應聲上漲,美元跳水后收復失地。雖然加息本在意料之中,但面對疲軟的通脹數據,有分析認為美聯儲的加息也許會被擱置。西太平洋銀行高級匯市策略師弗拉努洛維奇稱,美聯儲傳遞的信息是,他們并未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零售銷售數據做出過激的反應。這基本相當于暗示,美聯儲將全速前進,預計今年將再加息一次,“這是偏鷹派的預期”。
路透社稱,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及其他官員重申,“持續的經濟強勁程度將支持聯邦基金利率逐漸上調,以維持健康的勞動力市場,并使通脹在我們的長期目標2%左右企穩”。
CNBC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美聯儲認為美國的消費和商業支出都在增長,“美聯儲與市場之間對經濟發展的觀察是否有差異”。
美國5月CPI意外下降0.1%,零售銷售下降0.3%,創16個月來最大降幅,表明美國國內需求疲軟可能制約美聯儲今年繼續加息的能力。英國《金融時報》稱,耶倫堅稱,這些數據在很大程度上受手機服務和處方藥等價格類別一次性下調所推動。
貨幣收緊,未形成全球氣候
“按時”加息已經引起市場的分歧,路透社稱,由于一連串通脹數據表現疲弱,使得美聯儲收緊政策的步伐面臨推遲的風險,因此縮減資產負債表多少令人感到意外。該計劃將主要通過停止將規模越來越大的到期證券回籠資金再投資來實現,但美聯儲沒有具體表明整體縮表的規模。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聯儲縮表“縮”的是4.5萬億美元的美元債券。首先,縮表并非一次性的,而是漸進的。其次,4.5萬億看起來數額很大,但它是在引導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正常化。此前美國的貨幣政策是不正常的,“零利率”對于宏觀經濟而言是非常規且違背市場原則。如今貨幣政策正常化是一件好事,市場不應該恐慌。“這說明市場的專業性和對美元的個性認識不足。”
“各國貨幣政策正在掉頭,尤其是發達國家,但這還沒有形成氣候。”譚雅玲認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試圖在引導全球貨幣政策收緊,但全球的經濟狀況與美國不同,因此各國還是會根據自己的經濟基本面決定貨幣政策。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聯儲縮表對其他國家的帶動作用有限”,如果有國家考慮縮表,還是要“掂掂自己的分量”,歐洲等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狀況還不足以支撐縮表。
“身體好的能挺住”
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之后,英格蘭銀行宣布維持利率不變。而香港金管局15日提高了基準利率25個基點至1.50%,這是香港今年第二次跟隨美聯儲加息。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15日表示,由于美聯儲加息,預計港元資金外流將持續。中國人民銀行15日宣布,維持公開市場利率不變,向公開市場逆回購,凈投放900億元,并上調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87點,報6.7852,為去年11月以來的新高。
白明認為,逆回購主要和是否有回購到期對沖有關,并不一定代表我們在“放水”,近日央行都在進行回購和逆回購,美聯儲縮表會增加美元資產的吸引,但其初始上限100億元的縮表規模不大,屬于緩慢縮表,這一舉動和美聯儲加息一樣對中國經濟影響不會太大。“就像生病,身體好的能挺住,身體差的就不行了。”
白明認為,對中國而言,與去年年底美聯儲加息不同,當時人民幣匯率和外儲都有一定壓力,而現在這種壓力輕多了,外儲已經連續4個月回升,匯率也在回穩。“美聯儲加息的影響雖然越來越小,但依然會有,具體影響如何還要看各國自身的抗壓能力。”
譚雅玲認為,美聯儲加息導致美元上漲是不符合邏輯的。目前美元指數還在97附近,說明市場希望美元匯率下行。因為美元貶值對消化資產泡沫與調整經濟結構是有利的,也對美國的全球化競爭力有利。▲
環球時報201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