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Violino

編譯 Charles
IT供應商這一行總是處于不斷變化中,合并、收購、新技術開發和云計算的發展對一些公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些公司是尋求增強其技術基礎設施的企業最具戰略意義的合作伙伴。
在過去一年里,讓我們看一下一些主要的技術合并和收購活動:微軟收購了領英、Oracle收購了NetSuite、Broadcom收購了Brocade、惠普收購了Nimble Storage,以及戴爾收購了EMC。
這些交易可能會打破某些IT部門的權力平衡,也有可能加強一些市場領導者的地位。我們與行業分析師進行了討論,確定哪些公司是各行業領域的領導者,哪些是很有前途的挑戰者。
網絡設備
國際數據公司(IDC)網絡基礎設施副總裁Rohit Mehra說,由于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網絡基礎設施市場正在經歷重大的、幾乎是顛覆性的演進。
Mehra說:“這發生在多個領域,原因在于一些主要的市場發展趨勢,例如移動和云,以及最近越來越多的物聯網特定應用。”
Forrester Research的基礎設施和網絡首席分析師Andre Kindness補充說,市場“正處于自IP成為主要網絡傳輸協議之后最大的變革之中。雖然網絡公司興衰交替,但傳統的網絡市場在過去15年里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Kindness說,許多供應商已經開始意識到,為一般市場開發網絡設備是死胡同一條。他說:“校園、一般分支機構以及數據中心網絡沒有太多的增長。真正的增長來自于把工廠、汽車、飛機、石油平臺、醫院里的設備連接在一起。通用網絡交換機和AP [接入點]不是為這些環境而開發的,滿足不了特殊需求。”
Mehra說,當前市場出現的變化包括軟件和相關的“即服務”消費模式的明顯改變,所有細分市場大范圍向網絡虛擬化轉變,以及努力提高應用和基礎設施的安全性。
Mehra說,在這種環境中,思科是現在的老大,其企業技術涉足多個細分市場。他說:“思科不斷地完善和細致的調整其全線產品,以確保能夠滿足所服務的細分市場的需求,包括企業園區和數據中心,以及服務提供商。”
Mehra說:“網絡領域的其他主要廠商,包括惠普/Aruba和Brocade/Ruckus,都有自己的系列產品和市場優勢,今后幾年將挑戰思科的領導地位。”
Mehra說,小企業和初創公司也將發揮自己的重要作用。這包括有線/無線設備市場領域的Aerohive、Fortinet、Extreme和華為;以及SD-WAN新興領域的Viptella、VeloCloud、CloudGenix、Versa和Cybera。
Kindness說,其他創新的網絡供應商包括Accelerated Concepts、Arista Networks和LiLee Systems。
企業將看到明年的變化會更大。Mehra說:“從2017年的展望來看,這似乎又是一個有重大M&A(合并和收購)活動的一年。”
端點和網絡安全
信息安全一直是技術和業務高管關心的一個關鍵問題。經常出現在新聞中的沸沸揚揚的數據泄露事件,越來越狡猾的攻擊者,以及與“數字經濟”相關的風險等,這些都促使人們提高了安全意識。
451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師Eric Hanselman說:“信息安全領域在攻擊和防御方面面臨重大挑戰,2017年將是意義重大的一年。企業不能只是簡單地打擊惡意軟件,必須迅速改變它們的策略。威脅變化的速度太快了,等反應過來再進行處理已經晚了。”
工作場所的移動設備越來越多,因此,保護客戶端設備等端點的產品變得特別重要。
IDC研究經理以及數據和物聯網安全實踐團隊負責人Robert Westervelt說,賽門鐵克、McAfee(英特爾)和趨勢科技公司是這一領域的市場領導者。
Westervelt說:“這些供應商的全球市場占有率最高。他們的市場總份額占據了85億美元市場的53%。這并不意味著他們能成為‘最好的供應商,而只是說明它們是擁有最廣泛的客戶群和強大的品牌認知度的供應商。”
Westervelt說,這三家供應商已向其端點安全產品添加了組件,以應對高級威脅檢測、應急響應和修復問題。
他們正受到Cylance、Crowdstrike、Carbon Black和SentinelOne等公司的挑戰。Westervelt說:“我們跟蹤這四家新興供應商,發現它們的產品正在被采用,在某些情況下取代了已有的安全供應商。”
Westervelt說,賽門鐵克和McAfee對這些要顛覆市場的公司做出了回應,在他們現有的客戶群中取得了成功。他說,盡管對這個非常復雜的市場造成了沖擊,但這兩家公司以及趨勢科技公司仍然能夠很好的保持強大的客戶群。
Ovum的高級分析師Rik Taylor說,對于網絡安全,思科在企業交換和路由領域擁有絕對的市場影響力,當公司為網絡選擇防火墻和其他安全設備時,思科總是會被選中。
Taylor說,在下一代防火墻中,Palo Alto Networks比所有其他公司更受關注,而Check Point仍然是值得注意的選擇。
Hanselman說,在安全市場上要注意的其他供應商包括Tanium、Tenable Network Security、Rapid7和Accelerite。
云服務
很多企業創建了由公有云、私有云和內部部署數據中心組成的混合IT環境,云服務變得越來越流行。但隨著市場的成熟,這并不意味著選擇服務會更容易。
451 Research的研究主管Donnie Berkholz說:“云提供商已經開發出了越來越復雜和越來越全面的服務。無服務器計算或者功能即服務產品的發展只是加強了這種趨勢。”
Forrester首席分析師Dave Bartoletti說,10多年前開創了這一領域之后,亞馬遜網絡服務(AWS)目前是公有云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Bartoletti說:“AWS擁有最全面的基礎設施和平臺服務,產品在全球分布最廣,還有規模最大的合作伙伴輔助支持系統,但仍然開拓創新,每年都會發布數百種新服務和更新服務。”
Berkholz說,“亞馬遜的Lambda無服務器計算使應用程序開發人員進一步增強了功能抽象,超越了傳統的云實例模型。無服務器應用程序開發有很大的創新轉型潛力。它要求開發模型有根本性的改變,使用Lambda平臺,但這擋不住那些想要利用該平臺高速開發優勢的人。”
Bartoletti說,微軟Azure是AWS最強的挑戰者,它宣稱其產品遍布全球,特別針對開發人員提供一系列服務。
IBM和谷歌名列全球四大公共IaaS供應商。Bartoletti說:“谷歌擅長開源開發和數據庫服務、容器平臺和機器學習服務,而IBM則提供面向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基礎設施和開發平臺,旨在幫助大公司讓更傳統的應用適應現代的需要。”
他說,Oracle和Centurylink也是全球公共IaaS提供商,他們正在加大投資力度,挑戰四大供應商。
提供私有云軟件的公司包括IT行業中的一些大腕:惠普、VMware、戴爾、Oracle、IBM、微軟、思科、NetApp和Red Hat。
數據中心轉型
與網絡設備一樣,數據中心技術市場正在經歷轉型。
Forrester的分析師Sophia Vargas說:“過去的戰略供應商正在消失。惠普、思科、戴爾和IBM仍然主宰著硬件市場,但企業越來越多地采用云技術開發全新的應用程序,逐漸不再依賴于這些傳統的供應商。現在的焦點轉向解決混合運營難題,找到能夠幫助企業管理這種新復雜性的工具和供應商。”
Vargas說,數據中心現代化領域可以包括來自各種供應商的公有云服務、私有云軟件,以及用于開發和自動化、應用發布自動化、工作負載自動化、混合云管理和編排等的工具。
Vargas說,老的硬件供應商也通過收購和投資提高了在這些領域中的能力。
451 Research的聯合創始人兼研究副總裁John Abbot說,數據中心技術更大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多地采用超融合系統。
Abbot說:“雖然許多應用程序都可以選擇它,但企業仍然需要去適應怎樣使用它們以及在哪里使用它們。除了Nutanix的IPO和惠普收購Simplicity,明年還會有一些重要的并購活動。”
除了Abbott所說的超融合革命的典型惠普/Simplivity和Nutanix之外,市場上還有Maxta和Springpath等公司。
無線設備
Hanselman說,雖然人們對5G移動的未來非常激動,但Wi-Fi可用性越來越好,寬帶也更加普及,這可能會削弱5G的應用。
Hanselman說,新的移動技術承諾高吞吐量和低延遲,但是網絡運營商要有相當大的收益才能收回為進入全球市場而投入的大量資金。作為物聯網通信的媒介,已經廣受關注。
Hanselman說:“主要的通信技術在物聯網領域展開了競爭,Wi-Fi和5G也將爭奪這里的應用。”
Hanselman說,愛立信與思科合作,在經歷了艱難的一年后,在這一領域給自己創造了機會。他說:“融合Wi-Fi和5G接入技術非常有潛力。難點在于怎樣充分發揮出這些技術的優勢。”
還有華為,Hanselman稱其為敏捷的大集成商,已經成為全球接入市場的重要角色。Hanselman說:“它在內部開發了無線技術,有潛力開發出為企業和網絡運營商提供連續服務的產品。”
Hanselman說,諾基亞公司去年收購了阿爾卡特朗訊,現在擁有一系列技術,和網絡運營商一樣,同樣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他說:“它現在有包括基礎設施和接入功能的組合產品,如果能夠把它們整合在一起,形成閉環,那會做的很棒。”
IDC全球移動和物聯網(IoT)網絡基礎設施研究實踐的研究經理Sathya Atreyam補充說,隨著LTE部署數量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增加,無線基礎設施供應商越來越多地在其當前客戶群中實現新的參與模式。
Atreyam說,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的合并意味著又出現了一家大公司。他說:“現在我們有愛立信、華為、諾基亞、中興和三星,他們是移動/無線網絡設備市場的主要競爭者。無線基礎設施供應商的成功在于他們的產品同時涵蓋了無線接入網和移動分組核心網。
Atreyam說,隨著5G相關研發和相關試驗的開始,有許多創業公司帶來了更新的無線接入方法,成為5G的關鍵組成部分。
5G無線領域的小公司包括Cohere Technologies、CBNL、Artemis Networks、Federated Wireless、Xcell Air和Interdigital。
Atreyam說:“有些公司通過利用多接入邊緣計算和基于云的服務交付機制的力量,試圖顛覆典型移動互聯網體系結構,不要小看他們。”
Bob Violino是《計算機世界》的特約撰稿人,在紐約工作。
原文網址:
http://www.networkworld.com/article/3180697/network-management/ultimate-guide-to-strategic-tech-partne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