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
鏈接:七篇詩文,寫盡詩仙李白一生
◎葫蘆

申管晏之談,
謀帝王之術,
奮其智能,愿為輔弼,
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李白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展露出他的才華。涉獵百家,少年大才,自然不甘寂寞。俗話說的好“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李白也不例外。他學了這么多東西,為的就是有一天可以實現他的報國之志。他希望自己像管子、晏子一樣,輔佐帝王,使天下大定,四海清明。
我本不棄世,
世人自棄我。
一乘無倪舟,
八極縱遠舵。
——《送蔡山人》
李白的報國之志并不能實現,因為他是黑戶。李白的祖上被流放到西域碎葉城,直到李白他父親這一代,才悄悄把家遷回大唐四川。李白長大之后,才知道自己因為沒有戶籍而不能參加科考,也就是說,他的報國之路斷了。所以才會憤怒地說,我沒有拋棄這個世界,是這個世界拋棄了我。真想乘船遠遁,一走了之。
玉不自言如桃李,
魚目笑之卞和恥。
楚國青蠅何太多,
連城白璧遭讒毀。
——《鞠歌行》
李白不能通過科舉考試來入仕。只能通過“干謁”,也就是通過拜訪那些大人物,希望他們可以賞識自己,然后舉薦自己為官。但是李白的求官之路著實艱辛。李白心高氣傲,不假辭色,在遭到輕視之后,李白憤怒地寫下這首詩,以發泄心中的不滿。楚國的蒼蠅太多了,像和氏璧這樣的美玉也會被奚落。
西施宜笑復宜顰,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
——《玉壺吟》
在經歷了長期的干謁之后,李白終于被皇帝賞識,入翰林院,成了文學侍臣。經歷了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御手調羹的榮耀之后,李白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終于在天寶三年被賜金放還。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游天姥吟留別》
離開長安之后,李白寄情山水,了卻凡塵,求仙問道,開始去追尋天地間那個真正的自我。也許他本可以成為一個像陶淵明那樣的隱士,但是,命運卻又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把他的人生變成了悲劇。
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
——《扶風豪士歌》
安史之亂爆發了,血流成河,白骨如山。他再次關心起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他無法獨善其身,想要出仕救國。可惜不小心被卷入皇室之爭,流放夜郎。雖然遇到恩赦,免于流放之苦,但是此生的報國之志已然無望。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左袂。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臨路歌》
李白已經走到了盡頭,他過去常常用大鵬來自比,希望自己可以“大鵬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但是這只大鵬終究是失敗了,他“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并沒有完成。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留下了這首絕筆詩。
大鵬奮飛啊振過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濟。所余之風啊可以激勵萬世,東游扶桑啊掛住了我的左袖。后人得此消息而相傳,仲尼已亡,還有誰能為我之死傷心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