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軍
“六步工作法” 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文/朱軍
德陽中江縣白梨村村民呂長貴年過六旬,但在近期村里開展的低保評議中,他第一個退出。“現在我把自家的兩畝地流轉給了村里的蔬菜專業合作社,自己又到合作社打工,能夠自食其力,就不再拿低保了。”呂長貴說。村民主動退保,白梨村支部書記呂長喜將其歸功為“新村規民約實施后,人心好了”。
近年來,中江縣大力開展“強化領導監督、廣泛宣傳動員、精心組織起草、反復征求意見、依法表決備案、認真組織實施”的“六步工作法”制定村規民約,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截至目前,全縣837個村(社區)全部重新制定實施村規民約,增強了村規民約的認同度。
村規該咋寫?杜絕口號化,只寫村民關心的事。
2013年5月,中江縣規范推廣村規民約工作啟動,作為試點鎮,東北鎮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規范村規民約工作指導小組率先成立。
讓人想不到的是,起草工作剛啟動,在征求群眾意見時就“卡了殼”。
“喊幾句口號,就可以把人思想變好?韭菜就能賣出好價錢?”在東北鎮資杰村第一次召開的村規民約意見征求會上,村民吳詳會公開質疑,“我們只講實際的,搞些空名堂,耽擱時間”。
同樣的質疑在白梨村也存在。“10年前白梨村就有村規”,呂長喜回憶說,那時的村規都是縣上統一制作好的,宣傳板往村口一插,時間長了沒人注意,村民說“有也等于沒有”。
“村規民約要通熟易懂、簡單管用,說村民關心的事、具體的事。”中江縣縣委書記周新說。
吳詳會是當地的韭菜種植戶。韭菜種植不只是一項技術活,對勞動力的需求也大,吳詳會一直想動員村民成立合作社互幫互助。
“會后,我們專門找到他,并告知準備把‘加強農業技術致富經驗交流、互幫互助’寫入村規,吳詳會當即表示支持,還一口氣提了很多建議。”資杰村村支書陳孝紅說。
經過前期“艱苦的宣傳過程”,越來越多的村組在后期村規民約起草中“找到了感覺”。 2013年8月,白梨村將收集到的百余條意見整理成該村村規民約初稿;同年9月,村民代表根據初稿討論意見形成第二稿,并在第二稿基礎上再次征求群眾意見,確定第三稿。
“第三稿還不是最終定稿。”呂長喜介紹,根據縣上規定,村上還要將第三稿報給東北鎮司法所,由東北鎮司法所逐條審核,刪去與國家法律相抵觸的條款。
2013年以來,通過起草、討論、表決,中江縣837個村、社區全部通過了貼近本土、各具特色的村規民約,有的側重征地拆遷,有的側重產業結構調整,還有的側重殯葬改革。

富興鎮富強村開會審議村規民約,村民舉手表決通過

東北鎮魁山村民討論修改村規民約
違反村規該咋辦?獎勵先進、懲罰落后,嚴重的廣播批評。
“村規民約討論修改的過程,既是村民對村規接受的過程,也是自己受教育的過程。”東北鎮黨委書記陳杰說,哪個村討論得熱烈,那個村的村規實施效果就越好。“好效果”,來自村民對村規民約的自覺遵守。
3月13日,白梨村村民高維紅、林金先、陳永長、莫昌輝等4人又一次義務清掃公路沿線衛生,根據該村的村規民約,每個村民都有維護美麗村莊的義務。呂長喜介紹,以前村上每周都要請保潔員打掃衛生,每年的費用在8000元左右,現在村民自己就把這段路打掃了。“做不好左鄰右舍都要說,一次兩次后,自己都覺得沒面子。”
村規民約制定后,中江縣以各村為主體單位,認真組織實施村規民約。把宣傳、落實村規民約與加強村民社會公德教育、開展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等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豐富村規民約內涵;通過召開村民會議、院壩會議、民主評議,大力開展道德模范、文明戶、遵紀守法戶、五好家庭戶評選等方式,對模范遵守村規民約的村民給予表揚獎勵;同時對違反規定的村民予以批評教育或者適當處罰。在實施過程中,各村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及時討論修訂完善村規民約。
陳杰說,村規民約實施后,群眾間少了爭吵、多了幫助,不少矛盾村民自己就化解了,干群間也少了猜忌、多了溝通,“現在村‘兩委’成員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思考產業結構調整、脫貧攻堅和‘四好’新村建設”。
時隔多年,中江縣為何重拾村規民約?從“管人”到“治心”,村規民約的威力有多大?
“因為村里有些事要管好,需要‘另一只手’。”周新說,自己進村入戶調研,常常看到一些空巢老人,因為很多子女忙于工作逢年過節都沒法回家看看;“四好”新村硬件設施建得好,但環境衛生沒跟上;有些村民心胸狹窄,遇到一點小事就“大動干戈”,村民時有抱怨。“養成好習慣,必須用大家的共同約定來約束。同時還要持續完善基層依法治理體系,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農村生活方式在變,要“管”的東西越來越多。在基層治理尤其是村莊治理中,大家越來越覺得僅靠行政管理這只“有形的手”遠遠不夠,還要借助鄉村道德約束這只“無形的手”。中江重拾村規民約,就是要通過村民之間的契約,重構鄉村道德、凝聚人心。
如今,中江縣村、社區一級化解矛盾的能力顯著增強。近四年來,全縣收集到群眾反映涉及發展、民生、穩定的問題,在村(社區)解決95.63%,僅有4.37%由鄉鎮或縣上解決。“六步工作法”充分體現了村(居)民在基層公共事務治理中的主體性作用,通過自覺自律和溝通協調達成共識,切實增強了村(居)民相互之間的凝聚力,提高村民們的生活共同體意識,真正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事實證明,近年來,在“六步工作法”的推動下,中江縣的村規民約已經深入人心,并發揮了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社會風氣好轉等良性效果,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
(作者單位:中江縣委組織部)
(責編:張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