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 戴康
全產業鏈共享萬億市場
華泰證券 戴康
此輪油氣改革將涉及全產業鏈,以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為主線,重點將上游勘探和開發放開、中游管網引入民營資本進行混改、下游煉化和燃氣銷售實現市場化。其中,上游勘探和開發將引入多元主體,鼓勵民營資本進入;中游油氣管網將獨立,網管與運營分離,運營企業需向第三方開放管網設施;下游煉化與銷售方面,進口權與配額將進一步放開,規模以上煉油廠獲得原油使用權將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
目前,上游效率提升的瓶頸之一是勘探開發權的壟斷,較低的競爭程度導致開發成本高、有效投入不足。在這種狀態下,油服產業發展只能依靠國企的自我革新,民企縱使再優秀,也基本無可能成長為中國的“斯倫貝謝”。隨著上游開放,油服民企將受益;而中游環節,推動油氣管道網運分開,管網公平向第三方放開;下游油氣分銷環節引入民資,充分競爭(見圖一)。
上游勘探開發市場為“三桶油”主導的寡頭壟斷格局,其下屬企業主導國內油服市場。我國對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實行審批登記制度,目前常規油氣勘探基本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長石油四大國有石油公司專營。當前非常規油氣已放開,常規油氣也已開始試點,未來將進一步放開,油氣來源逐步多元化,但由于顧慮“三桶油”的壟斷,在一定程度上打擊著新興油氣企業的投資信心。

圖一:油氣改革路徑預判
國內油田服務公司包括三大石油集團下屬專業服務公司(內部公司)和三大石油集團以外的眾多民營專業服務公司,其中,三大石油集團下屬專業服務公司包括大慶鉆探、西部鉆探、渤海鉆探、川慶鉆探、長城鉆探、勝利鉆探及中原鉆探等,三大石油集團以外的專業服務公司主要以民營公司為主,包括安東石油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華油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派特羅爾油田服務股份公司等。
未來將依據“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的理念,“存量資源混改+增量資源試點招標”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上游市場。先試點,在總結經驗和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全面推開。目前,新疆6個常規油氣勘查區塊試點公開招標,未來有望在內蒙古、四川、陜西,乃至全國推廣,將形成多元化市場主體:2-3家超級巨頭,5-10家中型油公司,數十家小型油公司。當前市場上主要的國有設備服務公司均偏向于毛利率更高的服務環節,而油服行業民營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設備端,隨著上游主體多元化,民營油服將在增量市場中分得一杯羹。根據國家能源形勢,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高企,油氣進口均創歷史新高,能源需求高速增長,未來國內油氣資源開發投資將持續加大,持續推動油服行業的總體規模增長(見圖二)。
過去“三桶油”生產運輸分銷一體化,壟斷油氣管網建設與管理。油氣管網包括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天然氣管道,還包括儲油庫、LNG接收站、地下儲氣庫等。目前,我國陸上的油氣管道總里程約12萬公里(不包括油氣田集輸管),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區,其中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管道分別占總里程的19%、18%和63%。“三桶油”基本壟斷油氣管道,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市場份額分別約為70%、20%和5%。長距離輸油管道建設和管理基本由中石油和中石化把持。目前我國原油、成品油、天然氣長距離輸送管道基本上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下屬管道公司建設,已經實質上形成了對油氣管輸行業的壟斷。
管網獨立是油氣市場化機制建立的必備條件,隨著管網獨立,民營企業有望獲得更多管道訂單。中游基礎設施的改革重點是天然氣管道和LNG接收站,原油和成品油管道基本都是根據油品特性、煉廠情況與門設計并運營的,大部分是從油田鋪設到煉廠或從煉廠鋪設到銷售終端,第三方進入的需求并不大,故而管網改革應將天然氣管網與油管區分開來,重點為天然氣管網改革。以往管道建設招標,更多的向石油系統內企業傾斜,而隨著管網獨立,中石油集團向社會資本公平開放,民營企業有望獲得更多管道訂單。
當前,我國原油、成品油進出口貿易均實行國營貿易和非國營貿易管理。原油的進口資質是指進口經營權,由商務部授權給幾家外貿代理公司,僅有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中石化全資控股)、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中石油合資控股)、珠海振戎公司和中海中石化聯合國際貿易公司5家;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實施配額制。對于成品油,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擁有國營貿易進口資質,沒有數量和油種的限制;而非國營貿易則實施進口資質與配額并行制度。對進口成品油品種也有所限制。
原油進口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放開進口原油使用權和原油進口權。2015年新政后,兩權放開都已落地,地方煉廠受益穩定、高質油源。未來隨著改革的深化,兩權放開的范圍將進一步擴大。據了解,2016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約為8800萬噸,同比增長133%。原油進口資質的稀缺性已大幅降低,進口成本下降,地方煉廠通過原油進口獲得了穩定、高質的原料,開工率得到提升。未來優質的地方煉廠將在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雖然目前管網獨立遇到阻力,相關改革陷入停滯,管網向第三方公平開放的形式也存在爭議,但是隨著油氣改革方案的出臺,改革走向將會確定。不管是單獨成立國家管網公司,或是以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形成“三桶油”、社會資本共同投資的相對獨立的管網公司,增量管網的建設都將重啟。此外,發改委印發《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十三五”期間,新建天然氣主干及配套管道4萬公里,2020年總里程達到10.4萬公里,干線輸氣能力超過4000億立方米/年;地下儲氣庫累計形成工作氣量148億立方米。

圖二:我國油服行業中國企市場份額遠大于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