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莉 鄭躍杰 閆衛娟 田啟堂 馬卓婭
標準化屋塵螨變應原制劑在特異性免疫治療中的不良反應觀察
劉曉莉 鄭躍杰 閆衛娟 田啟堂 馬卓婭
目的觀察標準化屋塵螨變應原制劑在特異性免疫治療中的不良反應。方法選取84例塵螨過敏患者為研究對象, 均接受特異性免疫治療(SIT)治療, 詢問、觀察每次注射后不良反應情況并記錄,總結不良反應發生規律。結果84例患者共注射針次為2702次, 69人次發生不良反應(2.55%)。其中速發不良反應48 人次(1.78%), 遲發不良反應21人次(0.78%);局部不良反應和全身不良反應分別為50人次(1.85%)和19人次(0.70%)。劑量遞增和累積階段分別有34人次及35人次發生不良反應。主要以局部不良反應為主, 主要表現為注射部位紅腫、瘙癢。全身不良反應以咽癢、哮喘相關癥狀、嘔吐、腹痛多見。無一例患者發生過敏性休克。結論標準化屋塵螨SIT的不良反應主要以局部不良反應為主, 多在注射后30 min內發生, 應高度重視, 早期識別、積極治療, 以免造成嚴重醫療事件的發生, 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屋塵螨;特異性免疫治療;不良反應
螨蟲是我國兒童最常見的過敏原之一, 可引起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特異性免疫治療(specific immunotherapy, SIT)是目前唯一可以影響過敏自然進程的病因治療 , 但仍有報道這一治療有不良反應發生[1-3]。隨著螨蟲過敏發生率的日益增高, 本研究觀察了深圳市兒童醫院84例接受屋塵螨SIT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總結經驗教訓, 以期更為安全有效的開展SIT這一治療方法, 改善過敏患者的生存質量。
1.1 一般資料 2009~2016年就診于深圳市兒童醫院的84例塵螨過敏、接受SIT的患者, 其中男63例, 女21例, 年齡5.5~45.0歲, 平均年齡(12.68±10.95)歲。其中有4例成人患者是由外院轉入本院進行治療。
1.2 方法
1.2.1 診斷及排除標準 所有接受治療的患者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和或通過測定血清過敏原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為塵螨陽性。排除標準包括:正在使用β受體阻滯劑;心血管疾病或全身疾病;依從性差;藥物治療下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嚴重的免疫缺陷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治療方法 采用標準化屋塵螨變應原制劑(商品名:安脫達,丹麥AL K-Abello公司)在上臂遠端1/3外行皮下注射, 左右上臂輪流注射。治療一般方案參照產品說明書, 治療過程中患者每次實際注射劑量應根據前次注射后的反應進行調整, 并以最高耐受劑量作為維持劑量, 注射過程中如出現發熱、哮喘發作、注射疫苗等不適合注射情況即維持注射。整個過程由統一培訓的醫師和護士負責治療和注射。為每位患者建立治療檔案, 包括患者的病案記錄、預約安排和聯系方式, 對患者病情和治療效果進行門診回訪和電話追蹤。記錄每次注射后的不良反應。
1.3 不良反應情況觀察 以注射后30 min為界限, 分為速發不良反應和遲發不良反應。按發生部位分為局部不良反應及全身不良反應。局部反應表現為注射部位周圍局部紅腫和瘙癢;全身反應表現為哮喘相關癥狀(咳嗽、喘息、胸悶、呼氣峰流速下降)、上呼吸道癥狀(咽癢)、嘔吐、腹痛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可按例數或發生次數進行計算, 但由于某些患者可能會出現多次不良反應, 或同一次注射后發生多種不良反應, 故注射針次和不良反應發生次數更能反應不良反應情況[6]。因此本研究中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人次數/總注射針次數)×100%。
2.1 基本情況 84例患者中31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總注射針次為2702次, 出現不良反應69人次,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5%;局部不良反應50人次, 發生率為1.85%, 全身不良反應人19次, 發生率為0.70%。
2.2 速發和遲發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出現速發不良反應48人次(1.78%), 出現局部不良反應43人次, 發生率為1.59%,其中全身不良反應5人次, 發生率為0.19%。出現遲發不良反應21人次(0.78%), 其中局部不良反應7人次, 發生率為0.26%, 全身不良反應14人次, 發生率為0.52%。見表1。其中1例患者出現10次不良反應, 均為遲發反應, 7次為當日注射回家1~2 d后出現嘔吐, 6次發生在劑量遞增階段, 1次發生在劑量維持階段, 另外3次分別不良反應為咽癢、面紅及注射部位直徑1 cm腫塊。
2.3 不良反應發生階段 共34人次(1.26%)在劑量遞增階段出現不良反應;劑量累積階段發生不良反應, 共35次(1.30%)。
2.4 不良反應發生部位 本研究患者中主要以局部不良反應為主, 主要表現為注射部位紅腫、瘙癢。全身不良反應以咽癢、哮喘相關癥狀、嘔吐、腹痛多見。無一例患者發生過敏性休克。見表2。

表1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n(%)]

表2 不良反應癥狀分布(n)
雖然對于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方法很多, 但SIT是目前唯一公認的可以阻止過敏進程的治療方法。皮下SIT有100多年的歷史, 并有大量文獻證實其可以顯著改善過敏性疾病患者的癥狀, 減少臨床對癥用藥[7-9]。郝創利等[10]報道, 110 例患兒共接受免疫注射2332人次, 發生局部不良反應12.48% , 其中速發型不良反應6.26% , 遲發型不良反應6.22%;發生全身不良反應3.39% , 1例為3 級非致命性全身反應, 其余均為輕度全身反應( 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皮炎) , 其中速發型全身不良反應2.10% , 遲發型全身不良反應為1.29%。國內類似報道[11]均表明哮喘患兒對標準化屋塵螨提取液SIT耐受性良好, 絕大多數局部和全身不良反應為輕度。本研究中84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31例, 占36.90%。局部不良反應50人次, 經過口服抗組胺藥、局部冰敷后均能自行緩解。全身不良反應19人次, 有咳嗽、胸悶等哮喘相關癥狀, 有咽癢等上呼吸道癥狀, 予布地奈德混懸液及沙丁胺醇霧化后癥狀均緩解。未出現過敏性休克等全身嚴重反應, 與文獻報道[12-16]類似, 提示SIT的不良反應一般較輕微。但需注意, SIT有潛在嚴重過敏反應的風險, 如過敏性休克, 因此執行此項治療的醫護人員必須經過SIT專項培訓, 能夠規范操作, 并且可以快速準確地識別及應對過敏性休克等高風險情況等發生。
本研究中1例患者第一次注射后回家晚上洗澡時(距離注射10 h左右)腰部可見少量皮疹, 在指導下冰敷可自行消退。考慮與注射變應原無關, 繼續增用藥量, 未出現不良反應。因此在治療過程中仍需要醫護人員鑒別是否由SIT引起的不良反應, 以減少治療的無必要中斷。本研究結果可見, SIT全身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綜上所述, 在SIT期間要嚴格參照標準化治療規范, 高度重視不良反應的發生, 尤其是全身速發不良反應, 應早期識別、積極治療, 以免造成嚴重醫療事件的發生, 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1] Brozek JL, Bousquet J, Baena-Cagnani CE, et al.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 guidelines: 2010 revision.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0, 126(3):466-476.
[2] Jutel M, Kosowska A, Smolinska S.Allergen Immunotherap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 2016, 8(3):191-197.
[3] 代麗, 黃英, 王瑩, 等.特異性免疫療法治療兒童哮喘致嚴重全身不良反應與治療分析.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14, 16(1):58-61.
[4] 董翔.變應性鼻炎和(或)哮喘患者屋塵螨特異性皮下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分析.華中科技大學, 2015.
[5] 崔愛瑛.標準化屋塵螨變應原制劑特異性免疫治療不良反應分析.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3, 33(22):1862-1865.
[6] 曾雪妮, 李靖, 鮮墨, 等.皮下注射標準化屋塵螨變應原疫苗治療支氣管哮喘和(或)變應性鼻炎的速發不良反應.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反應雜志, 2013, 7(4):357-363.
[7] 閆雅茹, 王怡瑋, 王菁蘭, 等.變應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特異性免疫治療速發型不良反應的觀察.現代免疫學, 2016(1):46-49.
[8] 陳莉娜, 鐘琳, 薛德厚, 等.標準化屋塵螨變應原提取液治療兒童變應性支氣管哮喘療效觀察.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2, 43(1):143-144.
[9] 鄭愛喜.標準化屋塵螨特異性免疫治療變應性鼻炎伴哮喘患者不良反應的觀察與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s1):102-103.
[10] 郝創利, 陶慧, 沈美菊, 等.標準化屋塵螨提取液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的安全性研究.中華哮喘雜志:電子版, 2008, 2(23): 1413-1416.
[11] 何涵明.特異性免疫治療變應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的療效分析.醫藥, 2015(10):138.
[12] 柴若楠, 宋薇薇, 林小平, 等.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對變應性鼻炎伴哮喘的療效及安全性.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 2011, 19(5):323-327.
[13] 蔣燕燕.哮喘患兒標準化屋塵螨特異性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醫療裝備, 2015(4):52-53.
[14] 宋薇薇, 林小平, 柴若楠.標準化屋塵螨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變應性鼻炎的療效評估.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4(5):300-302.
[15] 雍磊, 程相鐸, 李華信, 等.過敏性哮喘屋塵螨變應原集群免疫治療與常規免疫治療的對照研究.免疫學雜志, 2013(9):779-782.
[16] 李嵐, 崔碧云, 駱翠媚.屋塵螨特異性免疫治療全身不良反應分析.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1):34-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0.035
2017-03-15]
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JCYJ20150403100-317068)
518026 深圳市兒童醫院
馬卓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