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運生
卡泊芬凈和伏立康唑聯合治療惡性血液病繼發侵襲性真菌感染臨床價值分析
袁運生
目的研究卡泊芬凈和伏立康唑聯合治療惡性血液病繼發侵襲性真菌感染臨床價值。方法56例惡性血液病繼發侵襲性真菌感染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伏立康唑治療, 觀察組患者給予卡泊芬凈聯合伏立康唑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真菌分布比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4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真菌分布比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對照組曲霉菌、念珠菌分布比降低, 觀察組曲霉菌、念珠菌、隱球菌以及其他真菌的分布比均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卡泊芬凈和伏立康唑聯合治療惡性血液病繼發侵襲性真菌感染臨床價值顯著, 值得廣泛推廣。
卡泊芬凈;伏立康唑;惡性血液病;侵襲性真菌感染
血液系統疾病常見并發癥的一種為侵襲性真菌感染, 惡性血液病繼發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發病率在近幾年呈現出顯著上升的趨勢,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亟需尋找一種有效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1]。在該疾病的治療中, 三唑類抗真菌藥物雖然能夠發揮出一定的效果, 但是單獨用藥的治療效果有限[2]。本研究主要針對卡泊芬凈和伏立康唑聯合治療惡性血液病繼發侵襲性真菌感染臨床價值進行探究, 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12年2月~2016年8月來本院進行治療的惡性血液病繼發侵襲性真菌感染患者中選取56例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8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7例, 女11例;平均年齡(52.21±8.26)歲。對照組患者中男18例, 女10例;平均年齡(52.05±8.1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伏立康唑注射治療, 第1天治療時, 單次400 mg 負荷劑量, 隨后1次/d, 200 mg/次, 維持劑量靜脈滴注。
觀察組患者給予卡泊芬凈注射液靜脈滴注, 第1天靜脈滴注的劑量為70 mg/次, 靜脈滴注1次/d, 隨后靜脈滴注50 mg/次, 1次/d, 等到患者的體征與臨床癥狀恢復到平穩狀態之后, 每天給予其伏立康唑膠囊口服, 服用的劑量為400 mg/次, 第1天加倍。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療效評定標準:對患者進行治療后, 其體征與各種臨床癥狀相對于治療前沒有發生變化, 甚至更加嚴重為無效;對患者進行治療后, 其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好轉, 但是不明顯為有效;對患者進行治療后, 其病原學檢查、實驗室檢查、體征以及臨床癥狀四項中有一項還沒有完全恢復到正常狀態為顯效;對患者進行治療后, 其病原學檢查、實驗室檢查、體征以及臨床癥狀四項均完全恢復到正常狀態為治愈。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對兩組患者的真菌種類分布及清除情況進行對比。③對兩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4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真菌種類分布及清除情況對比 治療前,兩組真菌分布比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曲霉菌、念珠菌分布比降低, 觀察組曲霉菌、念珠菌、隱球菌以及其他真菌的分布比均降低,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真菌種類分布及清除情況對比[n(%)]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中有2例不出現中度肝功能損傷, 2例惡心伴頭痛, 4例輕度惡心,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57%;觀察組中1例輕度肝臟酶學水平升高, 2例輕度惡心, 1例皮疹, 5例視覺異常,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2.1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上多數惡性腫瘤患者與血液疾病患者患者的免疫功能處于不全的狀態, 需要采用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以及大劑量激素進行治療, 很容易引發醫院真菌感染現象的出現[3]。因為患者本身有免疫損傷現象存在, 再加上化學治療藥物的應用, 容易損傷肛周皮膚與黏膜, 所以尋找一種有效方式對其進行治療是十分必要的。伏立康唑對氟康唑進行結構改造后合成的化合物, 具有較強的廣譜抗真菌作用, 能夠對曲菌屬真菌、念珠菌真菌以及其他致病性真菌進行有效作用, 安全性較高[4]。棘白菌素的主要成分為卡泊芬凈, 它能夠對- (1, 3)-D-肽聚糖合成酶活性進行非競爭性的抑制,能夠將真菌細胞壁糖酶的合成破壞, 并且在氟康唑的結構上基礎上, 增加了1個α甲基, 對膜的流動性以及通透性做出了改變, 將其對曲霉菌的抑制作用加強了[5]。聯合應用卡泊芬凈和伏立康唑對惡性血液病繼發侵襲性真菌感染患者進行治療, 其用藥效果要顯著優于單獨用藥。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4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真菌分布比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曲霉菌、念珠菌分布比降低, 觀察組曲霉菌、念珠菌、隱球菌以及其他真菌的分布比均降低,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卡泊芬凈和伏立康唑聯合治療惡性血液病繼發侵襲性真菌感染臨床價值顯著,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體征與臨床癥狀, 并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不會使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加, 在臨床上存在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1] 付嶺, 張濤, 劉金梅, 等.惡性血液病合并侵襲性真菌感染患者臨床分析.中國熱帶醫學, 2014, 14(2):204-206.
[2] 王玲.伏立康唑與伊曲康唑序貫治療惡性血液病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 2013, 7(2):234-237.
[3] 建磊磊, 冀林華, 李占全, 等.伏立康唑治療惡性血液病并真菌感染臨床應用Meta分析.實用醫學雜志, 2015, 31(14):2368-2371.
[4] 柴國偉, 李旭東, 陳曉陽, 等.惡性血液病合并侵襲性真菌感染92例臨床特點及療效分析.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14, 37(13):51-53.
[5] 劉珍, 鄭翠蘋, 周文錦, 等.伏立康唑治療惡性血液病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臨床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4, 24(13):3198-3200.
[6] 劉月.卡泊芬凈聯合伏立康唑治療惡性血液病繼發侵襲性真菌感染臨床研究.中國藥業, 2016, 25(9):31-33.
[7] 錢錫峰, 沈云峰, 蔣元強, 等.卡泊芬凈、伏立康唑序貫療法與伊曲康唑完整療程治療52例惡性血液病患者繼發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療效比較.復旦學報(醫學版), 2008, 35(6):902-907.
[8] 孫鴻麗, 周新, 沈云峰, 等.卡泊芬凈聯合伏立康唑治療惡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襲性真菌感染12例療效分析.中華血液學雜志, 2011, 32(8):558-559.
[9] 支蕓, 張琳敏, 沈奕新.卡泊芬凈聯合伏立康唑治療惡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襲性真菌感染28例護理體會.中國醫藥導刊, 2014(9):1251-1252.
[10] 肖曉芳, 王娟平, 陳喆.卡泊芬凈治療粒細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臨床效果.藥品評價, 2016, 13(9):61-64.
[11] 王后興, 梁靜芝, 楊偉.伏立康唑聯合卡泊芬凈治療繼發侵襲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療效觀察.中國藥房, 2013(6):534-536.
[12] 王春燕, 譚獲, 黃振倩, 等.卡泊芬凈聯合其他抗真菌藥物治療血液病嗜中性粒細胞缺乏合并侵襲性真菌感染療效觀察.中國綜合臨床, 2010, 26(4):402-403.
[13] 黃文榮, 邵青, 李紅華, 等.伏立康唑+卡泊芬凈聯合治療血液病患者侵襲性肺部曲霉菌屬感染.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0, 20(9):1310-1312.
[14] 胥亞芝.惡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應用卡泊芬凈聯合伏立康唑治療的護理分析.北方藥學, 2015, 12(9):182.
[15] 趙軍喜.伏立康唑聯合卡泊芬凈治療血液病患者侵襲性肺部曲霉菌屬感染的臨床分析.中國醫學工程, 2014(4):94.
[16] 劉燕好, 廖世雄.卡泊芬凈與伏立康唑治療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療效觀察.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6, 16(8):1030-1032.
Analysis of clinical value by caspofungin combined with voricon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econdary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YUAN Yun-sheng.
Shenzhen City Nansh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000, China
ObjectiveTo research clinical value by caspofungin combined with voricon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econdary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MethodsA total of 56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voriconazole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aspofungin combined with voriconazole for treatment.Comparison was made on clinical effect, fungus distribution ratio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linical treatment as 96.43% than 75.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fungus distribution ratio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mparing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had lower distribution ratio of aspergillus and candida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ll lower distribution ratio of aspergillus, candida, cryptococcus and other fungus.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difference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Combination of caspofungin and voriconazole shows excellent clinical value in treating secondary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wide promotion.
Caspofungin; Voriconazole;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0.042
2017-03-29]
518000 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