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獻萍 潘少云 龍玉蘭
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康復效果的影響
韋獻萍 潘少云 龍玉蘭
目的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6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早期康復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改良巴氏指數評定表 (MBI)評分、生活質量(QOL)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MBI評分、QO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1、2、3個月兩組MBI評分、QOL評分均高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現肢體腫脹、活動受限、體位性低血壓及肌肉萎縮的患者例數分別為2、3、0、1例, 均少于對照組的8、10、6、8例,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康復效果顯著, 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 值得臨床廣泛應用以及推廣。
早期康復護理;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康復
重型顱腦損傷致殘率高, 死亡率高, 發病急, 病情兇險,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嚴重外殼重傷[1]。研究顯示, 臨床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是極為有效的[2]。本研究采用早期康復護理措施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患者進行干預, 有效地改善其偏癱肢體的功能, 效果顯著,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 按照隨機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齡30~65歲, 平均年齡(45.0±6.7)歲;對照組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45.5±6.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給予護理措施干預, 對患者采取緊急顱內降壓治療, 以避免腦細胞繼續受損。加強監測患者的體溫, 高熱患者則給予物理降溫治療;評估患者瞳孔的變化和淺反射。對患者進行身體保溫護理, 給予局部按摩、口腔清潔、皮膚清潔、尿道口護理等。并且給予氣道護理,保持氣道通暢, 評估患者的神經系統, 觀察其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進行早期康復護理, 具體如下。
1.2.1 亞低溫治療的護理配合 采用亞低溫治療和護理措施, 設置安靜、衛生、空氣流通的特別病房, 定期消毒, 保持環境的清潔和衛生。保持室溫在22~25℃, 濕度在50%~60%。使用冬眠藥靜脈滴注, 患者進入冬眠狀態后進行降溫處理。初始溫度設置為36~37℃, 平均每小時下調1℃;水溫設置為15~20℃, 每小時降低5℃。4~12 h保持體溫為33~34℃, 水溫保持在4~10℃。根據患者的情況調節滴注的速度, 一般為10 ml/h, 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和顱內壓。并且對患者的體溫進行合理的評估和控制, 選擇測肛溫的方法更為穩定。
1.2.2 下肢功能護理 ①指導早期下肢功能鍛煉, 首先被動肢體鍛煉。從足踝開始, 伸展, 屈曲, 控制鍛煉的手法和力度, 3次/d, 30 min/次;當患者的肢體恢復至一定程度, 則可以進行主動鍛煉, 指導患者使用拐杖進行肢體鍛煉。②對患者進行足部按摩, 對足底進行穴位刺激, 手法包括:按、揉、拍打、踩蹺等, 按摩速度從緩慢開始, 循序漸進, 力度從輕柔開始, 逐漸加重力度, 按摩2次/d, 20 min/次。③患者進入穩定期后, 雙手十指交叉, 前屈, 內收、外展, 各10~20次。指導患者起坐訓練, 從翻身至側臥位, 使用健側前臂把身體支撐起來, 把雙腿移動到床沿, 采用半側臥位[3]。
1.3 觀察指標 采用MBI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采用QOL評分評估其生活質量, 并且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并對兩組患者的MBI評分、QOL評分、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MBI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M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1、2、3個月兩組MBI評分均高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QOL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QO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1、2、3個月兩組QOL評分均高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并發癥情況 對照組出現肢體腫脹、活動受限、體位性低血壓及肌肉萎縮的患者例數分別為8、10、6、8例;觀察組出現肢體腫脹、活動受限、體位性低血壓及肌肉萎縮的患者例數分別為2、3、0、1例。觀察組出現肢體腫脹、活動受限、體位性低血壓及肌肉萎縮的患者例數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MBI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的MBI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bP<0.05
組別例數護理前護理后1個月護理后2個月護理后3個月對照組3029.99±10.8036.90±12.88a41.00±13.05a46.00±13.05a觀察組3029.90±10.15 55.50±15.00ab63.30±15.55ab69.55±16.03abt 0.0335.1536.0176.240 P >0.05<0.05<0.05<0.05
表2 兩組患者的QOL評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的QOL評分比較, 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bP<0.05
組別例數護理前護理后1個月護理后2個月護理后3個月對照組3029.05±10.5036.63±10.88a49.05±13.00a66.35±13.35a觀察組3029.50±10.23 50.05±15.00ab69.50±15.45ab80.55±16.30abt 0.1683.9675.5473.691 P >0.05<0.05<0.05<0.05
重型顱腦損傷容易導致患者發生多發性神經功能障礙,當患者腦部受到重創, 通常處于昏迷狀態, 甚至于偏癱, 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在患者康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4-7]。可避免患者腦部受傷后繼發性腦水腫的發生, 改善患者的早期運動障礙。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雖然受到創傷, 但是其感覺和運動傳導無異常, 所以, 早期康復護理可有利于激活突觸以重建中樞神經功能, 這是恢復患者下肢功能的重要措施[8-12]。
患者顱腦受損后進入長時間的昏迷狀態, 并且其意識障礙會不斷加重, 神經系統顯示出明顯的陽性體征, 伴隨生命體征的顯著波動。早期康復護理有利于改善已受損的神經功能, 有利于改善大腦功能, 促進大腦組織側支循環的建立,從而對病灶腦細胞進行重建和代償, 恢復大腦神經功能。適當的肢體運動能夠有效地刺激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 防止患者的肌肉萎縮與骨質疏松的發生, 減少并發癥, 從而最有效地恢復其肢體運動功能[5,13-1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MBI評分、QO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1、2、3個月兩組MBI評分、QOL評分均高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現肢體腫脹、活動受限、體位性低血壓及肌肉萎縮的患者例數分別為2、3、0、1例, 均少于對照組的8、10、6、8例,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干預, 有利于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 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及推廣。
[1] 楊錦霞, 章靈芝, 蘇燕, 等.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神經、運動及認知功能的影響.中國現代醫生, 2013, 51(32):118-120.
[2] 韓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康復效果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14):96-97.
[3] 趙京, 王瑾.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近期療效觀察.浙江臨床醫學, 2012, 14(6):763-764.
[4] 皮加.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康復效果的影響.河北醫學, 2013, 19(5):768-771.
[5] 班彩琴, 余杏梅, 曾雪冰.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后肢體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中國當代醫藥, 2015(12): 175-176.
[6] 陳曦.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康復效果的影響.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5(27):135-136.
[7] 朱忠鳳.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當代護士, 2010(5):33-35.
[8] 毋云利.早期康復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患者的康復效果分析.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4(16):2492-2493.
[9] 盛麗英.早期康復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偏癱肢體康復效果的影響.醫藥前沿, 2016, 6(26):290-291.
[10] 顏中英.對手術后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對促進其偏癱肢體康復的效果探析.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19): 129-130.
[11] 孫夢霞, 陳路.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的早期康復護理.實用預防醫學, 2010, 17(4):795-796.
[12] 王芳英, 陸翠霞, 韋獻萍, 等.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評價.當代護士, 2006(8):110-111.
[13] 倪小平.早期康復護理在重癥顱腦損傷術后肢體偏癱患者中的應用.內蒙古中醫藥, 2014, 33(7):171-172.
[14] 曾凡婷.早期康復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患者的康復效果分析.醫藥, 2016(12):118.
[15] 黃倩.早期康復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偏癱肢體護理中的效果.現代養生(月刊), 2016(6):92.
[16] 李雅瓊.早期康復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后肢體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應用價值.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6(3):400-401.
Exploration of impa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hemiplegic limbs rehabilitation effect after operation of severe cranial brain injury
WEI Xian-ping, PAN Shao-yun, LONG Yu-lan.Foshan City Sanshu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5281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hemiplegic limbs rehabilitation effect after operation of severe cranial brain injury.MethodsA total of 60 severe cranial brain injur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method for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Comparison were made on improved Barthel index (MBI) score, quality of life (QOL) score and complications occurrence in two groups.ResultsBefore nursing,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BI and QOL score (P>0.05).After 1, 2 and 3 months of nursing, both groups had higher MBI and QOL score than befor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cases of limb swelling, limited activity,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nd muscle atrophy respectively as 2, 3, 0 and 1 case, which were all less than 8, 10, 6 and 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hows significant rehabilitation effect for hemiplegia limbs after operation of severe cranial brain injury, and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limbs functions.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wid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evere cranial brain injury; Postoperative hemiplegia; Limbs rehabilita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0.081
2017-03-16]
528100 佛山市三水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