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發展也得講倫理

石油公司的決策與商業行為要符合社會倫理規范,滿足利益相關方的需要。
王彩霞專欄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學院管理培訓部教師,高級經濟師,主要研究市場營銷和企業社會責任
石油及其衍生產品對人們的飲食起居、社會、經濟和環境等方面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石油公司的決策與商業行為要符合社會倫理規范,滿足利益相關方的需要。
石油公司要構建符合社會倫理的發展戰略,只有秉持正確的倫理觀,才更容易在當前形勢下實現轉型與創新發展。公司戰略倫理觀要體現當前國際國內社會對石油化工行業的整體要求、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綠色環保的意識與要求,追求長遠發展。
近幾年,中國石化提出了“價值引領戰略、創新驅動戰略、資源統籌戰略、開放合作戰略、綠色低碳戰略”五大戰略。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提出了“協調發展戰略 、科技驅動戰略 、人才興企戰略 、成本領先戰略 、綠色低碳戰略”五大發展戰略。“兩桶油”將“綠色低碳”作為重要戰略,是石油公司研判行業未來發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戰略調整。
要建成世界一流的能源公司,石油公司要從倫理視角考量跨國經營與管理策略。石油公司的跨國經營碰到的很多困難與挑戰源于對目標國的倫理文化和法律法規的理解不到位。跨國經營要理解不同國家與民族倫理的差異,尊重目標國的法律法規與社會倫理道德,不斷整合母國與目標國的倫理適應性與匹配度,在全球普世的價值觀念下尋求適宜的發展策略。
從石油公司整體上看,國外石油公司構建了很強的倫理價值觀,價值觀可視、可行為化與可操作,與個人緊密相關。以殼牌石油公司為例,殼牌的價值觀是“誠實、正直、尊重他人”,簡潔易懂。從社會倫理角度看,“誠實、正直、尊重他人”雖通俗易懂但不易踐行,是理想社會中每個人都應奉行的價值觀;從石油公司層面看,表達了殼牌對員工的期待,也與公司每個人的行為相關,可以體現在每個人的決策和行為中,滿足了社會和民眾對石油公司作為社會公民的期待。
殼牌還設置了首席倫理與合規官,從法律法規和道德倫理兩個層面確保公司價值觀的執行和落地。不僅如此,殼牌設置了一系列制度用以規范和約束各層管理者與一線員工的行為,確保價值觀得以貫徹。首先,《商業原則》是公司商業行為的綱領性要求,明確公司對股東、客戶、員工、業務往來者和社會的責任,是殼牌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原則的總綱領要求。其次,《道德準則》是針對集團執行董事和高級財務官在信息披露監控和高管利益沖突領域的要求,用高于法律法規的標準要求規范集團高管的職業道德規范。再次,《行為準則》是針對國內和國際貿易、個人及商業誠信、財務與資產保護、信息行為準則、HSE等方面的行為標準,這是普適的行為準則,適用于各層級的管理者和普通員工。
同時,在個人決策存在疑惑或面臨困境時,殼牌提供了一套價值觀的自我思考和決策路徑,由六個問題組成:做法踐行了“誠實、正直和尊重他人”的核心價值觀了嗎;做法是否符合道德標準、《殼牌商業原則》、《行為準則》和支持手冊;做法是否合法;個人是否有這樣的權限;是否了解潛在的風險(包括對殼牌聲譽構成的風險);這樣做是否正確,是否做到了以身作則;如果為公眾所知,是否還會認為行為正確。在殼牌員工感到困惑時,要自我審視這六個問題,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就可以果斷決策,反之要尋求他人的建議。
總之,石油公司要聚焦長期價值的增長,注重發展質量和數量的統一,突出發展戰略、管理與經營過程的品質,構建符合社會倫理的發展戰略、組織與制度體系,確保公司員工在面向客戶、環境、社區和投資者等利益相關方時,行為規范符合公司價值觀,實現利益相關方的多方共贏和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趙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