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 強 秦曉耕
“我們站不賣油,賣電”
○ 文/李 強 秦曉耕
就像每個家庭總會有新的成員加入一樣,每個石油銷售企業的家譜都會不定期地續寫。2016年山西太原石油這個大家庭的新成員卻有些另類,“我們站不賣油,賣電!”站長一語點破特殊之處。位于太原市迎澤大街北側,緊鄰繁華商業街的南海街站是中國石化在三晉大地的首座充電站,也是山西省第一家專門為純電動汽車服務的國有充電站。從設計到投營前后不到半年,太原公司用最短的時間、最小的投資,為山西石油系統開拓充電市場推開了大門。

●南海街充電站可同時滿足30輛電動汽車充電。攝影/秦曉耕
2016年春節剛過,太原市街道上突然冒出不少新出租車。它們外形和普通SUV差不多,既不加油也不用氣,而是以電為動力的純電動汽車。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純電動出租車上路之前,太原石油早已敏銳地發現了商機,提前開展了廣泛細致的市場調研。
原來,在2015年9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后,作為重點推行城市,太原市政府迅速將落實政策措施任務列表分工,計劃由8000輛出租車更換為起點,掀開快速駛入“電動時代”的序幕。受此影響,當地能源市場結構和能源消費必然會發生改變。
當地能源需求的每一點變化,對于太原石油都是一次突圍困境、謀求多元化發展的歷史契機。對此,企業上下非常清楚。由此,領導班子高度關注與電動車有關的所有消息。經理段繁緒親自主持調研,明確具體的三個步驟:“及時掌握政策信息,認真研究電動車輛及充電市場發展方向,全面做好進軍新領域的準備工作。”
與此同時,太原石油成立了專項工作組、確定發展規劃部門為牽頭單位,分別對電動車輛生產及相關產業鏈建設、電動汽車市場應用、充電設施建設及相關政策、費用收取等情況探底摸排。分頭行動的調研人員,將各自掌握的情況進行匯總后,一張以純電動汽車為核心的新能源市場地圖呈現眼前,為企業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一個交流充電樁日輸電量可達300千瓦時,每千瓦時電收取0.45元服務費,單樁單日收入在135元左右,這個項目可行。”細致的效益測算提振了信心,于是公司經理親自操刀起草《以太原為例,初探搶灘充電市場之路徑》調研報告。報告引起了全省系統強烈反響,省公司研究決定以太原為試點,大步踏進充電市場。
著手建站之時,太原市還沒有專業的充電站,僅在某商務區、立交橋下等地設有專門為電動出租車服務的一百多個充電樁,可以說這是一項名副其實的新項目。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盡管前期調研和初步設計看上去已經足夠完善了,但要動手實施,一下子就有很多問題需要公司弄清楚:土地規劃、經營許可等證照怎么辦?到哪里辦?經營充電業務需要履行啥手續?具體流程如何?收取費用規則怎么界定?建站環境和各類軟硬設施執行標準是什么?……
“沒有可供參考的案例,就去創造案例”。面對難題,太原石油表現出了國有骨干企業創新發展的決心和底氣。
為加快工作節奏,公司調整思路,將具體事務進一步細化,變部門負責為專人跟進,指定發展規劃科專人負責手續辦理、建設選址、設計規劃、設備考察等一切與充電站相關的大小事務。
專人專事效率果然進一步提升,沒過多久,之前的難題全部找到了正確答案。
選址方面,太原市現有充電設施主要布局在南城,城北區域基本處于空白,客戶充電極不便利,而太原石油剛好在市區中心有一塊閑置土地,總面積105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 30個車位,且自有一座200kVA箱變,利于增容改造。

●南海街充電站剛剛開業,立即得到了司機朋友的青睞。一季度該站日均營業額多次創造新紀錄。 攝影/秦曉耕

手續方面,建設充電設施牽頭單位是發改委及電力公司,配合單位是住建局、國土局以及交通運輸管理局。通過反復的溝通協調,政府管理部門簡化工作流程,縮短辦理周期,為盡早完成充電站建設打好了基礎。
投資方面,經測算購置30個40kW交流充電樁約需45萬元;新建1250kVA箱變約需156萬元;建造60平方米左右的司機休息室約需9萬元,總投入共需200多萬元,省去了投資“大頭”——土地費用,簡直太符合低成本要求了。
準備就緒,工作組張弓搭箭齊心協力,趕在2016年國慶前夕建成了山西第一家國字號充電站。
南海街充電站更像一座綜合服務站。這里既可同時滿足30輛電動汽車充電,又能為等待車輛充電的司機提供免費休息、看電視、上網喝茶、簡易就餐等專屬服務。商品琳瑯的易捷便利店,還為附近居民、游客購物消費帶來了便利。然而南海街充電站最大的特點并不是外觀漂亮功能齊全,而是普通充電樁集散地無法比擬的安全性能。
“整個工程的建設過程,安全管理貫穿始終,大到箱變、配電柜、雨棚,小到車擋、轉角鏡、輸電線針孔等,每個設施每個環節都從安全角度執行了高標準、嚴要求。‘以安全為天’,一直是我們太原石油的工作理念。”項目總指揮說,充電站是全新項目,后續的管理經營可以摸著石頭過河,但安全必須一步到位。
在工程期間,每一項工作都要求完全符合安全要求:每4個充電樁配置1個配電箱,執行并聯作業;充電箱中必須安裝雙重漏電開關,保證有線路有問題時可以進行切換操作;全部有線路的位置都修建檢修管溝,管溝采用封閉式,設人孔進行操作;不同位置的變電箱根據地面情況科學設置離地高度,同時增加防鼠標準件保護電線……而且引進所有設備都充分考慮充電站的核心——電!
安全科負責人說:“充電站和加油站經營項目不同,所以安全設備和安全要求也不盡相同,比如最基本的滅火器,必須是水基型和干粉型同時具備。罩棚要求充電樁和充電車輛全部覆蓋,防止充電時發生意外,而且要用燃點極低的膜結構。”為了將安全工作做到極致,他們甚至對鄰近建筑物的排水設施進行了改造,杜絕了作業面人為進水、存水的安全隱患。
在施工的同時,太原石油精挑細選確定了充電站首批員工,而且特意挑選具有注冊安全工程師資格的員工擔任第一任站長。隊伍組建完成,各項安全培訓密集開展。粗略統計,圍繞充電業務操作和隱患識別等要素,由安全管理部門、設計單位、充電樁廠家、供電公司、施工單位等組織的各類崗前員工培訓多達二十余次,試營業之前還進行了模擬實操以及單兵考核,確保人人勝任崗位。此外,公司要求設備廠家在投營后仍要提供一個月的跟蹤服務。
培訓的過程也是整章建制的過程,太原石油細致分析每個環節,依據實際情況參考北京石油等單位的經驗,先后完成了充電站《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教育制度》《安全檢查和隱患整改制度》《安全作業管理制度》《HSE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文本制度。此外,非油管理、財務、員工考核、崗位職責、設備保養等環節都在投營之前完成了制度建設。這些必要的前置工作為強化充電站經營管理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用員工的話說:“有了制度就了規矩,日常工作該做什么,怎么做,我們心中有數手里不慌。”
2016年9月10日,南海街充電站開始試營業,立即得到了電動車司機的青睞,經營狀態可謂日新月異。短短30個工作日,從第一天進站6輛車到228輛,從營業首日輸電量140千瓦時到9000千瓦時,各項數據均呈現幾何級數增長,累計為4570輛純電動車提供服務,輸出總電量18萬千瓦時,營業額達到了14.8萬余元,真是地地道道的開門大吉。2017年一季度,南海街充電站繼續保持“天天爆滿”的接待量,日均營業額多次創造新紀錄,已成為太原石油最好的利潤增長點之一。
責任編輯: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