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cherry 圖 | 來自本刊圖片庫 手繪|叮叮
嶺南夏來早 瓜果飄香時
文 | cherry 圖 | 來自本刊圖片庫 手繪|叮叮

入夏之后,水果的季節也到了。最具代表的是有著"青門綠玉房"美譽的西瓜,清熱解火、甘汁四溢,仿佛只有吃了西瓜,夏天才算是完整的,方不負炎夏里大快朵頤的豪情。其實,除卻西瓜,嶺南地區的各類水果還有很多。雖然夏天從5月的小滿始,到8月的處暑終,但嶺南的夏天卻模糊了四季,不斷攀升的溫度從3月便開始揭開夏天的帷幕。
嶺南地區各類水果接連上市,走了草莓,來了櫻桃,隨后,荔枝便以老大自居,占據整個夏季;到了七八月份,龍眼、黃皮又會蜂擁而至……嶺南水果,歷史悠久,香飄四季,膾炙人口。它不僅是農業的一個重要部分,而且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見證了嶺南的歷史變遷。
初夏時光,日頭微辣,是吃枇杷的季節。剝去那層細絨毛質感的枇杷外皮,大口吞咽枇杷的甜汁,直吃得兩手有種甩不脫的山野澀味。17世紀時傳入我國的木瓜也在初夏芳香四溢,剖開它,肉質金黃,甜而不膩,沁出特有的香氣。嶺南甜品糖水中最青睞的芒果在初夏結果,珠海街頭的芒果樹5月份就已碩果累累。廣式甜品楊枝甘露的重頭戲莫過于芒果,以其濃厚誘人的果香虜獲味蕾。
仲夏來臨,又是荔枝成熟時。荔枝是最有名的嶺南佳果,荔枝古人多寫作“離支”“荔支”,是史書上記載的最早貢品水果之一。《后漢書·和帝紀》記載:“舊南海獻龍眼、荔支 ”,意思是,南海郡(今廣東一帶)要貢獻龍眼、荔枝等水果。張九齡曾寫《荔枝賦序》稱頌:“每至夏季,其實乃熟,狀甚瓊詭,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 ”荔枝有果中牡丹之稱,裙下之臣遍及大江南北。每當大人貪嘴吃荔枝上火時,還會將整只黃皮連皮擠破泡在涼開水里飲用,達到生津止渴、消暑祛熱的食療作用。荔枝性熱吃多容易上火,而黃皮性子卻微涼如玉。與荔枝相比,黃皮其貌不揚,乍看外表黃黑平淡,果肉也少得可憐,不像荔枝般果肉飽滿,晶瑩剔透仿若楊貴妃的肌膚。黃皮果肉略帶淡黃色,半透明果凍狀,入口清甜回甘,不似荔枝般甜膩,反而百吃不厭。
再轉入深夏,天氣漸漸悶熱得讓人只想懶怠在室內,便是吃楊梅和菠蘿蜜的時候了。據說吳人和閩人還曾經爭執過,到底是吳地的楊梅好,還是閩南的荔枝好。一方說,楊梅是“星郎駕火云”,一方辯,荔枝是“玉女含冰雪”,其實只說明兩種佳果都各有滋味,且意境完全不同。而又名大樹菠蘿的菠蘿蜜,常常和榴蓮混淆,其實兩者除了顏色相近,在果肉、口感上面都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清香,后者濃郁。
處暑雖熱,但已含秋燥之意,因此,飲食宜以清淡滋潤為主。像菠蘿、三華李這樣的水果還是少吃為妙。據統計,嶺南水果品種有500多種,其中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蘿分布最廣,產量最多,質量最好,被譽為嶺南四大名果。每到夏天,五顏六色的熱帶水果看著便讓人心花怒放,濃郁的味道,濃烈得有點不知分寸的頑皮。



臺灣著名的董氏基金會曾開展身體快樂指數調查發現,多吃果蔬是讓身體快樂的關鍵,例如堅持每天食用兩顆奇異果,一段時間后,就能感受到身心狀況的明顯改善。而新西蘭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奇異果能夠有效改善情緒、補充身心能量。
但由于嶺南夏季炎熱,降雨豐沛,很多人體質偏濕熱,所以會經常出現人們常說的吃東西上火。如果夏季大量進食熱性水果會引起上火。所謂熱性水果,常見的有荔枝、龍眼、櫻桃、榴蓮、芒果、木瓜、楊梅等。中醫認為:“陰陽失調,其人則病。”《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天最好都要攝入水果200-400g,也就是大概1-2個水果。

嶺南有許多水果,初嘗的人未必喜歡,而嶺南人則情有獨鐘。例如榴蓮、木瓜、山竹。
第一次見到榴蓮的人,要不就是被鋒利的外殼嚇到,要不就是對氣味嫌棄。而好吃懂吃的廣東人,除了喜歡享用榴蓮果肉,還會用榴蓮入饌。榴蓮殼煲湯清補鮮美,榴蓮核煮熟以后有菱角的風味……鮮果入饌,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新鮮美味的水果成為菜材一種,符合當下清新健康的飲食潮流。水果除了有悅目的外表顏色,其爽滑的口感、豐富的營養成分,總能為菜肴加分。水果是營養十分豐富的食物,不僅含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礦物質、抗氧化劑,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等等。
水果中80%-90%是水分,用水果做菜,講究的是盡量在保持水果的色香味形不被破壞的前提下,為肉菜增色增味。水果天然的果香,可以解肉類的膩滯肉味,更添清新,而水果與新鮮的海鮮肉搭配,能使海鮮味道更加圓潤豐富;水果又是天然的增色劑,有五顏六色的水果相伴,平淡的肉類變得鮮艷,無需其他裝飾也讓人胃口大增;水果更是豐富的營養源,豐富的維生素族群,低熱量與接近于零的脂肪,令盤中餐更加健康。橙子燒雞、椰子燉雞湯、貢丸木瓜魚肚、木瓜果皇浸豬肚、荔枝蝦球等,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式,在炎炎的夏日里,新鮮清爽的水果大餐能讓食客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食欲。
當城市化的生活漸漸吞噬了田園風光,傳統的大家庭式的生活漸漸式微,夏天坐在大樹下分著西瓜吃的過往也逐漸淡去,在我們生活中無孔不入的水果,帶著獨有的甘香,成為我們夏季味覺記憶中最為持久,也最為清晰的悸動。
水果作伴好乘涼
草莓、荔枝、芒果、蜜瓜、小紅莓、西瓜、菠蘿、橙子、西柚、蘋果、獼猴桃、百香果和椰子……夏天的水果多得讓人眼花繚亂,不同口味一樣香甜,為傍晚時光更添清涼果香的暢爽。
黃皮
黃皮原產中國南部,民間素有“果中之寶”之稱,已有1500年以上栽培歷史,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用途非常廣泛。黃皮果實小,漿果呈長雞心形、橢圓形,果實富含糖分、有機酸、果膠、維生素C、揮發油、黃酮甙等,果肉嫩滑多汗,酸甜可口,有特殊氣味,具有健脾開胃消痰化氣、潤肺止咳等功效。
進入五月,珠海超市里就能看到貨柜上擺放著荔枝,常見品種有桂味、糯米糍、掛綠、白糖罌、黑葉、白臘等。荔枝素有嶺南佳果之稱,色、香、味皆美,同時也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但只有掌握荔枝的健康吃法,才能更好發揮其食療功效中醫認為,荔枝性溫,多吃易“上火”, 民間也有“一顆荔枝三把火”之說,陰虛火旺者慎服。
荔枝

蓮霧
蓮霧又名洋蒲桃,是桃金娘科蒲桃屬,含有蛋白質、糖、礦物元素和維生素等。。它的果實外形,除了長得像蘋果還有點像梨,果實頂端扁平,呈下垂狀,表面有獨特的蠟質光澤,果肉呈海綿質,略有蘋果香味。蓮霧的原產地是馬來西亞和印度一帶,大約在17世紀的時候由荷蘭人引進中國。

西梅
每年8月中旬成熟的西梅,芳香甜美,口感潤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纖維素,同時兼含鐵和鉀等礦物質,卻不含脂肪和膽固醇。大家經常會把西梅和李子混淆,西梅屬于薔薇科杏屬梅,其果實多為橢圓偏長形。李子是薔薇科李屬植物,其果實多為圓形。西梅以甜味為主,帶有輕微的酸味,果皮還帶有一絲澀澀的口感,靠近果核處更甜。

榴蓮
相傳在明朝時期,航海艦隊到達今東南亞,品嘗當地果實時,鄭和對榴蓮大為贊賞,然而果實只能一年一熟,故命名留戀,后人取其諧音,稱作榴蓮。挑選榴蓮也是有技巧的,榴蓮的外表布滿了密密的尖刺,選兩根相臨的尖刺,用手捏住尖刺的尖端,稍稍用力將它們向內捏攏,如果比較輕松就能讓它們彼此“靠近”,就證明榴蓮較軟,成熟度也比較好。

山竹
山竹,原名莽吉柿,它果肉潔白柔嫩、酸甜爽口,吃起來滑潤甜美,果香滿腔縈繞。山竹富含羥基檸檬酸、山酮素等成分,能抑制脂肪合成、抑制食欲和降低體重。山竹果殼暗藏玄機,底部有類似花瓣狀的蒂瓣,通常是4-8片,蒂瓣的片數等于果肉的瓣數。

木瓜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載“木瓜性溫味酸,平肝和胃”。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可將脂肪分解為脂肪酸;現代醫學發現,木瓜中含有一種酵素,能消化蛋白質,有利于人體對食物進行消化和吸收,故有健脾消食之功。木瓜也以其豐富的營養成分、良好的保健功能,成為水果系列的“新科狀元”。

火龍果
一般火龍果在五月到八月份成熟,這個時候的火龍果最為新鮮,口感最佳,火龍果中含糖量較高,還有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C、鐵、磷、鎂、鉀、胡蘿卜素、果糖、葡萄糖、水溶性膳食纖維。火龍果中含鐵元素量比一般水果要高,是一種低能量、高纖維的水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