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為我國幼兒教育專業培養了大量的學前教師,學生實習實訓是中等職業學校培養人才不可忽略的教學環節,所以中職學前專業開展階段性實習模式,為社會提供專業合格的幼兒教師奠定基礎。在階段性實習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鞏固所學知識,運用專業技能知識,使學生在真實教學中提高自身教學能力,讓學生體會從一名學生到老師的不同感受,最后成為一名合格的出色幼兒教師。學生在實習中的表現是至關重要的,關乎到未來可否勝任幼兒園教師,由幼兒園、學生和我校三方面共同參加,具有辦理主體多元化、實習內容多樣化、實習地址分散化等特點。學前教育專業如何搞好各階段實習模式是一個值得研討的重要話題。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階段性;實習模式
一、階段性實習的概述
伴隨著學前教育領域的不斷擴大,國家對學前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階段性實習也得以更高的發展關注,本研究以我校為例,結合我校幼兒教育專業的特點,“實行見習、任務性實習、頂崗性實習”的階段性實踐模式,使學生的實習實訓有序、規范進行。這種模式即第一學期學生軍訓后見習一周,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讓學生走進幼兒園體會幼兒園的教學氛圍,樹立成為優秀幼兒教師的思想。第二三四學期,根據教學安排到校內實習實訓基地進行累計4周的任務性實習,使實習與課程教學內容相結合,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第五六學期以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主導,按照學生技能成績排名,將學生分別安排到幼兒園頂崗實習,由園校雙方共同進行學生管理、評價、使頂崗實習與就業相結合,雙向選擇,提高就業質量。
二、階段性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這幾年來,因為國家特別重視發展學前教育,《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要求:加速建設一支師德崇高、關愛兒童、結構合理、業務精良的幼兒教師隊伍,完善幼兒教師資格準入制度,由此可見學前教育學生就業前的實習實訓就顯得尤為重要。與傳統教師教育差別,學前教育師資力量的培養首先應注重學生的扎實理論基礎,其次要從教學實踐上強化他們的崗位培訓。階段性實習是我校師資培養的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實施的效果直接影響到未來培養出來的學生質量。
三、階段性實習的準備
(一)角色的轉換
學生們將從學習知識和技能者轉換為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因此,學生起首要做好相響應的知識和心理預備。知識準備就是了解幼兒教學必備的知識技能和課堂教學的基本技能,要具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在生理上,學前教育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一群似懂非懂的幼兒和兒童。和現在交往的人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和幼兒說話的方式將徹底改變。
(二)工作技能預備
幼兒時期的啟蒙教育在幼兒成長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熟練的基礎專業技能知識。學生首先應掌握幼兒成長的生理特點和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強化對幼兒教育教師職業的意義與價值的認識,要有好奇心,能擅長發現周圍環境中滑稽風趣的事情,按照孩子的年齡階段的特點,供給一些可操作的工具和材料。例如美術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課之一,教師應該了解如何去教,該準備什么樣的教具,鼓勵幼兒收集各類可制作的物品,像樹葉、花布、花瓣、紐扣、各種圖片等。讓幼兒在自由玩耍中引起對造型、顏色的興趣,并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搭配,表達自己獨有的認識和情感。同時也能發現幼兒創造美和表現的一片空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每位實習的學生要至少要準備出每個年齡段的二個教案,可以同學之間進行模擬試講,互相學習,互相點評,創新每堂課的內容,豐富每堂課的樂趣,吸引幼兒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把幼兒教育“玩中學”的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中。
(三)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在當今的科技經濟時期,具有創新能力才能得以立足,才能走在世界前沿,科技靠創新靠發展。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應該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幼兒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實施創新教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勤奮學習,不斷創新,吸取新知識,新觀念,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改進知識結構,努力實踐所學知識,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得到充分的發揮并得以擴充。
(四)提高交往能力
交往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只有通過與他人交往,才能相互交流感情和信息,融洽相互之間的關系,達到和諧相處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目的,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說話能力是幼兒教師的首要義務。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團結友愛的品德。讓他們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想說的事。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天性,所以教師的品德行為對他們直接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五)環境適應能力的準備
人類從原始社會就是一個群居體,現代生活更是離不開群體,因此就離不開環境適應能力,好的適應能力能更好的與社會融合。可以說,有適應能力,就有了生活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實習生剛到一個實習單位,難免會有一些陌生,適應能力不好甚至會產生一些恐慌的心理。所以實習生在實習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守單位的作息時間,不遲到不早退,準確的了解幼兒園的一日行程,并積極參與各項活動,達到真正的實習目的,不懂的事虛心請教,就會很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在和諧的環境中實習。
(六)選擇正規的幼兒園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單位是幼兒園,工作對象是幼兒,對于這些將要走向工作崗位的學生來說,選擇一個正規的幼兒園實習是至關重要的。正規的幼兒園按照國家《幼兒園的教育指導綱要》進行教學,飲食起居幼兒保健都有嚴格的專人管理和運行體制。達到真正的嚴格的實習效果。
四、實習的現狀與解決策略
階段性實習模式使學生在真實的教學中體驗由學生到老師角色的轉換。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變成實際的操作。但是,在實際實習過程中還會存在一些利弊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①學生的心理自我調控能力不強,初次面對一群幼兒,不懂得如何把控,幼兒哭鬧時學生手足無措,或者自己先沒了耐心。學校在實習前應給學生充分的心理輔導。②學生實習的時間不夠充足,但如果過多又會影響學生在校專業知識的學習。所以實習時間沒有合理的安排好會導致學生專業知識儲備不充足、實習教學效果欠佳、實習生管理幼兒經驗方面欠缺、組織幼兒園一日生活流程不熟練,教學能力欠缺等一系列問題。對此,應合理規劃好活動安排,增加實習時間,分散實習時間,并要求學生自身的知識技能在每階段實習期與幼兒園的要求達到平衡,做好充足的實習前的見習準備,并在專業知識的學習完成之后再有準備的進入實習,達到先了解、再準備、后實施的一系列規劃。學生自身要樹立起提高職業素養的意識,校方也應為學生盡可能多的提供多渠道的實習模式。
五、結論
首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階段性實習是一項系統工程,學前教育專業實習模式的建設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多層次的專業見習、實習,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也為將來在幼兒園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這種實習體制既讓學生真實而充分的體驗了未來職業的甘苦,牢固了專業思想和職業理想,更強化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學前教育素養。其次,只有中職學校、用人單位、實習學生共同努力,加強實習過程的教育和管理,全面做好階段性實習的教育教學環節,最終才會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合格的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實習指導》
[2]方義桂.高職院校頂崗實習過程管理的優化策略[J].職教通訊,2013(11).
作者簡介:
劉奕辰,學歷:本科,畢業院校:沈陽音樂學院,工作單位:葫蘆島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職稱:助理講師,工作年限: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