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崇美



近年來,比亞迪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除了在新能源車發展方面收獲無數贊譽和成就之外,其喊出的“542戰略”(百公里加速4.9s、全時電四驅、百公里綜合油耗2L以內)更是極具前瞻性。這些年,崇尚技術的比亞迪在車輛性能的提升上下足了功夫,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這一點可以從其進行C-NCAP碰撞測試的結果就可以看出些端倪。去年,其“王朝”系列車型之一——宋就在C-NCAP測試中得到58.0分,力壓眾多合資、進口車型,成績在2015年版規則測試過的SUV車型(截至2017年第1批)中位列第2。近日,定位于小型SUV的元再次接受C-NCAP碰撞測試的考驗,并再次以56.0分的優異成績獲5星級評價。
安全配置體現出十足的誠意
本次進行測試的比亞迪元不是自愿申請車型,而是C-NCAP管理中心抽檢的車型,試驗車型直接從4S店購買,這樣的測試結果客觀、公正,很有參考性。測試車型為元1.5L手動尊榮型,試驗車購買價格為7.99萬元。雖然不是頂配車型,但該款車還是配備了ESC、乘員側安全帶提醒裝置、側面安全氣囊與氣簾等。實際上,元的安全配置還不止這些,在一些車型上還配備了360°全景影像系統、胎壓監測系統等主動安全配置,誠意十足。
小型SUV在碰撞測試中獲高分更難
由于車內空間的限制,再加上廠家為了控制成本,小型SUV在以往的碰撞測試中成績不是很突出。起亞KX3(54.1分)、雪佛蘭創酷(53.1)、本田繽智(55.0分)等合資SUV在2012年版規則下進行測試,成績都只是剛過了5星門檻。而2015年版規則更嚴格,星級門檻也進一步提升,像斯巴魯XV這樣的進口車型都只獲得了4星級評價。而從元在此次C-NCAP碰撞測試中的優異表現來看,比亞迪并沒有降低安全標準。我們了解到,比亞迪從車身結構、安全帶、氣囊、座椅、轉向管柱等關鍵系統及零部件的研究設計,再到整車安全性能的集成開發,比亞迪有多個部門負責汽車安全技術各領域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經形成了健全的汽車安全性能研發體系,已經進行測試過的宋和元就是在這樣的體系中開發出來的車型。
汽車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細節尤為重要
在正面100%重疊剛性壁障碰撞試驗中,車體前部結構全部參與碰撞,碰撞速度為50km/h,主要考查車身結構的吸能性以及約束系統的匹配。該試驗也是C-NCAP從2006年開展至今,一直都有的試驗。從2015年開始,Euro NCAP也開始引入了此類工況試驗,就是因為現在很多車型為提升車身的剛度,紛紛采用了高強度材料,而車身剛度提高后,車身吸收碰撞的能量很可能會降低,乘員的減速度就會提高,很容易在約束系統的作用下受到“內傷”。
從比亞迪元在該試驗中的情況來看,碰撞后,發動機艙潰縮變形,具有預緊與限力功能的安全帶啟動,配合及時彈出的安全氣囊,很好地緩解了碰撞對車內假人造成的巨大沖擊力。碰撞后,4個車門均能順利打開,在實際交通事故中方便車內乘員逃生;ISOFIX裝置對兒童安全座椅固定良好,兒童假人坐姿比較端正;同時,安全帶對乘員起到很好的束縛作用,并沒有存在失效的情況。數據顯示,前排假人的頭部、頸部和大腿部位都是滿分,只是在胸部和小腿部位略有失分。胸部是該試驗的得分難點,在2016年測試的33款車型中,前排胸部得分率只有72.8%;而比亞迪元在該部位的得分率為81.4%。從元在此次試驗中的表現可以看出,安全開發人員在安全氣囊、安全帶等約束系統的匹配上下足了功夫,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最終令其具備很高的被動安全性。
高強度3H安全車身結構 讓其具有很高的耐撞性
車輛的被動安全性能主要受兩部分制約:車身結構和安全系統集成。在C-NCAP的幾種試驗工況中,速度為64km/h的偏置碰撞測試最能考驗車身結構的耐撞性。而在該試驗中,比亞迪元的表現甚至比正面100%碰撞試驗還要好。碰撞后,發動機艙左側在高速碰撞沖擊下發生很大的潰縮變形,但乘員艙結構保持得比較完整,車門也能夠順利打開。數據顯示,車內假人獲得了很好的保護,得分率高達93.1%;其中,前排假人胸部得分率更是達到了90.3%,這比較難得。比亞迪元在該試驗中的優異表現,源于其高強度3H安全車身結構,其兩側門洞框架和車頂框架組成3個“H”形結構,加上前、后門的超高強度防撞桿,把乘員艙全方位保護起來。
在側面碰撞試驗中,我們能清楚地見到碰撞后車門中凸起的防撞梁結構。正是在高強度車門防撞梁、B柱等結構的保護下,撞擊側車門的變形量才不至于很大,從而影響到乘員的生存空間。最終,比亞迪元在側碰試驗中表現完美,獲得了滿分18分。
鞭打試驗沒有拖后腿
鞭打試驗模擬的是低速追尾事故,考核前車駕駛席座椅在事故中對乘員頸部的保護情況。2015年版規則進一步加嚴,目前還沒有座椅能在該項試驗中獲得滿分。在該項試驗中,上頸部載荷和下頸部載荷都得到了滿分,只是NIC(頸部傷害指數)有一定失分,最終得到3.32分。從以往的測試結果來看,這樣的成績處于中上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