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歡彥
伴隨著熱烈的掌聲,松江區檢察院未檢科副科長許蔓莉起身登上了領獎臺,在松江區政法系統“平安衛士”評選活動中,她榮獲了“平安衛士”的稱號。正如她在競選演講中所說,“守望公正、守護希望”。她用十年的不忘初心,努力前行,換來了600多名涉罪少年的迷途知返。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
在未檢工作崗位上,她既是犯罪的指控者、法律的監督者,更是失足少年的守護者。2015年6月初,一個未成年人搶劫案送到了許蔓莉手里,涉案未成年人名叫小吳。5月份的某個節假日晚上小吳與朋友小劉從上海市區來到松江區玩,不小心弄丟了錢包,一籌莫展之際,兩人冒出了去搶劫的念頭。兩人在松江區中山中路附近物色到了一名單身女子,小劉趁女子不備,躥上前幾步從身后用衣服捂住女子的嘴巴和眼睛,小吳則迅速掰開女子的手,奪走挎包。包到手后,兩人拔腿就跑。女子在后一邊呼喊“搶劫”一邊追趕,路人也加入幫忙,兩人見形勢不妙,將挎包扔在路邊的樹下,倉皇地躲入了路邊的停車場。
雖然逃過了一時的追捕,但女子報案后,警方迅速偵破了案件,將小吳和小劉抓捕歸案。案子到了許蔓莉手中,她發現案犯小吳不僅是個未成年人,還是個即將參加中考的在校生!因涉嫌搶劫罪,公安機關已經于5月23日將小吳刑事拘留,但6月13日就是小吳中考的日子。在這個節骨眼上闖下這么大的禍,家長急,老師急,許蔓莉也急。錯過了這次考試機會,可能會影響小吳以后的人生道路。確認了小吳的父母在滬都有穩定的住所和工作并且愿意監管和教育小吳,許蔓莉綜合考慮了小吳的作案動機、具體行為以及犯罪結果等情節,決定要為小吳爭取這次改正進步的機會。
她立即與公安部門溝通,說明情況,建議對小吳及時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以保證其能順利參加中考。在這之后,她又耐心的與小吳進行了一次“交心”的談話,告訴其不要有負擔和雜念,專心備考參考。在許蔓莉的幫助下,小吳順利地參加了中考。并成功考取上海的一所技校就讀物聯網專業,有了習得一技之長的機會。后期,許蔓莉還經常關心小吳的學習狀況,從家長和學校處獲知小吳十分珍惜這次改過自新的機會表現良好時,許蔓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樣的例子不只一個。來自安徽巢湖的14歲在校生小劉,因一時沖動參與搶劫。在許蔓莉的幫助下,他及時獲得了參加中考的機會并成功考取合肥某技校。遠在安徽的家長特意送來了錦旗,感謝許蔓莉在關鍵時刻拉了孩子一把,為孩子爭取了改過自新的機會。每救一個孩子,就是拯救一個家庭的希望,就是為社會增添一份力量,許蔓莉用行動一次次踐行著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努力拉回一只只掉入泥沼的迷途羔羊。
用心理學搭建與孩子溝通的橋梁
為更好地走入未成年人的心理世界,了解這些折翼的孩子,許蔓莉利用周末時間,去上海師范大學進修了心理學課程,并考取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熟練掌握心理學知識后,許蔓莉發現跟孩子們溝通更加自如,她有了應對頑固“刺頭”的絕招。每次“許阿姨”一上場,總能成功獲得孩子們的信任,對其敞開心扉。
17歲的小王是一名“慣偷”,經常與“小哥們”一起在外小偷小摸,被警方抓獲后他閉口不語,拒不認罪。即使其余的同伴都指證了小王的偷盜行為,小王還是硬不認賬。提審小王的時候,面對檢察官的提問,小王沉默地低著頭,一言不發。許蔓莉見狀沒有心急,而是和顏悅色地說,“好,既然你不想聊案子,那我們就聊些別的。”許蔓莉像朋友交談一般,問起小王家里的大致情況,但小王依舊低著頭,似乎并不愿意提自己的父母。
獲知小王是獨自一人在上海時,許蔓莉親切地問道,“小王,你現在最想念的人是誰?”小王的神情有了一絲變動,但依舊沒吭聲。“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當許蔓莉說到姥姥的時候,小王的眼淚一下子涌出來了,他抬起手,抹了一下眼淚。
許蔓莉知道自己說對了,隨著姥姥這個話題的繼續,小王終于開了口。原來,小王從小是由姥姥帶大,姥姥很疼愛小王。12歲的時候,父母把小王接回了身邊撫養,但只顧著掙錢養家的父母并沒有給小王足夠的關愛,只是用簡單粗暴的打罵來約束小王的行為。只要小王做一點錯事,就是一頓打。處在叛逆期的小王逐漸滋生出一種偏激的心理,覺得自己就是要做壞事,然后讓父母打罵,這樣自己心里反而感到很暢快。原本只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但發現自己始終得不到關愛時,灰心、失望,最終小王對父母產生了恨意。
小王的一番情感宣泄讓許蔓莉更加了解了這個少年。打開小王的話匣后,許蔓莉開始回歸正題,問小王如果姥姥知道他做的這些事會怎么想,小王沉默。“我們就從誠實的角度來說,這件事你做過沒?”片刻的安靜過后,小王抬起頭,“嗯,我做了。”
“學過心理學之后,我更愿意做一個傾聽者。”許蔓莉說,心理學給了她一種新的審訊思路,不僅僅是通過訊問讓嫌疑人供述事實,更多的是通過情感共鳴,引導嫌疑人自覺地認識到錯誤,發自內心地認罪悔罪。面對嫌疑人時,變換一種姿態,往往能有出其不意的收獲。
用關愛溫暖受傷的心靈
牽動許蔓莉心的不僅僅是那些涉罪未成年人,還有在案件中遭受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那每一個膽怯戒備的眼神,都讓許蔓莉感到揪心。面對這些受傷的孩子,她既有鄰家大姐姐的親和,又有媽媽般的溫暖。
年僅11歲的小麗是一起性侵案件的受害人,遭受侵害后原本活潑開朗的她變得沉默寡言,拒絕和人交談。和她一起生活的奶奶告訴許蔓莉,小麗不僅吃不下飯,半夜還經常被噩夢驚醒,短時間內消瘦了很多。許蔓莉聽了這個情況后十分心急,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打開小麗的心結。
約談小麗時,小麗表現得很拘謹,埋著頭,不愿說話。許蔓莉溫柔地對小麗說,“如果你覺得說不出來,那就用筆寫下來,把當時他對你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寫出來。”“你可以把我們當姐姐,當阿姨,我們與你之間的談話沒有別人知道,我們不會告訴你爸爸媽媽,也不會告訴你奶奶。”在許蔓莉的循循善誘下,小麗逐漸放下了戒備,開始吐露自己的一些想法。原來,遭受侵害后,小麗就認為“自己被毀了”,認為自己是“不好的女孩”,也不想上學了,覺得別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對自己有看法。
知道小麗的想法后,許蔓莉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需要及時調整小麗的認知,不能讓她繼續鉆牛角尖!她一次次地開導小麗,讓她逐漸有勇氣正視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認識到這不是自己的錯,沒有人會因為這個而看不起自己。
許蔓莉告訴小麗,過去的事情我們無法改變,但未來的路我們可以自己把握。生活給了我們一點小磨難,但只要我們跨過來了,事情就過去了,翻篇了,后面還有很長的路很多的風景在等著我們。
經過幾次心理疏導和撫慰后,小麗漸漸走出了陰影。從那個走路都低著頭的沉默女孩,重新變回了昂首挺胸,目光堅定的陽光少女,看到久違的笑容又出現在小麗臉上,許蔓莉心中的石頭落地了,她知道,自己伸手拉的這一把,拉對了,拉住了。
守護之路,她不忘初心
一本本卷宗、一次次的挑燈夜戰、一回回看守所法庭間的往返、一家家的走訪詢問,許蔓莉從來不敢有半點馬虎,讓每起案件都能經得起考驗是她的責任,在每個案件里都不放棄半點希望是她對自己的要求和承諾。
在辦案過程中,許蔓莉發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犯罪案件數量居高不下,且呈持續上漲趨勢,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亟需改善。為此,許蔓莉深入調查,收集各種資料數據,撰寫調研報告。她從大量案件數據中總結松江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犯罪案件特點,分析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犯罪案件多發的原因,并就如何加強對松江區外來務工子女教育管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許蔓莉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得到了分管檢察長的支持和肯定。在時任政協委員的分管檢察長的幫助下,許蔓莉撰寫的調研報告作為了政協提案提上會議討論,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問題由此引起眾多部門的關注和重視。會后,區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召開專門會議,區教育局從服務、管理、扶持三方面著手對外來務工子女教育問題進行了重點部署,區公安分局也從源頭治理方面加強舉措,從嚴管理。
在科室里,她是頂梁柱。作為未檢科的副科長和“老法師”,許蔓莉對科里的青年干警傳幫帶教,細心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在她的帶領下,2012年松江區未成年刑事檢察科成立“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檢察科青年突擊隊”,秉持“突擊在前、沖鋒在先”的進取理念,突擊隊青年干警立足本職崗位,積極開展涉罪未成年人幫教,向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法律咨詢,加強外來未成年人管理教育。憑借著拼搏的干勁和顯著的成績,未檢科青年突擊隊先后獲得“松江區示范青年突擊隊”“上海市優秀青年突擊隊”“松江區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等榮譽稱號,許蔓莉個人也被評為“上海市優秀青年突擊隊員”及“上海市巾幗建功標兵”。
面對諸多榮譽,謙虛的許蔓莉顯得特別淡然。她說自己只是平凡崗位上的一顆小螺絲釘,和無數關愛未成年人成長的同仁們一起,努力把未成年人的成長道路照得更亮一點,幫助迷途的孩子找到回家的方向。
編輯:成韻 chengyunpip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