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這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它就是五四運動。
95年前的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園召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性的青年組織——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
1925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9年,陜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青年節對共青團員和青年們有著特殊的意義。青年節期間,中國各地都要舉行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青年們還要集中進行各種社會志愿和社會實踐活動,還有許多地方在青年節期間舉行成人儀式。
95年過去了,五四青年節還有意義嗎?
五四青年節的意義就是提醒我們時刻記住五四的精神,不忘青春的真諦。
那么“五四”的精神、青春的真諦到底是什么呢?
在五四運動發端的那個年代
它是負重前行,在黑暗中為中華民族摸索出路的艱難前行;
是林覺民做《與妻書》時的決絕,是新青年們為德先生與賽先生秉筆直書時的風骨,是愛國學生們五月四日在天安門前的怒吼,是鐵軍戰士高喊“打倒列強除軍閥”屹立武昌城頭的英姿;
是南湖船,是龍華血,是黃洋炮聲,是湘江波濤,是烏蒙磅礴,是大渡鐵索,更是無數青年為了打碎這黑暗世界而灑遍祖國江山的熱血。
在國家危亡,敵寇入侵的那個年代
它是救亡圖存、保家衛國,是“男兒何不帶吳鉤”、“誓掃胡塵不顧身”,是遠渡重洋千里迢迢回國效力的南洋機工,是以弱擊強血灑長空終不悔的空戰英豪,是爬冰臥雪奮戰白山黑水間的抗聯兒女;
是平型關迎頭痛擊,黃土嶺力克敵酋,是藤縣誓死不退,衡陽孤城喋血,是長津湖爬冰臥雪,上甘嶺不動如山,更是萬千華夏兒女為了祖國大好河山獻出一切的化碧忠魂。
在篳路藍縷建設祖國的那個年代
它是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是任重道遠多艱險、不負人民養育情。是知識青年奔赴邊疆為國干城,是青年突擊隊沖鋒在前揮灑汗水,是年輕的軍工人隱姓埋名為國鑄就核盾牌,是英勇的鐵道兵開山劈水化天塹為通途。
是一橋飛架通南北,是戈壁馬蘭朵朵開,是人造天河降甘霖,是墾荒海島變明珠,更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為了白手起家從無到有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基礎的艱辛路程。
在改革開放創業創新的現在
它是運動健兒賽場揚名,中國制造揚名域外,是青年文明號的微笑,是青年志愿者的援手,是揭穿黑幕的記者手中之筆,是護衛國境的緝毒警察帽上之徽,更是無數默默無聞建設祖國建設家鄉的好青年們——也就是大家,無處不在的青春汗水。
時代在變,主旋律在變,然而青春的真諦卻是不變的。那是奮斗,是拼搏,是直言敢諫,是憂國憂民,更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
奮斗的青春最美麗,愿五四精神與我們的青春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