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大
很多人認為,北宋的軍事實力孱弱,與沒有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有很大關系。可是北宋為什么不能建立這樣一支騎兵部隊呢?宋朝是中國歷代王朝中經濟最發達的,為何供養馬匹的能力,尚不及游牧民族?
答案就是城市規模的擴大,令飼養牲畜變得昂貴。
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手工業最繁榮的時代之一,這種繁榮必然帶來許多規模巨大的城市。城市規模的擴大與密度的提高,使未經改良的天然牧場變得稀少,牲畜只能在那些人工種植牧草的牧場上生存。牧草的缺乏與昂貴就嚴重限制了牲畜的數量。如果北宋強行增加牧草的種植面積,必然以國民的饑餓和工商業萎縮(糧食的昂貴增加了手工業者的生活與經營成本)為代價。
在歷史上,游牧民族漢化以后,他們曾經引以為傲的騎兵部隊迅速衰落,很多人覺得是“子曰”“詩云”的功績,這些人認為,所謂的漢化,就是學習漢族的文化,是漢族的文化消滅了一個又一個游牧民族。其實,消滅游牧民族的,從根本上講是漢族的生產方式——農耕,文化侵蝕當然也發揮作用,但居于次要地位。
蒙元不肯漢化,表面上看是不肯接受漢族的文化,實際上,他們是將大片本該用于農耕以養活更多人口的土地,用作了養馬的牧場。雖然蒙古騎兵的戰斗力保住了,但短短幾十年,糧食短缺的問題全面爆發,他們只能撤回草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