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大多數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往往會忽視學生最基本的語言素質的培養。在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地充當聽眾,而沒有熟練的掌握語文工具。那么,如何上好語文課,跟語文教師的自身素質、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和教師的關系以及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掌握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把握好這幾個應對策略,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教師應具有創新意識
我們要引領學生立足文本,通過讀進入文本的內層進行感悟、體驗,既要感悟語言所傳達的思想內容,也要感悟語言的表現形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對課文仔細閱讀,問一問學生讀懂了什么?并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開展學生、教師、文本的對話,反過來,這些“對話”又可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細讀,提高學生的語感。
1.“引”學生進入情境
所謂“引”就是方法引導。教師不僅要毫無保留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讓學生學會發現美,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在快樂中學語文。文學或者藝術,它們都離不開生活,離不開所有的勞苦大眾。世上沒有絕對的純藝術、純文學。所以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的美與丑、善與惡,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自古以來的許多文人都巧妙地利用藝術的聯想來擴大作品的意境。我們為何不善用聯想把自然界的韻味捕捉到呢?詩人以極為樸素的語言抒發了游子的思鄉之情,生動細致地表達了深厚的感情。這濃郁之情源于何物?那棲息枝頭的秋風,便是他思之源、悲之基。不然哪有文人筆下“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嘆?
2.點撥學生會意其意境
由于學生的感悟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在“引”的同時,還應抓準時機,恰到好處地“點撥”。有一次,我抓住學生的心理,說:“人這一生,難免會經歷挫折,你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嘗到了失敗的滋味。送你們幾句話以自勉: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別讓想象停泊在失去的歲月。別讓青春在嘆息中度過?!苯涍@一指點,學生受益匪淺,又重新樹立起了自信。
3.尋找身邊的每一處美
不僅如此,我覺得教師還應把觸動心靈一瞬的事講給學生聽,這樣才能讓學生明白你想的思路和想象的緣由,更重要是理解那些人和事物如何叩響你心靈的門扉。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受到熏陶和感染,進而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感悟人生。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景表達自己創造的革新品質,為學生樹立榜樣?!霸⒔逃诎l展他們的創造力,這不但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素質教育的目標就得到充分體現,從而把單一化的人塑造成具有自我創造性的人,更有利于人的社會性和創造性在統一中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庇辛素S富的積累,才會有良好的悟性。積累包括情感的積累,生活的積累和語言的積累,其中,尤其以語言的積累最為關鍵。
要積累語言材料,這就需要:①多讀。要廣泛閱讀課內外讀物,在閱讀中自讀自思,自我領會、自問自解、自求得之,閱讀面擴大了,思路就會拓展,領悟力就會提高。②多記。要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鼓勵學生勤動手摘錄好詞佳句,勤動口背誦精彩片斷,使其不斷“厚積”。③多用。要鼓勵學生把摘錄的好詞佳句,運用于平時的口頭表達或習作中,使“消極語言”變為“積極語言”,或組織參觀訪問、辦報、開故事會等活動,使學生在運用語言中增加積累。學生通過“讀、記、用”,為“薄發”儲存豐富的材料,無疑會促進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順暢表達,促進感悟力的提高。
要提高悟性,生活的積累也很重要。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實踐,擴大自己的生活視野,在閱讀中緊密聯系生活,用生活幫助理解,促進感悟。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良好的課堂氣氛對于語文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氣氛良好,才能帶動學生學習的高潮。比如,教師可以把自己當成一個推銷員,然后想方設法地把自己的知識推銷給學生,當教師把自己當成一個推銷員的時候,首先要以飽滿的姿態和樂觀的自信去感染學生。當教師面對學生的時候,才能以一種心理上的攻勢暗示學生,讓學生相信老師所講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機會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沒有了,只有讓學生認同了自己的觀點,那么學生才會有學習的興趣,教師也會在語文課上滿懷激情地教,才能形成一種很好的課堂氣氛。另外教師在上課時不能只是自己一味地在講臺上講,而應該和學生形成互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以讓學生回答問題或是小組討論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
四、定期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一段時期的語文課結束后,教師應該及時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教師應該及時主動地和學生進行交流,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映。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就前面所學到的知識,向學生提問,這樣一方面可以檢查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在下面的教學中選擇正確的教學策略,同時,在復習舊知識時,學生的興致會更高,精神也會高度集中,因為他們對以前的知識已有了了解,在回答問題時比較自信。這樣課堂氣氛就會很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