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娟
【摘 要】數學的學習過程,就其本質來說是師生互相交往的過程,是師生通過互動,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探討,互相促進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從分析教材、備課及課前準備、教學過程、實踐運用、課后反思等方面出發,滲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并在日常的課堂中努力實施。教師要適當引導,讓學生有目標、有組織的參與到課堂互動中,把課堂還給學生,秉承生本課堂的素質教育理念。
【關鍵詞】小學數學;互動教學
一、從“教教材”到“用教材”,盡享課堂互動
新課標進一步的提升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要求,因此,我們在日常的課堂準備和設計過程中,應多設計互動活動,盡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要以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獨立分析數據能力,歸納整理能力,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入手。學生一旦對學習有了興趣,并在生活中使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問題,獲得便利與認可,通過在學習中獲得了成就感,就會陶醉在學習的海洋中。
1.研讀教材,適當引導,發現課堂互動的美
互動課堂的美在于內容和形式。從教學準備來說,給學生設計一些互動討論的環節,幫助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的關系,重新建構知識脈絡,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重新認識和理解。例如(五下)《確定位置》的內容,在研讀教材時,要充分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學習動力。課的過程設計時,先讓學生討論四年級上冊學習《確定位置》時是怎樣描述所要表達的位置的,充分利用學生的前概念,并讓學生用數對表示出同學所在的位置,讓學生在溫故的過程中知新,主動的參與到概念的探討中,這樣的引入環節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
2.自主探索,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互動情境
在分析教材時,要抓住教材的中心點來開展教學設計,教師適當引導,充分利用數學課中貼近生活的互動情境,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在《確定位置》內容中,在交流完前概念之后,再次讓學生分組互動,說說小組里其他成員分別在各自的什么方向,并畫出各自的位置,最后利用方向標進行互動辯證。
3.觀察體驗,利用互動環節融合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
生本課堂的互動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互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在其中只是引導互動與協助歸納。在《確定位置》內容中,教師在PPT中展示出學校所在地的實景地圖,讓學生小組觀察討論,并畫出學校到公交車站的大致路線。學生明確路線圖的三要素:觀測點、方向、距離。學生小組合作估計出各個路段的大概距離,轉彎口的度數,再畫出路線圖。讓學生在互動中體驗生活中的數學運用。
二、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展現數學教學互動的魅力
從小學生的心理發育情況來說,大部分學生覺得數學是抽象的,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催化和引導,轉化成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從而更好地讓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和設計教學過程中的課堂美學因素,根據學生的心理發育特點,在不同教學環節創設不同的互動情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穩固數學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學習中處處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1.從生活中引入新知,創設互動情境
新課標多次提到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知識。我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盡可能的從生活中取材,把學習和生活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努力做到學以致用。在《確定位置》內容中,創設了“樂樂迷路”的問題情境,學生擔心樂樂的安全,想告訴他大本營的位置。教師引導學生去分析、思考、探究問題。在學生探索問題過程中,他們會相互討論,并互相舉證以解決問題,在交流討論中體驗數學情境的美。
2.教學形式的互動
課堂的形式多樣,不再局限于講臺下學生聽講臺上教師講的模式。現在的課堂可以是三五人一桌分組合作、交流討論,也可以是七八人小組課后實踐驗證活動,我們倡導大膽猜想與小心驗證,結合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這樣的課堂能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并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發展提升,通過互動讓數學美回歸生活
實踐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因為日常活動本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數學課堂。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是我們學習數學重要意義,比如在互動環節中討論諸如北京的方位,生活用品的體積大小,采購物品的大概價格,包裝紙的大小、相遇所需的時間等等。所以要把數學回歸于生活,理論必須結合實踐交流,讓學生學以致用。
四、結語
數學互動能讓學生沉浸在五彩繽紛的數學世界中,這樣的課堂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加濃烈,在體會數學與生活關聯中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進一的步的激發學生的數學創造性思維。在一堂成功的互動數學課中,學生不但能掌握知識與技能,而且會在情感上得到愉悅與歸屬感,在思維上得到突破和提升,還能在生活中實踐獲得成就感。讓我們放下“身段”,與學生一起“玩鬧”,和孩子們一起暢游在互動的科學課堂之中。
參考文獻:
[1]顧志躍.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J].教育數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