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綜合的語言運用能力。這四種能力對英語學習十分重要。筆者認為這四種能力中,聽為吸收,讀為鞏固,說為操練,寫為輸出。并且在鍛煉各項能力的時候,要與興趣相結合,讓學生愛聽,愛說,愛讀,愛寫。
【關鍵詞】聽;說;讀;寫;小學英語
小學階段的《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到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四種技能在學習英語的過程當中十分重要,它們是形成英語綜合能力的基礎。下面,我就談談小學英語中的聽、說、讀、寫。
一、“聽”為吸收
在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時,必須有吸收,才會有輸出。而“聽”就是英語學習中的吸收過程。英語不同于語文,它對學生們來說是一門陌生的語言,更是一項新的語言技能。學習過程中的“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熟悉起這門陌生的語言,更能讓學生們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那么,該怎樣在課堂中鍛煉學生們“聽”的能力,讓學生愛聽、主動聽呢?
1.創設情境,引起學生興趣
小學階段的孩子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使得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當課堂枯燥乏味,不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時,“聽”就不能實現。《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英語課程應貼近生活,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對學生來說聽英語要比讀英語更困難一些。在學習遇到困難時,往往是學生學習興趣最容易消失的時候。人教版新起點的教材在每一單元都設置了語音課。語音課的教學目標之一為“聽音能寫,見詞能讀”。由此可見,“聽”對于英語學習是舉足輕重的。在講授語音課時,如果只是枯燥單一的讓學生完成聽音寫詞的操練,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打折扣。這時,創設情境就能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也更容易讓學生理解該語言所適用的情境。
2.適時提問,督促學生認真聽
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學生因積極性與興趣太過高漲而不認真聽他人發言與老師要求的情況。學生只一味表達自己觀點而忽略了其他同學輸出的信息會使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面對這樣的情況,適時提問是很必要的。比方在其他學生回答完問題后,向學生提問:“他剛才說了什么?”或者在提出要求后,要求學生重復要求。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養成認真傾聽他人意見、認真傾聽老師要求的好習慣。
二、“讀”為鞏固
讀,是學習英語的一個重要手段。多讀、會讀能夠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1.巧讀單詞
掌握大量的單詞是語言輸出基礎。在課堂上教授單詞時,應該將讀與記結合起來,通過發音規律記憶單詞。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了輔音字母、元音字母以及部分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在學習單詞的時候應將單詞規律應用到拼讀當中。
2.趣讀故事
該教材每一單元都設有一節語篇教學與一篇小故事。這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少學生在看到語篇與故事時會產生畏難心理,擔心不會讀、讀不懂。這時,在課堂應該設置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樂趣。比方說,分角色朗讀、演一演等。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學起來也就更有動力。
三、“說”為操練
傳統課堂只一味注重學生的讀與寫,忽視了聽與說。以至于學生學得都是“啞巴英語”。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因此,對于說的操練是必不可缺的。
1.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當今教育注重學生的合作能力,因此要充分利用“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大膽交流。在小組合作交流過后,安排小組集體匯報的過程,讓小組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匯報當中來。比如:在做“小記者調查”的活動時,一人充當小記者,訪問其余成員,最后一人進行總結。這樣的活動不僅具有趣味性,還能兼顧到每一名同學。
2.隨時發問,隨時交流
英語不應該僅僅作為一門學科,更應該成為一種技能,讓學生可以真正“用英語”。如果課堂上的交流都是因教學活動需要而產生的,那樣的表達會略顯死板,并且缺少一定的交際性。所以,在課堂上應該隨時想學生發問,隨時用英語與學生交流感受、交流看法。這樣一來,課堂上的語言氛圍就會變得濃厚,學生們也會潛移默化地學會如何表達。
四、“寫”為輸出
寫,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具體運用,它是對“聽”、“讀”的檢驗,對“說”的深化。一切輸入都是為了語言的輸出。“寫”一直是我們檢驗英語的重要標準之一,也往往是學生們很容易出錯的一個地方。那么該怎樣提高學生們“寫”的能力呢?
1.規范字母書寫
單詞是由26個字母構成。字母是構成單詞的元素,字母寫得規范是工整書寫的前提。因此,一定要加強學生們的字母書寫。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一些學生到了四年級仍然有K與k、P與p分不清、a與u,n與h寫得十分相似等問題。因此,無論低年段還是高年段,字母書寫的規范都必須貫徹到日常教學中。在平常,可以印發一些英語書法紙,在班內進行書寫評比,選擇優秀的作品進行展覽。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學習到規范的英語書寫,更能激發學生們的積極性。
2.綜合運用其他能力
學生若想要有所輸出且輸出的好,知識的吸收尤為重要。此外,英語的語感對于學生的寫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學生只有在日常學習中聽得多、說得多、讀得多,才會在最后寫的環節有所輸出。所以老師一定要注重課堂上知識點的傳授以及復習。
聽、說、讀、寫是英語的重要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聽、說、讀、寫的積極性,用增強課堂環節的趣味性,扎實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聽得懂、說得清、讀得透、寫得好,不斷提高學生英語綜合素養,打造有效學習課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肖川.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2011年版[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賀然 (1993~ ),女,專業:小學教師。